蔬菜大棚经过多年种植后,土壤表面会出现一层紫红色物质,当湿度大时,土壤表面生长绿苔,干旱时,地表上生出一层白色物质,影响作物根系生长和水分、养分的吸收,导致产量明显下降。究其原因,这是土壤发生盐渍化的现象。大棚土壤盐渍化会给病虫害的发生创造适宜环境,很大程度上会限制大棚蔬菜的生长。因此,在日常的大棚管理中,菜农一定要重视土壤的健康状况,谨防土壤出现“红白绿”。 颜色各异土壤着装“红白绿” “红”,是地面出现了“紫球藻”或一些金属离子过量产生的化合物,它的出现说明土壤中盐分很高。在这样的土壤中,作物减产和发生病害,尤其是根部病害的几率很高,而且发“红”的土壤为强酸性。 “白”,是地面出现较多白色细小如盐一样的结晶颗粒,多数是菜农施肥后留下的残物,土壤PH值在4~5。 “绿”,在地面生长出的绿苔,绿苔有两大喜好,一是盐碱,二是潮湿,土壤盐分越高,绿苔越多,颜色越深,土壤也多呈酸性。 土壤一旦出现“红、白、绿”的现象,蔬菜会发生很多问题,如根系差,缓苗慢、根部病害、早衰、产量降低等,但这些问题都与土壤状况的恶化有着密切关系。 过量施肥土壤披上“盐渍衣” 土壤一旦出现“红、白、绿”的现象,基本可以判定土壤已经发生了次生盐渍化。 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原因是长期过量施肥后浇水,随着土壤表面水分蒸发,就会把土壤中的盐分逐渐带到土壤表面,使土壤出现“红白绿”现象。 目前很多农户使用粪肥量过大,加重了土壤盐渍化的程度。鸡粪等粪肥因其低廉的价格成为大棚基肥的首选,粪肥中含有大量的尿素盐,腐熟以后会转成有机酸类物质。 另外,生物菌肥或菌剂使用量少,导致土壤中盐分降解慢。很多大棚都是重茬种植,土传病害严重,不少菜农使用杀菌剂熏蒸、灌根,消灭有害菌的同时有益菌也被全部消灭,若不能及时补充有益菌,就会导致土壤中的残留养分得不到及时分解利用,从而使盐分累积,形成酸化。 多措并举撕掉土壤盐渍“外衣” 平衡施肥 建议菜农每2~3年进行一次土壤检测,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合理配肥。蔬菜种类不同、生育期不同,其对养分的需求规律也不同,施肥时应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不可施用过多或过少。 深耕土壤 菜农可每1~2年用铁一如既往锹或深翻机械深翻土壤一次,或用挖土机将50厘米甚至更深的土层挖起上下倒换,然后再进行耕作,这样能使耕作深度达到30~50厘米,改善土层结构,使植物根系有更大的生长空间,能够更好的利用土壤中的水肥条件。 以水压盐 俗话说“盐随水走”,因此可以通过大水漫灌的措施,以水压盐,把耕作层内高浓度的盐离子带走。蔬菜拔园后灌大水,可结合高温闷棚同时进行,能大大缓解土壤盐离子过高的情况。夏季歇棚期正值雨季,大雨较多,有条件的可在歇棚期,将棚室上的棚膜撤掉,靠雨水来淋洗盐分,减轻盐渍化。 编辑:李敏

大棚土壤“着彩装”科学撕下“盐渍衣”

图文简介

近年来土壤恶化问题日益严重,很多大棚土壤出现“红白绿”多种颜色,究其原因,这是土壤发生盐渍化的现象。因此,在日常的大棚管理中,菜农一定要重视土壤的健康状况,谨防土壤出现“红白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