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奶牛集约化养殖的发展和产奶量的提高,奶牛真胃左方变位的发病率不断增加。特别是奶牛产后一周至一个月期间,奶牛真胃变位的发生率较高。真胃变位带来的最直接损失就是产奶量的下降,治疗不及时甚至可导致奶牛的死亡。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逐渐掌握了一种开刀结合穿刺放气的治疗方法。具体操作介绍如下: 一、临床症状 第一信号就是产奶量骤降,此刻奶牛还愿意吃料喝水。病牛精神沉郁,眼窝凹陷,瘤胃蠕动弱或消失。食欲不振,仅采食一些苜蓿秸秆等粗料,拒食精料。从奶牛后侧看,左侧11~13肋间腹壁局部隆起,此刻患牛因为真胃变位左侧髋结节要低于右侧。粪少或无粪,病程长的粪便稀,呈墨绿色。听诊左侧肷窝上部可听到“丁零音”,叩诊结合听诊左侧腹壁11~13肋间可听到明显的“钢管音”。 二、手术治疗 采用站立姿势,开刀结合穿刺放气的手术方法。 1.手术准备 手术器械:手术刀、止血钳、持针器、手术直剪、弯圆针、弯三棱针、肠线、12#尼龙线、剃须刀、消毒毛巾。 药物准备:75%酒精、10%碘酒、0.1%新洁尔灭、阿莫西林粉针、生理盐水、10支3%盐酸普鲁卡因、盐酸肾上腺素等。 术者和助手的准备:手术前洗澡,手臂用0.1%新洁尔灭消毒。 2.手术过程 在右肷窝刮毛,刮毛范围尽量大些。刮完毛后用清水洗净。然后用10%的碘酒涂抹消毒。3分钟之后用75%酒精脱碘。 局部麻醉,先在右肷部中央靠上垂直进刀,以此切口为中心使用长探测针在皮下注入10支普鲁卡因和1.5支盐酸肾上腺素做菱形浸润麻醉。 10分钟后用手术刀尖刺激术部无反应后切开皮肤,切口15~20厘米为宜。持刀方式为全握式。切开皮肤时注意不要把皮下脂肪以及腹横肌切开。然后用手沿肌纤维方向钝性分开腹横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此时注意开口的中心要在同一水平线上,以便于手术操作。 触摸腹膜,用手把腹膜与腹内斜肌之间的纤维组织清除,露出清晰的腹膜。用手术刀打开腹膜,注意不要伤到腹腔内器官组织。 用左手去探寻皱胃,可以在瘤胃与腹壁之间摸到充满气体的皱胃。此时检查一下其他器官,如肝脏、胆囊、瓣胃等。检查是否有粘连及腹水现象。 判断真胃左方变位后的具体位置,以及积气的大小。在真胃的中间位置去触摸右侧腹壁,具体落脚点要避开肋骨。手术助手在看清位置后,刮毛消毒。在此位置用手术刀开个小口,使用穿刺针穿过腹壁,针尖顶在皱胃壁上。术者用手去判断针尖位置,无误后助手刺破皱胃,放气过程大约2分钟。放气结束后,拔出穿刺针,对开口消毒。 用左手下压瘪了的真胃,并配合推动瘤胃,使真胃下滑。然后左手收回,在右腹腔底部寻找大网膜,幸运的话可直接摸到质地较硬的幽门。 在大网膜与皱胃之间可找到“耳状部”,在这里固定就可以。“耳状部”有时在牛太瘦的时候不好找,这时可以在大网膜避开血管的位置上缝针并固定在腹壁上。 常规缝合腹膜及各层肌肉,此时注意每层涂抹阿莫西林,皮肤用12#尼龙线做结节缝合,常规消毒。 3.术后护理 手术结束后子宫投澳富龙50毫升。连续7天使用抗生素,静脉补液,给予优质易消化的饲料。10天后拆线消毒刀口。 编辑:李敏

奶牛真胃左方变位手术方法

图文简介

随着奶牛集约化养殖的发展和产奶量的提高,奶牛真胃左方变位的发病率不断增加。特别是奶牛产后一周至一个月期间,奶牛真胃变位的发生率较高。真胃变位带来的最直接损失就是产奶量的下降,治疗不及时甚至可导致奶牛的死亡。本文介绍一种开刀结合穿刺放气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