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最好的人才和技术送上高原

——武警总医院开展对口援建服务官兵纪事

  作者:章士平 谢析博

  武警总医院近年来坚决贯彻武警总部党委首长关于对口援建的决策指示,采取“教方法、给设备、传技术、带人才”方式,先后派出80余名优秀人才到武警西藏、贵州总队医院进行对口援建,开展新业务180余项,送去先进设备价值千万元,研发新成果90余项,填补了高原偏远地区医疗卫生领域多项空白,促进了高原边疆部队战斗力的提升。目前,武警西藏总队医院整体实力在全自治区已名列前茅。

  为提升战斗力贡献一分力量

  长期以来,由于受自然、历史因素制约,高原边疆地区医疗建设发展起点低,与内地差距较大。这些地区部队医院缺乏关键设备技术力量、缺少学科带头人,影响了高原边疆地区卫勤保障能力的提升。武警部队党委审时度势,制定对口援建战略,决定在人才、技术、设备等方面对重点方向、重点地区、执行重要任务的部队予以帮建,确定由武警总医院援建武警西藏、贵州总队医院。

  武警总医院党委坚决贯彻总部党委首长指示精神,中国工程院院士、院长郑静晨带领专家组多次深入基层进行专题调研,确定了“建起一批学科、带出一批人才、留下一批技术”的援建思路。针对高原军民胆囊炎、胆囊结石症和白内障等发病率较高的现象,院党委确定肾内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耳鼻喉科等学科为援建重点科室,并以微创外科技术为突破点,购置援助腹腔镜、宫腔镜、关节镜等价值千万元的器械。

  近年来,受益于武警总医院援建的官兵不计其数,他们扎根高原、无私奉献,成为执勤标兵、训练能手和处突尖兵。上级领导评价说:“高原边疆地区部队战斗力的巩固提高,武警总医院有很重要的一份功劳”。

  建设一支带不走的专家队伍

  “我从来没想过自己能这么快独立上手术台,多亏了王振宇医生教我的技术。”今年3月,武警西藏总队医院主治医师周维山成功为患者做了微创关节镜手术。这是他参加工作15年来,第一次独立完成这类手术。

  王振宇是武警总医院骨科主治医师,两次到武警西藏总队医院援建。得益于他的“传帮带”,武警西藏总队医院骨科整体技术水平大幅提升。

  长期以来,高技术人才的匮乏成为制约高原边疆医疗事业发展的瓶颈。对口援建以来,武警总医院派出80余名精兵强将,带着先进医疗理念、过硬技术和高新设备来到雪域高原,为武警西藏、贵州总队医院的建设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援建工作不光是给人给物,更重要的是传授先进观念和技术,努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专家队伍。”武警总医院政委李文红说。如今,在武警西藏总队医院,肝胆微创治疗中心初步建成高原边疆一流的特色科室,妇科、泌尿外科微创治疗中心填补了西藏地区空白。

  带出一个好医生,就等于建设一个好科室。武警总医院援建西藏总队医院创造了许多“第一”——

  2013年6月1日,西藏总队医院肝胆微创外科医生扎西罗布为患尿毒症的藏族战士郎扎进行了透析治疗。这是该医院开展的第一例高原血液透析治疗,标志着该院肾病治疗技术达到一个新水平。

  2014年4月20日,西藏总队医院妇科医生姚守润在总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同军的精心帮带下,成功开展首例妇科宫腔镜手术。

  2014年5月8日,武警部队眩晕病研究所西南分所在贵州总队医院挂牌成立,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单希征,定期赴贵州总队医院,开展门诊、手术、示教等医疗活动,将在贵州省打造眩晕病诊治第一品牌。

  “带回课题搞研究,带着成果去援建”

  驻高原官兵常年面对的不仅是维稳、执勤、巡逻等艰巨任务,更要面对来自大自然的极端恶劣环境的挑战。如何解决高原极端恶劣环境下开展手术的问题?多次穿越青藏铁路沿线巡诊的武警总医院院长郑静晨的心中激起阵阵波澜。

  实践、碰撞、思考……一连多个晚上,郑静晨辗转难眠。他和战友们开始艰难地探索,每一个细节都千思万虑,经过深入研究西方国家急救模式和我国实际条件,新一代国际最大折叠式方舱医院研制成功,解决了在高原极端恶劣条件下开展手术的大难题。

  一切服务官兵,一切服务战斗力。每次援建,专家们都有科研成果在援建医院投入临床实践,都会带回从实践中发现的课题进行研究。

  呼吸科主任张健鹏根据援建西藏总队医院时带回的课题,研制出“高原增压舱”,投入试用后解决了长期困扰高原部队的缺氧难题;骨四科主任张仲文针对高原官兵常见关节软骨损伤病,成功研究出手术治疗新方法。

  “带回课题搞研究,带着成果去援建。”武警总医院副院长刘惠亮说,为确保基层官兵享受到最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设备,总医院通过援建这个平台,不断加大科研的“含军量”,催生了一大批科研成果,有7项填补国内空白,80%应用于执勤处突。

把最好的人才和技术送上高原

图文简介

通过援建这个平台,不断加大科研的“含军量”,催生了一大批科研成果,有7项填补国内空白,80%应用于执勤处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