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华夏时报消息,经过漫长的谈判,中国和俄罗斯终于在研发宽体商用客机的合作上达成了一致。

中俄商飞“落户”上海 C929宽体机将转入初步设计阶段

  5月22日,作为合作载体的中俄国际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俄商飞)在上海正式成立。这是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国商飞)与俄罗斯最大的民机制造企业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集团(下称UAC)合资成立的全新宽体飞机研发制造实体。

  中俄商飞是中国商飞与UAC去年6月25日签署的合资合同,坚持联合研制、国际合作、国际标准的技术路线。

  目前中俄商飞已经完成了工商注册程序,合资公司将设立在上海。作为未来将推出的远程宽体客机的主制造商,双方将在研发制造新型宽体客机的同时,开展相关的市场营销、销售、售后支持、咨询和项目管理等其他相关业务。

  中俄商飞首任董事长由UAC委派,为UAC副总裁、苏霍伊民用飞机公司总裁乌拉基斯拉夫·马萨诺夫;总经理由中国商飞委派,为中国商飞总经理助理、宽体客机项目总经理郭博智。合资公司董事会共8人,4名来自中方,4名来自俄方。

  与目前全球主流民机研发的生产组织模式相似,中俄商飞也将按照市场化、规范化原则,在全球招标,优先选择经验丰富、产品具备足够市场竞争力、愿意共担风险的供应商参与研制。合资公司欢迎并鼓励更多的供应商在本土投资或合资进行配套生产。

  中国商飞董事长金壮龙表示:“合资公司的挂牌标志着中俄远程宽体客机项目取得重要进展。我们将与UAC公司争取把中俄远程宽体客机项目打造成为中俄合作的典范;按照国际最新主流适航标准,推出更有竞争力的远程宽体客机,为世界航空市场做出新的贡献。”

  目前,双方已经确定了远程宽体飞机系列化发展方案,完成了飞机级指标初步定义,明确了基本型的航程(12000公里)和座级(280座)。近期,项目将转入初步设计阶段,将对系统和设备供应商进行问询,总装将在上海完成。

  去年11月举行的珠海航展上,双方已经展示了一款很可能被命名为C929的宽体飞机模型。据一位航空公司资深研究人士表示,这个机型的最终性能应该是按照目前中国运营数量最多的空中客车A330系列为标准,如果可以达到这个水平,这款产品在研发方面就可以称作成功。

  UAC成立于2006年,整合了俄罗斯大型航空制造资产。目前,俄罗斯政府拥有该集团85%的股份。UAC拥有俄罗斯最主要的航空设计局和飞机制造工厂,其中包括苏霍伊公司、伊尔库特集团、UAC运输机公司、伊留申航空集团、图波列夫设计局、伊留申航空金融有限公司、航星-SP、VASO工厂,MiG飞机制造总公司, 米亚西谢夫试验机械制造厂, 格拉诺夫试飞中心和别里耶夫航空科技公司和综合系统。UAC集团能够完成飞机从研发到售后服务全周期内所有的工作。

  而中国商飞在5月初刚刚完成其首款单通道干线飞机的首飞工作。按照飞机制造商成体系的机型研发和生产组织方式,在一边推进单通道机型的试飞、验证以及取证等工作的同时,开启新机型的研发也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方式。这对于商用飞机制造新军中国商飞而言可能还需要积累更多的经验,但俄罗斯在过去数十年里获得的相关经验将很好地补充到这个具有长远规划的项目中。

  庞大的市场潜力已经使中国成为全球顶级民机制造商角逐的舞台。除了空中客车在天津运营近十年的窄体机总装线和即将开始运行的宽体机完装中心外,波音也在舟山开始建设窄体机完工和交付中心。而一直未能跻身主流民机制造商但具有深厚技术实力的俄罗斯此次与中国练手,恐怕也是为了在民机制造领域谋得一席之地。

  目前俄罗斯已经研发了包括SSJ100和MS21在内的新型民机,但和C919面临的情况相似,都存在着取得欧美适航证的不确定性。

中俄商飞“落户”上海 C929宽体机将转入初步设计阶段

图文简介

中国商飞董事长金壮龙表示:“合资公司的挂牌标志着中俄远程宽体客机项目取得重要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