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梦想一起飞

  ——探寻空军某试验训练基地无人机飞行员李浩的精神密码

  郭洪波 郝茂金 杨朝钊

  “我爱祖国的蓝天,晴空万里阳光灿烂……”这几年,每当唱起这首《我爱祖国的蓝天》,李浩总会不经意间眼眶泛红。他说,以前自己可不是这样,或许是上了年纪,才会这般情不自己。

空军无人机首席飞行员

空军无人机首席飞行员(彩绘作者:静静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凝望雄鸡版图,李浩激动不已:“我飞行过的地方,在这里、这里、这里,还有这里,这里……”

  这里,星罗棋布。

  顺着李浩手指的地方看去,这里是白山黑水、齐鲁大地、江南水乡,这里是雪域高原、大漠戈壁……

  30多年间,李浩飞出了一条壮美的航迹,见证了一支军队的转型,见证了一个时代的跨越。

  “我遇上了一个大时代,把一辈子献给飞行事业,值了!”李浩经常为实现飞行梦感到幸福。

  李浩的幸福来自某种成就感和荣誉感,他不止一次的感觉到,自己的幸福竟然跟一支军队、一个国家、一个百年未圆的梦如此之近,甚至触手可及。

  “离开部队也许生活上悠然自得,但绝不会有现在的成就。”

军事科技前沿


  召唤,踏准时代鼓点

空军无人机首席飞行员

空军无人机首席飞行员(彩绘作者:

  有人说,“中年是一杯下午茶”。其实,没那么简单。

  2010年5月,李浩迎来了47岁生日。那一天,他突然想让时间走得慢点,“自己不想变老”。

  还有一年,他将到达最高飞行年限。48岁,停飞。

  而在这之前,李浩总盼着时间过得快点,再快点。

  1981年,李浩从高中考入航空学院,成为一名飞行学员。血气方刚的他,盼着飞初教机,盼着飞高教机,盼着毕业到部队飞战斗机。

  有梦就有力量。怀着飞最先进战机的梦想,李浩斗志昂扬,驾驶一架架新型战机飞向蓝天,用汗水和努力刷新一个个成绩,不断展示自己的能力和优秀。

  “飞了30年战斗机,假如不飞了,真不知道干啥了。”确切的说,李浩还没有飞够,他还舍不得离开部队。

  调查显示,人生的幸福指数呈U型曲线,在中年最低。47岁的李浩感觉走进了人生谷底。李浩不会想到,等待他的将是一次触底反弹,一个更加诱人的梦想正向他招手。

  2011年,空军组建某无人机部队。李浩精神一振,追随梦想的翅膀,加入了这支新型作战力量。

  “不是我选择了无人机,而是无人机选择了我!”仰望蓝天,回顾30年的飞行航迹,他惊讶的发现,这条航迹正是一部接续递进、波澜壮阔的军队发展史。

  这是时代的召唤。“不紧随时代发展,国防和军队建设不可能有今天这样好的形势,也不会有我李浩的今天。”正如李浩所说,他的每一次转型和跨越,都是时代塑造的结果。

  一年之后,习总书记在参观完《复兴之路》展览后,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一时间,“中国梦”“强军梦”触动了人们的心弦,激起广泛而强烈的共鸣。

  “认识你自己”,这是古希腊的一句传世箴言。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李浩和战友们也在冷静思考,“我是谁”“该干啥”“往哪发力”等问题。方向明确了,才能头脑更清醒、目光更坚定、步伐更从容。

  或许,许多人难以理解,奔赴大漠戈壁、拒绝高薪聘请、年近五十进入全新领域……李浩,图啥?

  “假如离开部队,也许在生活上悠然自得,但绝不会有现在的成就。因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和时代的脉搏一起跃动。”座谈交流中,李浩发自肺腑的话语,掀起官兵胸中的巨浪。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中流击水,勇进者胜。

  “机遇稍纵即逝,抓住了就能乘势而上,抓不住就可能错过整整一个时代。”部队组建那天,某部政委杨运波说的话引起大家共鸣,“我们在加速,人家也在加速,最后要看谁的速度更快。”

  踏着时代的鼓点,官兵大步迈进无人机的“处女地”。

  飞行训练归来,李浩想起一句歌词:“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和你?”他年轻时认为,“我们会改变世界”。几十年过去了,回头再看走过的道路,李浩发现,是时代选择了我们,我们不仅改变了世界,世界也改变了我和你。

  “勇于接受挑战,吃常人没吃过的苦,干常人没干过的事。”

军事科技前沿


  超越,适应改革变化

自我革命勇担当-智慧

空军无人机首席飞行员(彩绘作者:智慧

  茫茫戈壁,飞沙走石。一片片盎然生机的红柳,唤醒了这块沉睡千年的荒原。它们紧贴着大地顽强地生存着、生长着,绽放出厚重如磐的生命,令人遐想。

  “李浩常说自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某部站长陈士勇与李浩并肩战斗4年多,朝夕相处中他渐渐读懂了这个“老飞”,“进退走留以党的事业为出发点,用党的事业需要标定个人选择取向,走到哪里就把根扎到哪里,以实际行动作出响亮回答。”

  取舍有大义,去留见丹心。人民军队的每一次改革,都离不开无数军人的无私奉献、默默转身和转型跨越。

  翻看李浩的飞行履历,每一个岔路口,李浩的每一次选择,那么平常,又那么从容。

  地方航空公司开出数万月薪,李浩对前来游说的人说:“有了房有了车,又能怎样。价值感一旦丢了,幸福还有什么意义?”

  空军组建无人机部队,李浩打起背包来到南方小镇。他告诉妻子:“南方好,退休了适合养老。”妻子甜甜的笑了。

  接着,转战山东。他告诉妻子:“有山有泉赛江南,齐鲁大地也挺好。”妻子又笑了。

  后来,奔赴西北。李浩说了句连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的话:“我可能要留在这个地方了。”

  荒凉、艰苦、寂寞,是常人眼中的戈壁滩。李浩看到的却是内地无法相比的净空条件和远离喧嚣适合科研的环境。

  不久,传来部队整建制转隶到西北的消息。谁曾想,李浩竟一拍大腿,说:“哎呀,我过冬的厚衣服还没带过来呢。”

  李浩的心已然在的戈壁扎根了,如红柳一样。

  千难万难,选择最难。同李浩一路走来的飞行员陈永超,深有感触地说:“他的心中有操守,眼里才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一张单人床、一个铁皮柜、一张老书桌、一把旧凳子、一台饮水机,李浩的宿舍再也找不出另一件家具。

  “这是我见过的条件最差的飞行员宿舍。”妻子张素娟来队探亲,看到眼前的一切,哭了。

  那次李浩生病住院了,张素娟想随军过来照顾他。李浩不同意。“无人机事业刚起步,等形成战斗力了,你再过来。”李浩知道,此时此刻不是讲儿女情长的时候,他需要静心搞研究。

  “正因为条件的艰苦,才感受到事业的光荣;正因为创业的艰辛,才领略到奋斗的乐趣。”李浩告诉妻子,也告诉战友们,作为无人机“第一茬人”,这点苦不算什么,以后一定会越来越好。

  看着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李浩,张素娟感到一股从未有过的安全感。

  生逢其时的我们,面对改革这场大考,需要回答许多直击心灵的叩问。我们既要承受起改革之“痛”,更要肩负起改革之“重”。

  重任在肩,使命催征。和李浩一样,大家主动拥抱改革,适应新变化,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投身转型跨越,“合心、合力、合拍”成为官兵的共识共为。

  “军队进入改革时间,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进入改装状态,以新的理念、新的视野、新的思维投身改革,用实际行动迎接改革的第一缕阳光。”杨运波的这番话,让李浩印象深刻。

  “我们是一群探路者,要勇于接受挑战,吃常人没吃过的苦,干常人没干过的事。”同李浩一样,他们正是勇于面对一次次改革,经受住一次次“阵痛”,人民军队有了发展机遇,有了跃升空间,才得以腾笼换鸟、破茧成蝶,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他不仅在改装无人机,还改装了一支团队的精气神。”在李浩的影响下,又有许多官兵来到了西北,爱上了西北,不仅自己想在西北扎根,还让家属随军来到西北。

  每天夜幕降临,首批8栋家属楼上的100多户灯光,会照亮整个大漠。新修建的标准塑胶足球场上,传来孩儿们追逐打闹的嬉笑声。“军营超市”的柜台上,新鲜的瓜果蔬菜琳琅满目。

  大家坚信,乘着改革的“巨轮”,一切都会变得越来越好。

  “实现强军梦,需要我们每个人从石墨向金刚石蜕变。”

军事科技前沿


  担当,奏响强军战歌

空军无人机首席飞行员(彩绘作者:晴晴)

空军无人机首席飞行员(彩绘作者:晴晴

  2月27日,中国新型长航时侦察打击一体多用途无人机系统——翼龙Ⅱ无人机成功首飞,标志着我国成为全世界继美国之后具备新一代察打一体无人机研制能力的国家。

  看到电视滚动播出的新闻,李浩又喜又忧,这让他想起了国外一个事件。

  2015年底,叙利亚政府军围攻一处极端势力据点。俄军投入多台机器人和至少一架无人机,通过对其遥控指挥,配合叙利亚军队作战。战斗持续约20分钟,70名武装分子被击毙,而参战的叙利亚政府军只有4人受伤。有媒体称,“这是世界上第一场以机器人为主的攻坚战”。

  “眼前有了繁花,并不等于手中就有了鲜蜜。”放眼国际世界,与世界强国相比我们还存在较大差距,有的方面甚至是代差。这是一种难得的清醒,提醒着大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可以理解,李浩为什么会在学习室的白板上,写下“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12个字,字字千钧。

  国防和军队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面对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力度、强度、难度前所未有。李浩说,当上无人机飞行员后,他真切感受到“责任担当”这个词的重量。

  万事开头难,起跑决定后程。搞无人机没有现成的路子可走,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循,探索新机制,采用新方法,拿出新措施。李浩和战友们靠的是学习,加速学习。

  “寝食不安的想学习,如饥似渴的想学习,危机四伏的想学习,怕落伍,怕掉队啊!”放下手中的对讲机,李浩说,“自己学不明白,怎么带教别人,大家的眼睛都在看着我呢。”

  “他特别倔。别人是不撞南墙不回头,他是撞了南墙也不回头,还非得在墙上开出一扇门来。”连妻子张素娟都觉得,性情沉稳的李浩特别适合搞技术。

  学习,可以改变一支军队;学习,也可以改变一个世界。李浩在解决一个个矛盾问题中,推开了一扇扇通往无人机世界的大门。

  大家渐渐发现,李浩宿舍熄灯的时间越来越晚。有时候,半夜里还会突然亮起来。他不能让时间变慢,但可以与时间赛跑,“希望自己走过的路,能成为大家过河的桥”。李浩感慨:“人老了,记忆力差了,如果自己再年轻个十来岁就好了。”

  今年初,两名三代机飞行员主动申请到西北改装无人机。他们是39岁的吕军明和42岁的陆冬辉,正好比李浩年轻十来岁。其中,陆冬辉还是一位“金头盔”获得者。

  “你们会飞行、有技术、懂战法,无人机事业将会发生新的质变。”李浩紧紧握着陆冬辉的手,眼里笑出了泪花,“我一定用最短的时间把你们带教出来!”

  誓言声声,这是梦想的传承。面对利益得失,陆冬辉说:“有人机顶多能飞6年,无人机还能大干十几年,放在强军的天平上称一称,人总得干些有意义的事。”

  透过陆冬辉坚毅的双眸,李浩看到了信仰的力量。

  有信仰的好处是什么?李浩说:“有敬,有畏,心里会很踏实,知道自己当初为什么出发。”

  经历了一次次转型,李浩也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硬度却大相径庭。实现强军梦,需要我们每个人从石墨向金刚石蜕变。”

  一支由金刚石构成的军队,必将无坚不摧、战无不胜。

    (图片由空军报社提供)

军事科技前沿

首席无人机飞行员李浩的精神密码

图文简介

李浩的幸福来自某种成就感和荣誉感,他不止一次的感觉到,自己的幸福竟然跟一支军队、一个国家、一个百年未圆的梦如此之近,甚至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