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沧海桑田,昔日的战场硝烟散尽。然而,当步入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轻武器博物馆时,历史老人的叹息又会在耳边悄然掠过。从冷兵器时代的刀枪剑戟、到二战时期毙敌于一夕的步枪、冲锋枪,再到如今的高科技反恐武器,每一件轻武器背后都隐藏着一幕汇聚着残酷与温情的“历史大戏”。

  走进轻武器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巨大的浮雕:形似95步枪的造型,枪口处站立一只和平鸽。浮雕墙上位于四个方位的中国传统神兽图腾分别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代表镇守四方、保卫家国。这一看似“矛盾体”的组合以“轻武器维护世界和平”的理念悄然“叩开”了这座珍藏着古今中外数千年军事宝藏之库的大门。

  博物馆浮雕

  “轻武器博物馆目前开放展区面积6000余平米,馆藏国内外主流轻武器600余件,图片400余幅。涵盖范围包括冷兵器、热兵器、现代兵器,以及未来轻武器。”轻武器博物馆李馆长说。这座博物馆不仅珍藏着各个时期的著名轻武器实物,以及轻武器发明者的照片与生平,还埋藏着被历史尘封的战争之中的“家国情仇”。

  中华瑰宝:绝对劣势下的全民族抗战精神

  走进轻武器展厅,轻武器文物、雕塑、油画、幻影成像等技术的运用,带领笔者穿越时空,回到了一个又一个璀璨年代,中华民族在战争年代之中的勇气、顽强抗战的精神与战争智慧在九转回廊之中熠熠生辉。

  这座占地数千平米博物馆的亮点之一是一把九五式步枪。这是我国第一批设计完成并大批量装备的小口径步枪。这一步枪穷尽了设计者的心血,其定型跨越了20余年的时间。“这是我国轻武器从仿制研发阶段跨入自主研发阶段的代表作之一。”解说员告诉笔者。

  驻足位于世界轻武器展厅入口的冷兵器时代展区,威武的刀器先声夺人。“五百名中国战士夜战喜峰口时使用的就是这种兵器,它帮助中国军队歼灭了日本敌寇6000余人,成为抗战时期中华名族抵御外辱的象征之一。”场馆解说人员刘艳红娓娓道来。享誉国内外的“大刀进行曲”的灵感也来自于这场战役。夜战喜峰口是一场强与弱的对决,同时也是一段血与泪交织的历史。

  左数第四把军刀即为“夜战喜峰口”时使用的兵器

  1933年3月9日,日军攻占喜峰口。在激烈的交战中,喜峰口多次易手,29军许多战士壮烈殉国。当喜峰口再次被日军占领后,109旅旅长赵登禹仔细分析形势: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只能智取,不能强攻,应以夜袭的方式反击日军。喜峰口战役大刀队于是便组织起500精兵强将,分左右两翼突袭日军。身背大刀的勇士们攀垣越墙,分头摸进各村敌营。骄横的日寇做梦也没想到29军会来偷袭,都在呼呼大睡。大刀队的勇士们怀着报国雪耻的民族仇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抡起大刀横砍直劈,日军官兵正做着美梦,便稀里糊涂地成了“刀下鬼”。特别是109旅旅长赵登禹,在受伤的情况下依然不下火线,亲自率领大刀队向日军炮兵阵地发起进攻,手刃日寇60余人,缴获大炮18门。

  在夜战喜峰口战役中,男儿的血性被演绎的淋漓尽致:二一七团九连战士匍匐近敌,力握敌机枪而出。墙孔小,枪身粗,本不能出,但在死难战友面前,一位战士怒火填膺,国耻民恨集于一身,尽力一拉,墙倒枪出,不顾双手被枪管烤得骨焦肉烂,反枪毙敌,扫清前进道路,保证了中国军队全歼敌人的辉煌胜利。《大公报》特派记者在前线看到:“中国军队虽遭受敌人之强烈炮火,亦不稍退。……中国军队用手榴弹投掷较远之敌人,较近者则挥大刀砍杀,杀声震天,血光满地。”

  冷兵器展厅中另一个引人瞩目的兵器是刀、枪、剑、戟、斧、钺、钩、叉等十八般武器。“根据历史考究,十八般武艺为历史流传,而十八般兵器则为戏说。”讲解员告诉笔者,十八般兵器泛指中国不同朝代流传下来的诸多兵器。随着历史、地域、流派的不同,其种类和形状也不尽相同,因而衍生出了传奇般的“十八般兵器”。

  十八般兵器

  世界轻武器展厅:世界“名枪家族”大起底

  进入世界轻武器展厅,各式各样的轻武器尽收眼底、设计师超然的想象力如星光一样在展示厅中“翩翩起舞”。

  从热兵器厅步入现代兵器厅,近现代战争历史的真容渐渐清晰,无限创意在脚下延伸……在这里,解说员向笔者详细介绍了热兵器、手枪、冲锋枪、步枪以及狙击步枪的演变过程以及其中的“翘楚之作”。

  下图展示的是转轮手枪的代表作。这一枪支族群出自美国柯尔特公司之手。“这是一战和二战之中,生产量较大的手枪厂家。主要大量装备给美军,并且一直沿用至今。”解说员称。柯尔特本人被誉为“手枪之父”,柯尔特手枪种类繁多,0.38英寸的转轮手枪在一战、二战大量生产,遍布世界各地。其优势是可靠性好,故障率低,结构紧凑,尺寸小。

  出自美国柯尔特公司之手的手枪

  历史长河披沙沥金,留下的必然是珍宝。瓦尔特PPK手枪就是其中之一。该枪的问世开创了手枪双动击发机构设计的先河。这一类型的手枪主要供自卫使用。这款手枪于1929年推出并定位为警用手枪,简称PP手枪,在1931年又推出刑警用手枪,简称PPK手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最先进的手枪。纳粹党于1931年夺得政权后,这两型手枪大量秘密配发,而1945年4月,希特勒同样也是使用他的PPK手枪在柏林元首地堡开枪自杀。此外,瓦尔特PPK手枪在许多电影和虚构的小说中也屡见不鲜,更是秘密特工007(詹姆斯邦德)的代名词。

  瓦尔特PPK手枪

  比利时FN M1935(9mm)手枪更是被在战争年底在中国有“手枪之王”的美称,至今仍有超过50个国家在装备使用。之所以叫大威力手枪,是因为改枪首次采用双排单进供弹机构,容弹量达到13发,远超其它手枪容弹量。该枪采用枪管是短后座原理,结构上已登峰造极,目前未有超越。

  比利时FN M1935(9mm)手枪

  德国MG08马克沁重机枪,称为“水机关枪”。马克沁机枪是世界上第一支自动武器,他带给世界战场的是令人膛目结舌的杀伤能力,而带给清朝政府的却是永久的遗憾。清政府总理大丞李鸿章当年访欧时马克沁本人给李鸿章推荐过此枪,并进行了演示,李鸿章连声称好。但由于价格过于昂贵,未能及时引入。

  马克沁机枪

  众所周知,战争胜利的决定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装弹速度的快慢。马克沁的机枪一旦开始射击,就可以一直持续,直到弹带上的子弹穷尽为止。结构创意完成后,马克沁本想秘密进行射击试验,却不料走漏风声,英国剑桥公爵殿下闻风赶到小作坊参观,皇室一动,举市跟随。在众目睽睽之下,马克沁机枪的肘节机构像人的肘关节一样快速灵活地运动,子弹飓风般呼啸扫射,观者无不目瞪口呆。

  真正让马克沁出风头的“舞台”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爆发的时候,真正认识到机枪重要性的只有德国,当时,德国陆军装备的马克沁机枪超过12500挺。惊心动魄的时刻出现在索姆河战役:1916年7月,德国人以平均每百米一挺马克沁MG08机枪的火力密度,向40公里进攻正面上的14个英国师疯狂扫射。一天之内就使6万名英军士兵伤亡。机枪的杀伤力和血腥气息于这一天达到了顶峰。

  马克沁重机枪的火力,也给操作者留下深刻印象。据曾经参加淞沪会战的一名国民党军队机枪手回忆:“马克沁重机枪可以连续射击4个小时,而且还可以用来打空中的飞机……在战场上,我按下扳机,马克沁重机枪立刻喷出长长的火舌,包围过来的日本兵后退不及,我亲眼看着子弹以极快的速度飞向他们,打在他们的身上就喷血,打在地上就冒烟,跳弹飞在墙上火星直喷,有的日本鬼子连哼都没有哼一声就被一枪毙命!”

  同样名垂青史的还有美国M60通用机枪。它从1958年装备美军至今,直至今日仍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主要机枪。这款枪也是史泰龙在拍摄《第一滴血》中用过的。M60机枪配图为越战时的著名照片,为了避免枪支进水,一黑人士兵高举M60机枪渡河,最终该士兵被汹涌的河水吞没牺牲,为这款枪支注入了生命的力量。而拍摄此张图片的摄影师凭借照片荣获当年普利策新闻奖。

  除了世界名枪之外,具备各种高科技功能的特种枪械也因其功能各异而引人驻足,其中的部分手枪更是成为了世界枪迷发烧友所酷爱的藏品。

  在大规模战胜退出历史舞台的今天,局地战争以及反恐战争取而代之。拐弯枪就是“反恐精英”之一。拐弯枪并非枪管弯曲,而是设计了一个可拐弯的枪架,枪架前方配置成像系统、照明系统等,将手枪固定于前方,可手动装置控制枪架左右摆动到固定角度,通过光电屏幕观察、瞄准射击。射击者无需暴露自己,隐避在墙角的一侧就能射击。同样,云爆弹也是反恐利器,可将藏身于复杂、隐匿地形中的恐怖分子逼入绝境。

  其他世界名枪:

  德国卢格P08 9mm)手枪

  美国M1911A1(0.45英寸 )手枪

  德国毛瑟M1898步枪

  日本38式步枪

  中国展厅:凸显国人非凡的创造能力

  进入这一展厅,最先入目的是一幅极为罕见的画面:“毛主席与枪支亲密接触。”毛主席戎马一生,很少接触枪械。这是毛主席视察北京军区训练情况时留下的与枪械近距离接触的照片。图中另外两位主要人物是杨勇和罗瑞卿,当年陪同主席视察部队训练情况。

  毛主席与枪支亲密接触

  进入到中国展厅,安静地置于展柜中的一柄柄轻武器带着笔者穿越时空,回到战火纷飞的年代,感受着中国军人在绝对劣势下能够坚持全民族抗战的精神,以及中国轻武器从进口到自主研发的更迭演变。

  在手枪领域,开创“中国制造”先河的是上世纪90年代开始研发的92式9mm和5.8mm两种新手枪。“这两款枪械是当今国内军、警主要装备,武器性能都已跻身世界先进水平。”李馆长语带自豪。其中的92式9mm手枪主要为警用, 5.8mm为军用,其穿透极强,能在50米的距离上穿透普通的钢盔。 “这两款手枪分别装备给了驻港以及驻澳部队,是维护国家主权的象征之一。”解说员说。

  中国制造的92式手枪

  进入新世纪,为了满足国内新形势的需要,推出了国内首款转轮手枪——05式转轮手枪,该手枪的装备填补了国内转轮手枪装备的空白。

  而我国步枪的发展从仿制AK47开始,在上世纪70年代后终于推出了自己的第一代枪族产品——81枪族。随后,90年代又推出了自己的第一代小口径枪族,逐渐缩小了与发达国家同类武器的差距。在这其中,88式5.8mm狙击步枪更是脱颖而出,成为世界上第一支小口径军用狙击步枪,主要装备给特种部队等,“负责”执行反恐、反劫持、重大安保及歼敌要员等特殊任务。在2011年5月,在“第十届国际军警狙击手比赛”我军选手用此枪取得了个人总成绩第二的好成绩。

  我国的81枪族

  88式5.8mm狙击步枪

  警用转轮手枪系统同样也是国内有关部门组织力量自主研发的新型警用武器,微声手枪世界先进水平,多功能电击枪、激光炫目枪、防暴枪、捕网枪、定向能声波驱散系统均是根据反恐需求开发的新产品,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并且在不同领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信息时代带来的科技变革同样走入了军队。警用数字化单兵作战系统是现代军用单兵作战系统在警用方面的应用,该系统主要由攻击、信息和防护三大系统组成,具备图像传输功能,有定位导航系统,可以随时发现目标,对敌人的位置进行定位。实现语音通话系统,便于班组之间,下级和上级的联系。

  警用数字化单兵作战系统

  轻武器带来的是具像的震撼,而一幅幅生动的图像和高科技幻影则讲述着战争给各个国家带来的创伤:弹痕、废墟或者由于战争而尝遍人间离合的人们。 “战争带来的伤痕是无法弥合的。”李馆长语带沉重。

  “轻武器博物馆建立的初衷并不仅是让社会大众一睹世界名枪的风采。”解说员告诉记者,同时,也希望,在走出轻武器博物馆那一刻,公众能够记住中国军队在绝对劣势的条件下能够坚持全民族抗战,为国奉献的精神。毕竟,当今的和平生态是前人用智慧和生命换来的,值得我们捧在手心,倍加珍惜,同时也提醒公众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周边态势保持警惕。

  “还原真实的抗战,理解轻武器文化,才能对和平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并且引导公众和军人从维护和平走向建设和平。”工作人员说。(贾敏)

与世界名枪“亲密接触”:凸显国人非凡创造力

图文简介

从冷兵器时代的刀枪剑戟、到二战时期毙敌于一夕的步枪、冲锋枪,再到如今的高科技反恐武器,每一件轻武器背后都隐藏着一幕汇聚着残酷与温情的“历史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