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武
制作:光明网军事科技前沿
出品:科普中国
铠甲,自古有之。
每个战场上的战士都希望自己拥有一副“刀枪不入”的铁骨钢筋。作为最古来的军事科技装备,不管是西方的骑士铠甲还是锁子甲,乃至中国著名的藤甲,无一例外都是为了提高战士的战场生存率,用最低的成本,换取最高的战士生命。随着时代的发展,全硬质的铠甲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从一战开始,相比铠甲更为轻便的软质防弹衣,逐渐走入了战场。
一战期间的防弹衣,厚重的钢板上可见弹痕累累
从“硬”到“软”,防护科技随时代发展不断变化
1923年9月13日,美国马里兰州警察总部的靶场,副警长查尔斯·史密斯决定亲自身穿软质防弹衣来进行测试,他穿上由纽约防护服公司发明的防弹背心,命令其助手用9mm勃朗宁左轮手枪,在3米距离上对胸部连开数枪。众人惊讶的眼光中,史密斯警长安然无事。这种名噪一时的“软”防弹背心,为保证防护安全,内衬了重量高达5公斤的特制金属防弹板。
在此之前,全球大量的军队和警察仅仅装备纯硬质的防护装置,从外形上看形形色色——有盒子状的、圆形的,甚至日本一度装备了类似“龟壳”的防护后盾,战士每每上战场都要背着这个沉重的“壳”,战士怨声载道,抱怨大幅度降低了宝贵的战场机动能力。
这种情况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的改善,到1939年,杜邦公司的新型尼龙纤维正式工厂化生产,软质防弹背心终于有了登场的舞台。1943年,美军研制了超过23种使用尼龙纤维的防弹衣,并在二次大战和朝鲜战争期间广泛应用。战士们终于长叹一口气——再也不用背着沉重的装甲前行了!
“矛更锐”与“盾更硬”一直是一个辩证的话题。在轻质的防弹背心列装后,轻武器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时,尼龙类防弹衣对破片的防御力较强,对子弹的防御效果却越来越令人不满意。到了上世纪70年代,划时代的产品“凯芙拉纤维”被发明出来,人们终于找到防御子弹的理想材料。真正的软质防弹背心开始普遍应用。凯芙拉纤维+陶瓷装甲块,令现代防弹衣达到很高的防护标准,甚至可以防御SVD狙击枪,近距离抵御装备7.62毫米子弹AK自动步枪的射击。
抛开古代的铠甲与藤甲,当代防弹衣发展,至今已历经三代。第一代为硬体防弹衣,主要用特种钢、铝合金等金属作防弹材料;第二代防弹衣为软体防弹衣,通常由多层凯夫拉等高性能纤维织物制成;第三代防弹衣是一种复合式防弹衣,通常以轻质陶瓷片为外层,凯夫拉等高性能纤维织物作为内层。
身着制式沙漠作战服、防弹背心、手持半自动榴弹发射器的美军士兵
“龙鳞甲”PK“拦截者”,新时代防弹科技将到来
随着防弹衣研究水平的提高,人们已不满足于仅考虑防弹衣的防弹性能。无论从实用角度还是从商业角度来考虑,轻型、舒适、方便的防弹衣都是使用者和生产厂家所共同追求的。目前防弹衣的总重量一般控制在10千克以内。当今最著名的几种防弹背心的重量都成功地控制在3~5千克之间。
在现代战争中,由于防弹衣的广泛使用,士兵由子弹击中伤亡的比例大大减少。在美国防弹衣界,“龙鳞甲”和“拦截者”一直在较劲。
“龙鳞甲”防弹衣是美国尖峰装甲公司推出的一种防弹衣,由小块的陶瓷防弹瓦和新型的防弹纤维编织成鱼鳞状的防护甲,类似中世纪的鳞甲,因而得名“龙鳞甲”。防护产品主要有SOV-1000和SOV-2000两种——前者使用钛合金防弹瓦,后者则使用陶瓷防弹瓦。一套龙鳞甲防弹衣的重量仅在6公斤左右。虽然防护性和模块化的趋势很好,但是成本高昂,这在全球单兵防护走在前列的美军不得不设为了“庶出”的角色。
有“庶出”,自然就会有“嫡出”。扮演这个角色的,正是定名“拦截者”的美军制式防弹衣。该防弹衣是美军花费十多年、耗资数亿美元打造的军用标准防弹衣,由美国陆军生物和化学控制中心及位于宾州特种防护系统制造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制的,2001年起陆续装备美军。整套防弹衣分为可拆洗式背心、软质防弹内层、前后两片的轻武器防护插板(SAPI)三部分。尤其在背心之上,附带了84个战术包挂点,方便按不同的战场环境加挂相应的战术包。它历经多场战争,用真切的战场经验证明了自身稳定、可靠的防弹实力。
在防弹衣未来的发展中,以高新技术材料为特征的防弹衣,其防弹性能将不断提高,穿着更轻更舒适。可以想见,高新材料的研究开发仍将是防弹衣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液体防弹衣
【孙武问答】·网友:未来的防弹衣会是什么样子?
孙武:“脑洞大开”的答案多种多样,如具有柔软性可变形等特点的“液体防弹衣”、拥有强于钢十倍以上坚硬度的“石墨烯防弹衣”、可以化解子弹瞬间碰撞强大冲击力的“纳米防弹衣”等等,新技术的采用将引领防弹衣科技不断发展,未来的防弹衣将为人们提供更为舒适的保护。未来,出现电影《王牌特工》中那种帅气笔挺的防弹西装也不无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