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来,关于先进武器装备的发展,最令人震惊的莫过于美国X-47B舰载无人机“惨遭遗弃”的消息。那么,X-47B为什么在“飞行”途中折翼呢?

光明网配图

  首先,任务不定,发展目标模糊。美国海军自立项开始,只是要研制X-47B这样一款全尺寸舰载无人验证机,其任务基本被定位为舰载远程情报、监视、侦察(ISR),同时执行有限的对地打击任务。但随着X-47B不断获得突破——实现了第一次陆地弹射起飞,第一次航母自主起飞,第一次航母自主降落……它被捧得越来越高, ISR任务降为次要的了。这就导致X-47B在发展中后期,任务目标节节升级,难度步步加大,再如期顺利进行下去已不太可能。

  其次,性能不足,缺少配套武器。X-47B的时速只有0.65马赫左右,载荷能力不超过2吨(基本上内置舱放置2枚联合攻击弹药JDAM就差不多了),作战半径3700千米,而且美国一直没有为其量身定制出小型化、精度高、威力足的配套武器。这样的情况下,它执行远程ISR任务还说得过去,但完成远程对地攻击却勉为其难。如果被派到防空能力较强的国家作战,按它现在这样慢的速度很可能有去无回。

  再次,自主作战不行,实用性弱。虽然在试验过程中X-47B完成了航母自主起降和空中自主加油,但基本都是在人的“伺候下”,在较为理想的气候和环境下进行的,并未完全摆脱人的干预而真正自主飞行,对全球指挥通信保障系统的依赖性也太强。因此,X-47B所谓的智能化,基本只是体现在自动执行预编程任务,还非常初级,实战时难以复制战场强对抗环境。

  第四,功能重叠,其他平台可替代。在X-47B的发展过程中,美国开始启动了其下一代战略轰炸机B-21的研究项目。按照设计,它不仅要承担起三位一体的远程战略打击重任外,还将承担常规对地侦察和远程对地攻击等功能,这与X-47B基本重叠。在美国总体军费预算捉襟见肘、难以为继之时,犯不上再为功能区别不大的项目重复投资。就是X-47B引以自傲的自主飞行,也被列为B-21的研究重点之一。

  第五,武器进步,战略进行调整。为应对有关国家“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美国先提出了“空海一体战”战略来应对,X-47B就被认为是支撑其实施远程打击的一款重器。美国的如意算盘是,航母如果在敌方陆基反舰武器2000千米射程之外的安全区域放飞X-47B,它只要在到达敌方国土前再进行一次空中加油,基本可从容地深入敌方境内对目标发起攻击,并安全返回航母。然而,新型陆基反舰武器射程扩展到了4000千米以上,以X-47B区区3700千米的作战半径和少的可怜的攻击武器,恐怕只能在敌方家门口略微显显威风就得匆忙返回。为此,美国已悄悄摒弃了“空海一体战”转而提出“分布式杀伤”战略。该战略不再完全依靠安全区域的航母编队,而是利用在靠近敌方海域分散部署的、搭载远程攻击武器的其他若干水面舰艇,以此增加敌方ISR及瞄准任务的复杂度,提升美国海上控制和机动能力,抵消敌方“反介入/区域拒止”的后勤优势并有效对其破解。显然,X-47B将由“由凤凰变土鸡”,注定不再有以往的地位。

  最后,资金有限,要发展加油机。在新的“分布式杀伤”战略下,美国要让航母继续担当重任,主动作为来应对敌方“反介入/区域拒止”的战略,必须维持其现有的攻击能力,这就不得不延伸其F/A-18E/F等舰载机的作战半径。一个比较现实的方法是发展舰载无人加油机,以改变目前用舰载机为舰载机加油的尴尬局面。如果终止X-47B的研究,无疑能在继承其成熟技术与研发经验的同时,将资金更多地集中在需求更大的无人加油机上。

  (作者:王群 单位:国防科技大学国家安全与军事战略研究中心)

美X-47B缘何中途折翼?

图文简介

X-47B所谓的智能化,基本只是体现在自动执行预编程任务,还非常初级,实战时难以复制战场强对抗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