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大国工匠】
“我喜欢坦克,坦克是最综合的一种武器。你看,它多好看、多威武”,介绍99A坦克的性能时,毛明的手一直轻抚、摩挲着那台精致的模型,眼睛紧紧盯着它,自豪而又怜爱,仿佛注视着战友,又或者是情人。
毛 明
“它是我国第一台信息化坦克”,毛明介绍到,99A坦克奠定了我国第一代陆军装备信息采集、传输、处理、显示与综合的基础,实现了战场态势共享、协同攻防、状态监测、系统重构等功能,而且软件、元器件全部自主可控。起步晚于世界强国30年的中国坦克,因为99A,一下子迈出了一大步,跻身世界先进水平之列,而这,也让毛明的“军人梦”更加完满。
1983年,毛明从330名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录取的6名研究生之一。黄土荒凉的研究所,毛明记忆犹新,甚至有一种“上当”的感觉,但很快,他便爱上了这里。“当时,所里的老技术员、高工都很朴素,自己做饭,还常常招呼我们去家里吃饭,学习的氛围也很浓厚”,有学上,毛明便觉得满足。
从此,不是军人,胜似军人的军工之路由此开启。1989年9月,在经历短暂的“下海”生活后,重返201所的毛明彻底在这里扎下了根,他先后主持研制了多种型号、多个系列的新式坦克装甲战车,99A坦克便是代表作之一。
毛明把这一切归功于农村。访谈中,他常常用“可能是因为农村出来的缘故”等语言来讲述自己的经历,在他看来,农村给予了自己最宝贵的品质:朴素、努力……
读高中时,宿舍基本没电,半夜说不准什么时候才会突然来电。为了看书,他和同伴便把电灯泡点在自己的脑门上,灯一亮便起来看书。
“考上大学后,姐姐给我缝了两条被子,跟嫁女儿似的,挑着被子送我到汽车站”,上大学的场景,毛明记忆犹新,“到了武汉,发现蚊子很多,就点了一柄蚊香。结果早晨起来,发现被子不在身上了,我一想,不妙,果不其然,被子还着着,已经有很大一个洞了,用水浇灭后,就自己坐在那里哭。”
时隔30年,透过毛明的描述,记者依然看到了当时的场景:湿漉漉的、破了洞的被子,年轻的毛明懊恼地流泪。“当时很伤心,因为很穷,好不容易做了一条新被子,第一天晚上就烧了一个大洞。”
节俭和朴素贯穿了毛明的求学生活。尽管每个月有7块多钱的助学金,他却常常选择五分钱买一份蛋汤来泡饭吃,有的时候,一个馒头便过一顿。学校发的合身棉袄,也因为自己一米五却不到90斤的个子,变成了棉大衣。
“大学,是我人生中最愉快的阶段”,虽然清苦,但毛明却这样评价自己的大学时光,“学校给发了校徽,我们总是戴在胸前,嘴里也常常哼着流行歌曲,画图的时候唱,洗衣服、洗澡也唱,学习更是带劲,几百页的习题集,做了一本又一本,当时感觉整个中国都在大踏步向前走。”
今天,这种朴素和力求向上的劲头在毛明的身上愈发明显。当记者问及毛明,他是否是个“工作狂”时,毛明却灿然笑道:“可能算吧,但我从来不觉得苦,我是农村孩子,生活没有那么丰富多彩,周末也常常来办公室,我很喜欢拼命三郎这个词,干国防就得有拼命三郎的精神”。
“我想,如果以后哪天可以让我弄99B(坦克),那就更好了”,采访结束时,毛明突然蹦出了这么一句话,眼睛闪闪发光,似乎又摇身回到了30岁初的模样,我们知道,他的兵工梦还在继续。(光明网记者宋雅娟)
人物简介:毛明,生于咸宁,成长于北京;27年来,他一直从事坦克装甲车辆的研究、开发,从一名助理工程师成长为主战坦克的总设计师。他被誉为“中国军工国宝少帅”,被世人誉为“陆战之王”;他一生与军人无缘,却有着军人般的钢铁意志。他说:我的坦克替我实现了我的军人梦。
1991年获首届中国兵工青年科技奖,1993年被评为“中央国家机关百名优秀青年”,1999年被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荣记二等功,2001年被评为“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6年获首届“全国杰出科技人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