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9月,突如其来的台风“狮子山”给吉林省长春市带来强风大雨。市民黄大姐盼着天气早点变好,既因为孩子马上开学,也担心此次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受影响,孩子早就等着去看。

  9月2日,天刚蒙亮,天空已飘起小雨,但第五届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如期开幕,黄大姐和孩子如愿走进活动现场。刺激的飞行表演、威风凛凛的武器装备让孩子兴奋不已。

  这次航空开放活动持续3天,在细雨霏霏的初秋不仅引发了欢呼的热浪、微信的刷屏,还在市民心中埋下了希望的种子。这颗种子,不但浓缩着中国空军的过去和现在,还饱含对未来的期望。

  航空开放活动是空军特有的仪式文化。所以,以文化视角解读航空开放活动,我们理应把当下的场景放到空军的历史和现实中去理解,便可以从精彩纷呈的活动中发现空军官兵和这支军种的精神追求,读懂空军举办航空开放活动的良苦用心:展示空军建设的步伐和成就,提升公众关注空天安全的责任意识,激发社会各界支持空军建设的热情动力,共圆空天梦。

  “天之翼”空中编队致敬老航校精神

  今年的航空开放活动有跳伞、飞行表演、武器装备静态展示和军营开放等多项内容。许多人说,最期待的就数飞行表演。

  随着轰鸣声由远而近,翘首盼望的人们发现,第一个出场的仍是“天之翼”飞行表演队,但与往年不同,“天之翼”以前所未有的“70”字样编队亮相。

  这是“天之翼”为今年的航空开放活动特意排练的队形,中国空军正用自己特有的礼仪,纪念东北老航校成立70周年。

  70年前,中国共产党创办了第一所航空学校——东北航校。创建之初,条件十分艰苦,连搜集飞机和器材都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

  就在今天举行航空开放活动的长春市,当年,老航校人冒着国民党空军飞机的扫射,在战火中抢出降落伞、风挡等航材。为了运送飞机,他们用大车、木船和火车,不辞辛苦。有人累坏了身体,有人抢运时被火车轧断手脚,还有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靠搜集敌方的飞机和航材起家,在世界空军史上绝无仅有。研究这段历史的作家郭晓晔认为,“它透出窘迫和无奈,也透出一种强大的精神,一种在逆境中迎头而上,如赤手空拳的斗虎英雄一步跨上虎背,挥拳打虎的精神。”

  这种精神伴随老航校人创下了“马拉飞机”“酒精代替汽油”“直上高教”等壮举,培养出100多名飞行员和400多名各类航空技术人员,播撒下创建人民空军的第一批种子。

  上世纪50年代,从老航校起飞的飞行员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一鸣惊人,打出了国威军威。据统计,凡参加抗美援朝的东北老航校毕业学员人人立有战功。

  岁月沧桑,东北老航校的遗址在一天一天消失,但“天之翼”飞行表演队在天空中的精彩表演告诉人们,老航校的故事不会随风而逝,空军的传统精神代代传承。

  而向公众传递这些,飞行表演是最生动直观的好方法。以“70”字队向空军的历史致敬后,接下来的飞行表演充分展现出空军不变的壮志与豪情、勇气和智慧。

  “70”字队通场后,“天之翼”飞行表演队以精准的控制、默契的配合,迅速完成队形变换,“三机螺旋”等一系列高难度动作让现场观众目不暇接。飞机每在空中做出一个动作,地面上的“长枪短炮”如同听到命令一般,“唰”地齐齐指向它们,“咔咔”的快门声响成一片。大人的掌声、孩子的欢呼,与空中的轰鸣遥相呼应。

  飞行表演的速度与激情,是空军勇敢精神创造的极致之美。观众眼里整齐的队形、潇洒的动作,无不需要飞行员克服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据“天之翼”飞行表演队队员介绍,由于飞机机体较轻,受气流影响大,要完成每个动作,飞行员必须具备娴熟的技能和丰富的经验,才能确保动作准确无误、配合精准默契。

  在“天之翼”之后,“红鹰”飞行表演队给公众献上了“七机梯次滚转”“六机钻石梯队”等表演。其中,难度较大的“空中集合”要求表演机需在很短的时间内到达指定地点集合,做到米秒不差、分毫不差。

  飞行表演队员形象地说,如果以驾驶汽车比喻,编队垂直筋斗就像几辆车在高速急转弯过程中还要保持好一致的队形,难度可想而知;另一个表演动作“空中对冲”则危险性很大,既要顾及空中的风向风速和地面观众的位置,又要顾及对面飞过来的队友和自己的相对位置,稍有差池,轻者损伤表演观赏性,重则酿成安全事故。

  “表演队员的技术水平、心理素质和不同情况下的应变能力都要达到很高水平才行,可以说每次训练、每次表演都是一次考验。”飞行表演队员介绍,尤其是9月2日,云底高不足300米,但飞行表演队仍然冒雨起飞,劲舞云天,表演精彩绝伦。

  飞行是充满风险的职业,飞行表演是“勇敢者的游戏”。航空开放活动中,飞行表演队用彩色的烟带描绘出挑战未知的长空画卷,用优雅的舞步奏响了勇于开拓的激昂乐章,让人们感受空军人的激情和胆识。

  新老战机齐聚一堂,勾勒空军发展历程

  “天之翼”“红鹰”飞行表演队用的是教练机,其中“天之翼”的用机初教-6已有50多岁高龄。当它们完成表演退出天空,八一飞行表演队的歼-10则带着雷霆般的轰鸣出场,将人们带入现代空军发展历程。

  公众第一次认识歼-10还是在10年前。2006年12月2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已经正式装备部队,整建制形成作战能力。”从那时起,人们看到歼-10的身影越来越多地出现。作为主战机型,今天,歼-10当之无愧成为中国空军的时代名片。

  与歼-10一样,武器装备既是可见可用的物,也带有蕴藏其中的军事文化。空军武器装备的进化过程,与社会、技术发展同步进行,投射出时代的精神文化品质。航空开放活动中,空军既通过初教-6、教-8、歼-10等的飞行表演动态展示空中力量的精神诉求,还通过武器装备静态展示环节,将更多年代、更多型号的武器装备齐聚一堂,更全面地向公众勾勒空军的样子。

  这次航空开放活动,空军共有30多个型号40多台装备亮相,创下历次航空开放活动之最,其中轰-6K等12型装备首次向公众展示。

  “这个飞机能飞多高?”

  “炸弹是怎么炸的?”

  威武的轰-6K前,人们饶有兴趣地边看边问,让担任解说的飞行员忙得不亦乐乎。

  轰-6K是我国自行设计的中远程轰炸机,主要用于执行远距精确打击和临空轰炸任务。去年,轰-6K多次飞出第一岛链演兵西太平洋,并亮相胜利日大阅兵。今年,轰-6K又多次执行南海战斗巡航任务,还多次参加东海防空识别区空中警巡。

  轰-6K的出现让不少人喜出望外。“虽然自己不是军事发烧友,但每次看到轰-6K的新闻就觉得提气!以往只能看到轰-6K的照片,没想到今天还能和轰-6K合影!”市民王先生兴奋地说。

  战机是航空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物文化”,此次展示的战机既有设计定型超过50年的“老爷机”,也有刚刚装备部队的“小鲜肉”,多代同堂,给人以历史的纵深感。

  专家以初教-6和歼-10为例介绍,初教-6定型于上世纪60年代,机上的活塞式发动机、螺旋桨、指针式仪表是当时中国航空技术的写照;而歼-10的涡扇发动机、航电系统则体现了现代航空技术。如果说一种机型是一个时代的技术缩影,那么当一架架战机顺次排开,则向公众串联起了中国航空技术和空军战机的“进化”简史。

  相比常在新闻里露脸的战机,许多人对地空导弹武器系统了解不多,但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重要性丝毫不比战机差。地空导弹极大地改变了现代空战的面貌,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等几场现代战争表明,空袭与防空,已经不再是战争的序幕,而成为了战争的一种主要形式或战争的全部,还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如果有一天,我们头顶的天空面临被撕裂的危险,人民空军的防空反导力量能否筑起安全的盾牌?8月28日,中国空军新闻发言人回应了公众关切。他表示:目前,空军地面防空兵在创新驱动发展中形成了远中近程、高中低空相结合的作战体系,信息化条件下防空反导能力全面提升,构筑起捍卫国家空天安全的蓝天盾牌。看着此次展出的多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公众对空军的这一表态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和深入的了解。

  不仅战机、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种类齐全,雷达、空降兵突击战车等武器系统也现身静态展示。观察人士认为,同往年相比,这次航空开放活动向公众展示的武器装备信息化程度更高、体系完成度更强,40多名“钢铁侠”基本构成空军武器装备“全家福”。

  在武器装备静态展区,人们兴奋地观看装备、询问信息、拍照留念。展区虽然只有几百米长,却浓缩了中国空军武器系统从仿制装备到自主研发的历程,展示着中国空军建设发展的轨迹和精神追求,相信将增进公众对空军的了解,增强公众的民族自豪感。

  人民空军走开多领域军民融合之路

  通过举办航空开放活动扩大空军知名度和影响力,是世界空军广泛采用的做法。

  8月30日,在中国空军举办的航空开放活动媒体吹风会上,空军副参谋长李春潮表示:“航空开放活动是空军着力打造面向社会的重要窗口。”

  “窗口”打破的是神秘、增进的是了解。军队的建设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中国空军一路飞来,全国人民大力托举。初创时期,人民群众节衣缩食,各级政府倾力支援,短短4年时间就修建了94个机场;抗美援朝时期,全国人民的捐款可购买3710架战机。

  近年来,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空军走开了各个领域的军民融合之路,巩固深化与科技界、教育界的“战略联姻”。清华、北大、北航等高校在联合培养飞行学员上付出大量心血,摸索了成功的经验。

  这些实践都在告诉我们,一个飞翔的军种,社会公众的根基越厚实,就能飞得越高。因此,一支眼光高远的空军,必须以开放的姿态、创新的方法,吸引公众关注,争取公众支持。航空开放活动承载着这样的使命。自2011年举办航空开放活动以来,空军顺应时代发展深化主题内涵、彰显品牌特色,努力把航空开放活动办得有新意、办得受欢迎,让民众更了解空军、关注空军、支持空军。

  今年的开放活动采用微信赠票的新方法,让人耳目一新。在航空开放活动“门口处”,空军就试图拉近与公众的距离,通过关注空军官方公众号并留言,或者写点老航校的故事,就可以获得赠票。许多人便通过这种时尚的方式加入空军的“朋友圈”。

  航空开放活动中,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八一跳伞队,空军航空大学“天之翼”“红鹰”飞行表演队、“蓝鹰”跳伞表演队再次登台,虽是老面孔,但他们围绕纪念老航校成立70周年和“追梦空天”的主题带来了新节目。除了前文提到的“70”字样编队,“蓝鹰”跳伞表演队带着写有“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勇于献身”“开拓新路”16字老航校精神和“追梦空天”的条幅迎风而降,将此届航空开放活动的主题鲜明地传递给了公众。

  为了更好地吸引公众,收获更大的“战果”,与去年相比,今年的航空开放活动要素更多元、层次更高、范围更广、内容更丰富,在多个方面有新突破,辐射的广度和深度得到大大拓展。

  值得一提的是,空军航空大学以“雄鹰从这里起飞——飞行学员成长足迹”为主题,在两个校区举办“军营开放日”,让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零距离”体验飞行学员生活。从中可以看出,增强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的空天意识,加强飞行人才的早期培养,是航空开放活动的重头戏。那些叱咤风云的王牌飞行员,如苏联的阔日杜布、德国的埃里·希哈德曼,并非生来就是英雄,而是在青少年时代就选择了翱翔蓝天的志愿。

  近年来,中国空军在这方面持续用力,在11个省份、16所重点中学开设了青少年航空学校。就在航空开放活动前几天,空军组织吉林省实验中学等40多名少年军校学员,在空军航空大学飞行教官的带飞下,乘坐初教-6体验飞行。

  这次航空开放活动,无疑是一次难得的契机。从航空开放活动的安排上看,参会嘉宾包括国家和军队机关、地方工业部门、知名高校人员、航空航天英模代表之外,还专门邀请了30多个省市的领导和全国100所招飞优质生源的中学校长参加空军招飞优质生源表彰大会。

  据有关方面介绍,今年大会的规格和层次为空军历年最高,标志着空军决心在高素质军事飞行人才培养上进一步迈开军民融合的步子。此外,空军还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网上交流和网下互动,让更多青少年追梦空天、投身空军、报效祖国。

  也许,参加航空开放活动的少年中将来会飞出“金头盔”、飞出王牌飞行员。

  3天的航空开放活动虽然结束了,但公众关注空军的热情在持续升温,不少市民在网上发表感想。一名大学生网友说:“参加航空开放活动最大的意义就是有幸见证了中国空军的茁壮成长。”有人在空军官方公众号上留言:“能有机会亲眼看到祖国的战鹰,心情无比激动……希望空军接下来的发展能够继续势如破竹,走在世界航空的前列。”

  70年前,老航校“马拉飞机”,70年后的今天,轰-6K展翅海空,中国空军的过去和现在在航空开放活动上得到一一展示,而当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航空开放活动增强空天意识、关注并支持空军时,中国空军立足世界航空强国之林的愿望就一定能早日实现!(姜文 陈林)

追梦空天,今年的主题够炫

图文简介

这是“天之翼”为今年的航空开放活动特意排练的队形,中国空军正用自己特有的礼仪,纪念东北老航校成立70周年。这次航空开放活动,空军共有30多个型号40多台装备亮相,创下历次航空开放活动之最,其中轰-6K等12型装备首次向公众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