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系统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导弹微型化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信息技术的持续进步和弹药化学工艺的稳步发展则可以使导弹在保证较高命中精度、必要威力的前提下,显著减小战斗部尺寸和当量,为导弹微型化创造条件。近日,美国雷声公司展示了世界上最小的微型导弹——“长矛”导弹。该导弹直径仅40毫米,可由枪挂榴弹发射器发射。该导弹的出现刷新了世界最袖珍导弹的记录。

  研发背景

  在长期实战和大量演习中,美军发现,除了一些大中型和明显目标外,对士兵造成突然袭击的小型和移动目标也颇具威胁。需要可配合单兵作战的微型导弹,保护士兵免受路边炸弹威胁。 20世纪90年代末期,美海军空战中心武器分部开始研发“长钉”(Spike)微型导弹。“长钉”导弹于2006年5月26日完成首飞,弹重2.4千克,长63.5厘米,弹径57毫米,战斗部重1千克,射程达3千米(因“长矛”导弹价格未公布,故删去“长钉”导弹价格)。虽然“长钉”导弹具有体型小、发射后不管、生产成本低、反应时间短等优点,但是其重量仍然偏高,仍未满足美军对于微型导弹重量和体积的需求。于是,雷声公司自筹经费开始研发“长矛”导弹(研发时间未找到,抱歉)。与“长钉”相比,“长矛”导弹体型更小、重量更轻。

  性能特点

  “长矛”导弹重771克,长42.7厘米,直径40毫米,射程达2千米,杀伤半径10米,采用高爆破片杀伤。导弹由导引头、控制作动系统、战斗部系统(引信、保险装置、战斗部)、发动机(包括一台起飞发动机和一台微型主火箭发动机,呈前后串列布置,起飞发动机位于弹身尾部,设计有排气孔,主发动机位于起飞发动机之前)、尾部系统(尾翼)构成。导弹采用2套翼面,前翼面为伸缩式矩形控制翼面,后翼面为折叠式的弧形翼面,导弹发射后所有翼面打开,控制导弹飞行方向和飞行姿态。导弹的每一个任务模块都贯彻了微型、可靠的设计思想,从而实现了轻量化。 “长矛”导弹采用半主动激光制导,导引头灵敏度较高,能够感受微弱的激光信号,制导精度较高。导弹发射时需要两名士兵配合。负责发射导弹的士兵在将导弹装入榴弹发射器前对其进行激光编码,另一名士兵持手枪大小的激光指示器指示目标,也可在导弹发射15秒后再指示目标。导弹在飞离士兵2.4-3米后主动发动机点火工作,弹道末段通过探测目标发射的激光束锁定目标。导弹在发射和飞行过程中几乎没有烟雾,因此射手不易被敌方察觉。 “长矛”导弹最大的特点是不需要专用的导弹发射架,只需将导弹放入单兵榴弹发射器中就能使用。如M320榴弹发射器可安装在M16、M4系列各种步枪的枪管底下、弹匣前方,拥有整体式握把,可在步枪损坏时拆下作为单独武器进行射击,并可安装LLM激光指示瞄准器。此外,该弹还能够安装在无人机、无人地面车、无人水面艇上,成为无人战争中的打击利器。

  作战能力

  “长矛”导弹主要用于攻击固定或慢速运动的小型目标,这类目标通常隐蔽发起攻击,对步兵作战构成了不小的威胁。而传统的手持轻武器又碍于射程和杀伤力限制,无法及时、有效地消灭这样的威胁。“长矛”导弹的问世,将很大程度上改善步兵应对固定或慢速运动的小型目标火力不足的现状。在发现威胁后,利用激光照射为“长矛”导弹进行目标制导,“长矛”导弹较快的飞行速度和相对于轻武器显著加强的战斗部将对目标发起攻击。“长矛”导弹可以凭借较远的射程和较强的轻型目标杀伤力快速消灭敌方火力点,而不用再以密集的火力压制作为反制和掩护手段。同时,“长矛”导弹还具有一定的反装甲能力(对,有关),利用其精确的打击方式加上改良的战斗部对一般的步兵战车和装甲输送车可构成不可小觑的威胁。

  未来发展

  目前,“长矛”导弹正在接受雷声公司和美国军方的测试,以检验其真实战力水平,并对暴露出来的问题予以改进,提升其打击精确性。雷声公司将运用数据链技术,从而使导弹更加智能化,具备多发同时编程的能力。此外,雷声公司还在考虑为“长矛”导弹安装不同类型的战斗部。“长矛”导弹现阶段只能由榴弹发射器发射,升级后的“长矛”导弹将能由水面船只、全地形车和无人机等多种平台搭载发射,以提高其通用性,拓展使用范围。

(来源:北京航天情报与信息研究所,贾晨阳。原文载航天防务微信公号,已获授权转载)

雷声公司研发世界上最小的导弹

图文简介

微系统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导弹微型化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