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关注:“蓝军”士兵

  当前,改革强军进入攻坚阶段,全军实战化浪潮风起云涌。盘点2016年演兵场,有这样一支专业化模拟“蓝军”部队格外抢眼,其组建以来先后与来自全军30多个作战师旅对抗演习80余场未尝败绩,有“战场磨刀石”的美誉。今天,让我们走进科尔沁草原,看来自于这支“蓝军劲旅”——陆军第16集团军某机步旅的普通士兵,如何对接岗位战位,钻研打赢招法,砥砺制胜之刃。

  精武,磨砺制胜之刃

  “幽灵”炮长

   曾赞:“蓝军旅”下士炮长,坦克“快速精确瞄准”创集团军纪录,指挥的坦克被誉为“蓝色幽灵”。

  “左前方!在左前方!”看着那个蓝色车影,3辆“红军”坦克的乘员们兴奋不已,因为他们发现了“蓝色幽灵”——这辆在演兵场上神出鬼没,让他们头疼不已的强劲对手。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正当他们摩拳擦掌准备围歼时,“蓝色幽灵”竟然在眼皮子底下消失了。就在“红军”坦克四处搜索目标时,一阵急促的炮声响起,没等官兵回过神儿来,3辆坦克已被“斩于马下”。

  “‘蓝色幽灵’果然名不虚传!”在官兵啧啧称赞声中,年仅20岁的炮长曾赞钻出头来,黝黑的皮肤下藏着一张稚嫩的脸。

  “可不能被他那张脸欺骗了,这小子本事大着呢!”连长王伟华竖起大拇指说,入伍第一年,他就创造了以1歼9的赫赫战绩。

  演习中,“红军”截获“蓝军”通信密码,判断出“蓝军”指挥所位置后,立即实施斩首行动。

  “糟糕!”担负指挥所防御任务的曾赞,透过草丛观察到“敌情”,心里咯噔一下:足足有4辆坦克和5辆装甲车向指挥所杀来,且仅剩5公里!

  看到这一情况,曾赞倒吸一口凉气,豆大的汗水从头上滚落。关键时刻,他想起班长的教诲:“成熟的炮长,任何时刻都必须保持冷静!”他猛吸一口气,努力让脑子变得清醒:敌我兵力悬殊,此时贸然开炮无异于以卵击石,唯一的机会是借助高高的草丛伪装伺机进攻。

  冷静下来的曾赞果断指挥坦克利用高草伪装,快速迂回至“红军”侧翼。“轰!轰!轰!”一阵急促的炮声,3辆“红军”坦克瞬间被击毁。“红军”坦克寻着闪光点将炮口对准草丛,孰料,还未进入射程,后方再次传来炮响,又有两辆战车被击毁。

  被杀红了眼的“红军”突击队,对“曾赞”展开了疯狂追杀。而此时,渐入佳境的曾赞却暗暗窃喜:敌人越是慌乱,暴露的弱点就越多。他指挥坦克时而诱敌深入,时而躲进草丛伺机还击,如同“幽灵”一般穿梭于高草与小山包之间,将“红军”战车一一诱杀。

  “1辆坦克居然打掉9辆装甲目标!”战斗结束,所有人都被惊呆了,“蓝色幽灵”从此一战成名。

  战场决胜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熟悉曾赞的人都知道,从当上坦克兵那一天起,他便从未停止追逐精武的脚步。坦克“快速精确瞄准”优秀水平是1分钟内击中目标12次,可他远不满足于此。七八月份天气酷热,高温的坦克炮塔里坐上几分钟便是一身汗,他一钻进去就是几个小时,每天反复模拟射击上千次,硬是将成绩练到惊人的21次。不仅如此,为了练就战场随机应变的能力,他一个普通的士官和营连长一起学战术、练指挥……

  由于训练强度太大,曾赞有时梦中还念叨着射击口令。战友们调侃他走火入魔了,他却说:“战场上,真正的敌人更加凶猛!今天我们让‘红军’提前遭遇惨败,明天他们才能够战胜残酷的‘敌人’!”

  心声

  “蓝”狠“红”方强

  ■曾 赞

  当兵就当精武兵,兵不精武枉少年。作为“蓝军”士兵,我们越是追求卓越,就越能磨砺出过硬的“红军”。在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的今天,当好新型磨刀石,要求我们普通士官既要技术精湛,更要能参善谋,这样战场上才能多一分胜算。


  血性,军人永远的本色

  草原“孤狼”

   魏季虎:“蓝军旅”上士,凭着一手“百步穿杨”的绝技,被集团军评为“优秀射手”,荣立三等功1次。

  “只要有一分胜算,就绝不能放弃!”魏季虎已潜伏在一片草丛中5个多小时,任凭刺骨的寒风吹透棉衣,受伤的右眼肿得像鸽蛋般大小,炽热的疼痛感让他有些神志模糊。此时,他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等待,只要一个露头的机会!

  此前,“红军”凭借机动优势,大范围迂回穿插,一举将“蓝军”逼入绝境。危急关头,“蓝军”兵行险招,果断实施“斩首行动”。

  魏继虎与10多名尖兵组成“突击队”,通过机降直插“敌人”阵地后方。不料,直升机刚一落地,巨大的轰鸣便将“红军”警戒分队引来。经过一番鏖战,10多名突击队员“牺牲”,仅魏季虎“幸存”。

  那一刻,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魏季虎一个人身上。茫茫草原,寻找一座营指挥所等于大海捞针,而又要在“红军”连只苍蝇都飞不进去的防御阵地中,仅凭一人一枪完成“斩首行动”,更是难于登天。

  “即使一人一枪,也要完成任务!”魏季虎俯下身子沿着车辙印悄悄搜索,跃进、匍匐……他巧妙利用战术动作躲过“敌人”层层岗哨,在一片丛林深处发现了“敌”指挥所。不幸的是,在穿过一片密林时,他的右眼被树枝扎伤。

  尽管疼痛难忍,可魏季虎异常冷静,他利用密林的掩护,趴在茂密的草丛中一动不动。

  “再不开枪,时间就要到了!”天色渐晚,看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队友们心急如焚,可魏季虎仍然像块冰一样趴在那,眼睛发出苍狼般幽暗的光,死死盯住“红军”指挥所。

  机会来了!“红军”指挥员准备下车吃饭。看到这一幕,魏季虎的眼睛露出一道亮光,他调整呼吸,轻轻弯动几下因长时间据枪而僵硬的手指,忍着右眼的剧痛,用左眼死死贴紧瞄准镜,轻扣扳机……

  “啪!”八百米外传来一声枪响,“红军”合成营营长刚从装甲指挥车探出个头,钢盔上瞬间冒起了红烟。一枪毙敌!魏季虎凭一己之力,成功实施“斩首行动”。“红军”合成营营长“牺牲”后,尽管副营长接替战斗,可战局仍然很快呈现一边倒的态势。凯旋归来,“蓝军”官兵激动不已,欢呼着把魏季虎高高抛过头顶。

  “侦察兵必须要有力挽狂澜的信心和一击制胜的能力!”带着这一目标,魏季虎给自己制定了严苛的训练计划:别人据枪练臂力挂2个水壶,他却挂4块砖;别人一个动作练10遍,他一练就是上百遍,每天还专门盯着太阳半小时练眼功……

  几年下来,魏季虎练就了“盯着太阳半小时不眨眼”“百米之外打瓶子”等一身绝技。

  有一年,他参加集团军狙击手比武。5天赛程,选手们不仅要翻深山、走险路、攀陡壁、涉湍流,还要时时躲避丛林里突然射出的弹雨。

  疲劳和饥饿挑战着每名参赛队员的身体极限,刺耳的枪声和弥漫的硝烟,更是带来心理和生理的双重考验。不仅如此,还有一种危险更是如影随形:丛林中的蚊子、毒虫、马蜂随时可能发起致命攻击,每天都有人放弃比武或被淘汰。

  刚刚进入丛林不到一小时,魏季虎的嘴唇、眼皮和手心等暴露在外的部位就被叮了大大小小数十个包,可他始终冲锋在最前面,并在各个环节都精准打掉了目标。最后一个射击项目,魏季虎也遇到了“麻烦”:一组5个气球靶,已被击中4个,正待他静心瞄准最后一个气球靶时,突然狂风大作,气球靶随着大风左右摇摆。

  关键时刻,只见魏季虎紧紧盯着摇摆的气球,精准判断摇摆幅度,等气球摆到最远端的一刹那,他果断据枪射击。“啪!”又一次枪响球爆,再次创造了比武场上的奇迹!

  心声

  军人生来为战胜

  ■魏季虎

  每一次陷入重围而不惧,每一次置之死地而后生,不仅是拥有“一招制敌”的武艺,更是因为我始终坚信,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就是军人的血性,就是克敌制胜的法宝。


  精准,追逐快一秒的胜算

  战炮“鹰眼”

  孙飞虎:“蓝军旅”侦察班班长,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瀚海草原,一场实兵对抗激战正酣。突如其来的一幕更加扣人心弦:“红军”3支坦克分队快速穿插进入“蓝军”火力覆盖区域,可就在这时,“蓝军”炮兵指挥阵地却因射击诸元偏差过大陷入慌乱。

  千钧一发之际,整个炮阵地空气就像凝固了一般,“蓝军”官兵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此时,唯有孙飞虎如同泰山一般,端坐在指挥所一角,眼睛不断扫描偏差数据,一双大手快速推动飞盘,片刻间一组修订诸元“出炉”。

  “标尺××,方向××,2发急促射,放!”指挥员果断采用射击诸元,数十发炮弹呼啸而出,如同长了眼一样飞向“红军”坦克。

  “头脑冷静,计算精准!”战斗结束,谈起孙飞虎的出色表现,营长吕天文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同样是炮兵出身的他深知,侦察兵是火炮之眼,向来以分秒决胜。孙飞虎练就这样一颗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大心脏”,绝非一日之功。

  新兵计算专业比武夺得第一名,旅训练尖子比武斩获第二名……入伍仅一年,孙飞虎便崭露头角。第二年,连长便力排众议推荐孙飞虎参加集团军创破纪录比武。

  没想到,他却掉了链子:因为紧张,在考场上双手发抖。“那天,我好像突然失聪了,只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回想当时的情景,孙飞虎至今刻骨铭心。“骄傲是成功的‘绊脚石’,越是聪明的人,越能下得了苦功夫。”在指导员的“点拨”下,孙飞虎痛定思痛,下决心改变。

  “那段时间,他就像‘走火入魔’了一样。”谈起孙飞虎的“蜕变”历程,战友鲍亮竖起大拇指:每天冲刺百米,直到手抖了才开始计算;抱着计算盘研究上面的刻度大小,两个月用完了30支铅笔和25本计算纸。

  一年后,孙飞虎再次参加集团军创破纪录比武。那天,紧张的氛围让人窒息,可孙飞虎泰然迈进考场。

  “A点坐标××……”随着考核题目的下达,各路高手飞速推动飞盘,赛场异常安静。“报告,完毕!”孙飞虎第一个完成计算。经检查,准确率达到100%。

  “决胜信息化战场,传统武艺不能丢,但信息化装备才是主角。”钻研外军装备和战术多年的孙飞虎特别清醒,“炮兵计算器这么多个按键,怎么计算才能真正达到外军先进火炮的瞄准速度?”

  那几个月,他天天对着键盘琢磨、反复练习,不仅操作速度大幅提升,还琢磨出一套“口诀”:简易运算必转换,屏幕右上把‘I’看,连测队形按三键,光标下滚可互换……

  那年实兵对抗演习中,孙飞虎运用这套“口诀”,提前规定的一半时间便计算出观测结果,使“红军”装甲分队毁伤度达到了60%。硝烟散去,“红军”官兵纷纷感叹:“‘蓝军’的火炮太猛烈,在千里外便筑起了一道屏障。”

  有战友问孙飞虎成功的秘诀,他一脸谦虚地说:“多下点笨功夫。”

  心声

  成功亦需“笨功夫”

  ■孙飞虎

  世事皆怕“坚持”二字。比武场上屡屡夺魁的训练尖子,没有一个不是通过场下千锤百炼练成的。越是“聪明人”,越能下得了“笨功夫”。只要有水滴石穿的决心,就没有过不了的难关。


  创新,源于不懈的钻研

  士兵“创客”

   张洪伟:“蓝军旅”三级军士长,曾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抓紧时间检修战车,凌晨紧急出动!”午夜,一纸全员全装参战的命令,打破了某旅的沉寂。

  接到命令,所有保障人员都蒙了:检测一台自行火炮,3个人就需要20多分钟。稍有疏忽,还可能导致炮管在战斗中脱落。要在3个小时内检修近百辆战车,简直是天方夜谭!

  正当大家心急如焚时,只见三级军士长张洪伟推着一套“自行火炮后坐检效仪”登场,不到10分钟便完成5辆战车的检修。

  “我们每年要与全军10多支部队过招,武器装备接受实战检验的次数数不胜数,多亏了老张这些发明,给大家省了不少劲儿。”不少官兵都说,张洪伟是有名的士兵“创客”,他从军17载,革新成果30多项,解决40多个装备的战斗力瓶颈。《炮兵多功能检查靶》《某型周视瞄准镜检查仪》等成果还获得“军队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其实也没啥,就是平时爱琢磨。”听到战友的褒奖,30多岁的老张咧嘴一笑,又低下头对着一块电路板“忙活”起来。

  别说,老张琢磨出来的东西还真管用。那年冬季实兵演练,在该旅素有“神炮连”之称的三连的火力压制下,“红军”居然毫发未损,大摇大摆地穿过防线。复盘反思会上,三连官兵们真诚吸取教训的同时也深感无奈:“白花花的雪野,瞄准镜反射的光特别刺眼,啥都看不见!”

  能不能弄个挡光板?为瞄准手配副墨镜行不行?演习归来,张洪伟拍着脑袋苦想,一连串方案和盘托出。

  “灵感一来,挡都挡不住!”回忆起当时场景,张洪伟满是骄傲。两个多月时间里,他把自己“锁”进了修保间,反复评定出最佳方案后,就加班加点做模型,实地试验。最终,他成功用铝丝网、尼龙线等简易器材,制作出价格不过百元的“物镜伪装罩”,一举解决了强光刺眼问题,还大大提高了观测力和隐蔽能力。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地方很多单位都盯上了张洪伟。去年底,得知张洪伟即将服役期满,部队驻地和家乡的数家公司纷纷开出高薪待遇想聘请他。老家一个大型维修公司还专门派人陪同他妻子到部队做工作:“你们‘蓝军’部队一年多半时间都在野外,家庭孩子也照顾不上,如今地方提供了丰厚待遇,不如跟我回去!”

  “部队正处于改革关键期,正需要像你这样的高素质骨干人才。”得知组织希望他继续留队,张洪伟当晚就以“我的本事是在部队学会的,应优先为部队打赢服务”为由说服了妻子。

  “你带的兵都开始管你了,还这么拼命图个啥啊?”每每有人这样劝说他时,张洪伟总是笑笑说:“作为全军首支专业化模拟蓝军部队,我们就是砥砺军队战斗力的磨刀石!‘红军’要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离不开牙锋嘴利的信息化‘蓝军’。我这个‘创客’虽然只是普通一兵,可在演兵场上作用不小。”

  心声

  “饮水思源”常感恩

  ■张洪伟

  从没有一技之长到技术超群,战友们说这是我自身努力的结果,但我看来更离不开部队的悉心培养。老话讲,羊羔跪乳,乌鸦反哺。改革关键期,更需要我们常怀一种“饮水思源”的感恩心,为部队战斗力牺牲一点个人小利,做点力所能及的贡献。(来源:解放军报)

陆军有一“蓝色幽灵” 创造以1歼9的赫赫战绩

图文简介

演习中,“红军”截获“蓝军”通信密码,判断出“蓝军”指挥所位置后,立即实施斩首行动。正当大家心急如焚时,只见三级军士长张洪伟推着一套“自行火炮后坐检效仪”登场,不到10分钟便完成5辆战车的检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