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上午,暖阳透过窗户照亮了空军某部一间会议室。初见中部战区空军导弹某师高级工程师孟繁涛,亲切的谈吐、随和的性格让人几乎忘了他是个有着44年军龄、享誉军内的空军导弹技术专家。记者与孟繁涛谈起往事,他一一道来、如数家珍。与导弹摸爬滚打了大半辈子,这里有他全部的青春、梦想和热忱。

  窗外,银杏叶黄,满地流金。年近六旬的孟繁涛头顶的头发已经稀疏,目光却仍然坚定而执着。“能从一名战士成长为一名高级专业技术军官,是党培养了我,是‘英雄营’的‘红色基因’和前辈们的创业壮举感染激励着我……”孟繁涛动情地说道。

  参加上级机关和装备厂家组织的评审会

  (一)

  孟繁涛1957年1月出生于河北河间的一个普通家庭,16岁高中毕业后入伍,是导弹学院第一批制导雷达工程专业的大学生。1977年7月,孟繁涛按组织安排,提干入学前到所学专业岗位见习锻炼,被安排到空军地空导弹“英雄营”担任雷达操纵员。在跟随老技师跟班作业中,他听说了某单位用错误参数担任战备任务的案例。“武器装备掌握不好,到战场是要人命的啊……”那一刻,他深深明白了学好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心中埋下了扎根基层、当一名合格技师的种子。谁都没想到,他这一干就是44年。

  “戈壁滩/风沙舞/每天特供二两五/白天不够晚上补/长身体/壮筋骨/不是战士二百五/是为革命来吃苦”。孟繁涛告诉笔者,“英雄营”的老前辈们,人人都会唱这首歌。自打成为 “英雄营”的兵那一刻起,孟繁涛就坚定了扎根基层、做好英雄传人的决心。

  上世纪80、90年代,部队多次经历转隶改编,技术队伍青黄不接,孟繁涛一人要兼顾多型制导雷达装备的维修保障。为改善现状,他主动担任“编外教员”带教士官技师。下属导弹营区大多驻扎大山深处,他经常背着检修器材挨个部队巡回授课,在自制小黑板上绘制电路原理、机械构造解释带教。他也曾在训练检测排故现场,一面操作一面讲解。在他的指导帮带下,一批技术骨干脱颖而出。


  为营连军官讲解装备构造原理

  (二)

  前些年,部队赴西北执行任务,临战前半小时,一个参数突然出现偏离,他迅即找出电路图纸,一条条线路排查,一个个插件更换,一次次开机验证,凭着过硬的技术最终找到故障现象,赶在了规定时间前将参数调到了最佳值。

  有一年打靶首发失利,经检测是由于无线收发车发生了故障,导致捕获不了目标。苦于仅能判断故障,没有修复手段,工程师求助远在另一阵地的孟繁涛。他连夜赶往,一整夜没睡将问题解决,保证了两发两中击落目标。

  不仅要学深悟透教材的知识,同时也要跳出教材。在装备维修的路上,他又给自己立下了更高的目标,决心要成为一名创新型导弹专家。

  某导弹营自接装以来,实弹打靶从未取得过好成绩。孟繁涛率领团队排除故障,最终将问题根结锁定在导弹预选器上。教材上明文规定导弹预选器为密封装置,严禁打开调整。孟繁涛大胆拆除导弹预选器密封,最终发现正是因为预选器里的调谐螺钉松动才引起信号时通时断,导致目标信号丢失。问题得以解决,该营实弹打靶首次取得满堂彩,他被官兵们欢呼着举过头顶。他说,那个场景,他至今还记忆犹新。

  某型导弹调辅助测距系统容易出问题,模拟演习时,灵敏度经常达不到《使用维护细则》要求。他亲自带头加强技术革新,根据理论和现存仪器仪表,找出根源所在,并总结出一套自主调测三公分的方法。他撰写的《制导雷达辅助测距系统综合调整原理和操作方法》被空军编入专业集训讲义,后在空军推广。


  扑在一线指导维修兵器装备

  (三)

  “这么多年无愧于组织这个大家庭,但确实亏欠了自己的小家。” 谈及这么多年自己对家庭的付出,侃侃而谈的孟繁涛忽然变得有些沉默。部队接装新型武器系统,被选派培训的他,与上百号人挤在老旧车库内,白天在近似蒸笼的环境中学习,晚上趴在吱吱响的木板床上反复钻研电路图。异地求学,他连妻子分娩时都没有守候身旁。1990年,妻子从河北老家随军到驻地学校当老师,本以为可以开始举家团圆的日子,随着93年一纸调令,孟繁涛奉命前往离家百里外的大山深处,一晃30多年已经过去。不忙的时候,几周回家一次,赶上部队外出执行任务,经常好几个月回不了家。由于自己和妻子都是外地人,孟繁涛笑言他们过的是外地人的异地生活。

  “他就是干一行爱一行、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工作狂。” 孟繁涛妻子略有抱怨的眼神中更多的是满满的自豪。“在军校上学时,全国上下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他被评为‘学习雷锋先进个人’;1978年,在导弹学院建院20周年的大会上,他的作业本、笔记本还得到了叶剑英元帅的表扬;扎根基层这么多年,年年都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结婚30多年,虽然一直都是异地,生活上苦了点,但妻子十分理解他。

  持之以恒,功果自见。如今的孟繁涛是空军技术骨干和防空反导专家。他两次获得“全军作战部队优秀技术人才奖”,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空军推广项目2项、技术革新奖1项等诸多奖项,在军内外期刊发表理论研讨文章30多篇。他曾先后参加实弹打靶演习110余次,参与成功发射导弹近200枚,排除各类故障1000余起,参加过多次新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定型和科研项目成果评审,均出色完成了任务。

  谈到对荣誉的看法,他告诉笔者,荣誉代表的是对过去工作的肯定,而非推动工作的动力。“倒真有一种荣誉,既是肯定,又是动力,那就是‘空军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它教会我淡泊明志、不忘初心,我也将继续带上它,使命向前进。”说这句话时,孟繁涛声音不大,却字字铿锵。

  当被问及退休之后有什么打算,孟繁涛说:“离休不离岗,我还会坚守在装备战线上,尽可能为部队发挥余热。” 他兴奋地告诉笔者,最近正在编录《地空导弹论文集》,里面收集了自己40余年工作生涯积累的资料、笔记,包括执行大项任务装备排故的经验总结、发明创造以及理论文章。他说:“想到能为部队做点有用的事,就感觉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劲。”(陈智勇 徐伟)


  帮带青年技术军官


  “十一五科研先进个人”受奖


  和于本水院士(右)探讨防空反导课题


  维护检测装备


  曾任军务科打字员


  作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组织专业人员职业技能鉴定考试

44年军龄的导弹老专家是如何炼成的?

图文简介

当被问及退休之后有什么打算,孟繁涛说:“离休不离岗,我还会坚守在装备战线上,尽可能为部队发挥余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