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在北京召开的2016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泽山凭借在火炸药领域的杰出贡献,获得201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加上1993年和1996年分别获得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与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王泽山已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三项国家科技一等奖获得者。

  1954年,王泽山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开启了自己的科研生涯。1993年,他首次在事业上有了重大突破,研究出退役火炸药再利用理论和资源化技术,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996年,他又凭借低温感含能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此时的王泽山已年近花甲,但他却选择在科学事业上再攀高峰。

  “目前各国火炮都是‘双模块装药’,即为了满足火炮不同的射程要求,装药发射前需要在不同的单元模块间进行更换。”王泽山说,如何在不变更模块种类的情况下通过模块数量的不同组合来实现火炮对于远近不同目标的打击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谁先搞出来,谁就能在炮火技术上领先别人一大步。”退休后的20年里,王泽山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对这个问题的技术攻关上。

  大部分弹药性能实验都必须在人烟稀少的野外进行,为了确保实验精准可靠,80多岁的王泽山常常深入一线亲自参与实验。“有一次团队去内蒙古做实验,在阿拉善靶场,室外的温度已经是零下26摄氏度,做实验用的高速摄像机都被冻坏了。可王教授却和大家一样,在冰天雪地里一待就是一整天。”团队成员堵平说。

  “我只不过是个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的人,个人有些成就当然好,但最重要的是有益于国家和社会。”谈及晋升国内罕见的“三冠王”时,王泽山淡淡地说。(光明日报记者 郑晋鸣 申艳平)

研究军事科学更需工匠精神

图文简介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泽山凭借在火炸药领域的杰出贡献,获得201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