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社会高度关注。焦虑、失眠、抑郁已成为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但是大多数人不愿承认自己“有病”,不愿意去接受心理咨询或治疗。那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是什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自我预防心理危机?在5·25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李献云教授在“人民好医生”客户端科普问诊直播中进行了解答。

李献云说:“心理健康从疾病诊断的角度看,都要遵循相应的诊断标准,比如说国际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美国精神障碍诊断标准。我们会遵循相应的诊断标准来评判一个人目前的心理健康状况是不是符合某一类精神障碍,如果是的话,具体诊断是什么;如果不是的话,他现在的情况又是怎么样,都有标准。”

她表示,医生通常通过聊天来了解患者,深入沟通后了解患者的症状表现,包含症状持续时间的长短,给个体造成的不良影响的大小,出现问题的诱因,成长的环境,从小到大的经历,身体健康状况,精神健康状况等等。然后再做一个详细的精神科检查和心理方面的测评,必要的时候进行身体检查,排除身体疾病。根据这些评估结果最终判断患者的精神障碍患病情况。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大学生如何做能疏解心理问题?李献云建议:“每天按时进餐、锻炼、休息。生活规律可以让自己避免心理危机,也避免出现其他心理问题。平常生活中远离酒精毒品等成瘾性物质和容易让人兴奋的饮食。如果遇到挫折,灰心失意,可以选择一些心态乐观的人作为榜样,提醒自己保持好心态,积极面对困难着手去做,而不是在那儿空想,如果发现自己真的克服不了,要学会向人求助。这样一些方法都可以让人远离心理危机,或者减少罹患各种精神障碍的概率。再有,当别人遇到难题求助你的时候,你也去帮别人,在这种接受帮助和给予帮助的过程中,让自己学会一些人际交往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记者崔元苑)

专家简介:

李献云,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教授;心理危机干预、认知行为治疗和问题解决治疗专家和培训专家。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危机预防研究与培训合作中心副主任。

擅长:各类精神障碍(特别是抑郁障碍),自杀倾向,心理危机干预,问题解决治疗,认知行为治疗。

出诊时间:每周二上午心理减压门诊、周三全天心理咨询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