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春季,气温忽高忽低,不少人因为天气多变患上感冒,专家提示,感冒后应多休息,多饮水,避免病情加重进而演变成病毒性心肌炎。目前,对于病毒性心肌炎尚无特效药,主要还是依靠患者自身抵抗力,因此,休息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

近日,一则《年轻爸爸家长会上猝死,事前已连续发烧三天》的新闻引起关注。3月初,浙江绍兴某幼儿园家长会上,一位33岁的年轻爸爸突发疾病,被送往医院后抢救无效不幸去世。

据当时在场的家长透露,这位年轻的爸爸刚刚有了二孩宝宝,开家长会前已经连续发烧3天,具体死因不确定。现场参与抢救的医生家长判断,疑似病毒性心肌炎。

这例因连续几天发烧过度劳累发生的意外事件,让所有人感到惋惜,同时,也使“病毒性心肌炎”这个并不为人所熟知的疾病成为公共话题。

专家介绍,感冒引起的病毒性心肌炎或者心血管疾病,多数情况下身体会发出报警信号,如先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倦怠、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然后出现心悸、胸闷、胸痛或心前区隐痛、头晕、呼吸困难的情况,此时患者就应该十分警惕,及时就医。只有极少数患者会出现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所以,一定要及时休息。

休息是最好的治疗

专家介绍,心肌炎一般都发生在感冒发烧以后,它前期症状可能就是感冒发烧,然后才出现心脏的问题。前期高烧不退,自己感觉没劲儿,这个时候一定避免特别剧烈的活动,休息是最主要的治疗。

有不少人认为,感冒了,运动一下出一身汗就好了。可是从医学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误区,而且很致命。感冒了应该注意休息,不然会增加病毒性心肌炎的感染几率。

感冒后运动一下出些汗,有可能使感冒症状得到缓解,但这种情况多见于少数体质较强、感冒初期或症状较轻的人。多数人尤其是儿童、体弱者和老年人,感冒时参加体育锻炼是有害无益的。如果感冒了还进行体育锻炼,会使体内产热进一步增加,代谢更加旺盛,这样势必造成体温过高,进而使体内调节功能失常,使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度增高,体内的能量物质,如糖、脂肪、蛋白质等消耗过多,反而会削弱人体的抵抗力,并使氧的消耗量大大增加,以致加重心、肺等系统的负担,从而使病毒更容易侵犯到心肌。

感冒大多数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感染是自限性的疾病,患者应主要以休息为主。动物实验证明,使小白鼠感染病毒后,不停歇地刺激它使其活动,结果发现将近一半以上并发病毒性心肌炎。而不停歇地刺激患有病毒性心肌炎的白鼠使其活动,结果无一幸免全都死亡,而使其休息则大多数可以继续生存。

据悉,感染性原因引起的心肌炎,常先有原发感染的表现,如病毒性感冒患者常有发热、咽痛、咳嗽、呕吐、腹泻、肌肉酸痛等症状,大多在病毒感染1~3周后出现心肌炎的症状。不论心肌炎的病因,心肌炎的临床症状与心肌损害的特点有关,如以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者可出现心悸、严重者可有黑蒙和晕厥;以心力衰竭为主要表现者可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发生心源性休克而出现休克的相关表现;若炎症累及心包膜及胸膜时,可出现胸闷、胸痛症状;有些患者亦可有类似心绞痛的表现。

青壮年发病较多

春季,人体在气候多变的情况下,抵抗力下降,很容易诱发感冒。得了普通感冒的人,一般可在7天左右自愈,但是,如果感染病毒,导致心肌炎的几率就会加大。据统计,心肌炎可发生于各年龄的人群,以青壮年发病为多。

心肌炎的诊断一般根据病因的特点、心脏相关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发现的心电图异常、心肌坏死标志物升高、超声心动图的异常,并排除其他心脏疾病时做出。心肌炎的确切诊断需要病理组织学的证据,主要是心内膜心肌活检的结果,因其对治疗的指导意义有限而且有一定的操作风险,目前临床并不常规进行。

在许多情况下心肌炎的诊断有相当难度,例如在病毒感染的病史不明显,而心肌坏死的标志物又正常的时候,即使有明确的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等心脏损害,心肌炎的诊断仍难以确定。

心肌炎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主要应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负担和组织损伤。如患者伴有心律失常,应卧床休息2~4周,然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严重心肌炎伴有心脏扩大者,应休息6~12个月,直到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心脏大小恢复正常。

大多数患者经过适当治疗后会痊愈,不遗留任何症状或体征,极少数患者在急性期因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而死亡,部分患者经过数周或数月后病情趋于稳定,但有一定程度的心脏扩大、心动能减退、心律失常或心电图变化,此种情况可持续存在,为急性期后心肌瘢痕形成所致,还有部分患者由于急性期后炎症持续而转为慢性心肌炎,逐渐出现进行性心脏扩大、心功能减退、心律失常,经过数年或更长时间死于上述各并发症。各阶段的时间划分比较难定,一般可以6个月以内为急性期,6~12个月为恢复期,1年以上为慢性期,急性期不明确的慢性患者与心肌病难以区分。(记者 鄢光哲)

感冒发烧请休息 小心病毒性心肌炎来袭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