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霸屏,这部剧如同当代的《官场现形记》,形形色色的角色演绎着宦海浮沉,欲望、野心、责任、理想、爱情、亲情在其中发生着剧烈的碰撞,把我们所处时代的众生相描绘了出来。
而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更是让人印象深刻,汉东检察院反贪局局长陈海突遭车祸,据交管部门调查,肇事大卡车司机阮成玉系酒后驾驶。但汉东市公安局刑侦队长王国风认为,阮成玉有受人雇佣,蓄意杀害陈海之嫌,因为其血液中对酒精的分解酶远远高于常人,也就是说他对酒精有一定的免疫能力。
看到此处,有些爱琢磨的网友不禁要问:剧中的这种说法靠谱吗?酒精是靠酒精分解酶分解的?酒精分解酶越多的人真的会对酒精有免疫能力?
人体内两种酶可以分解酒精 但不可能对酒精形成免疫力
“酒精在人体中确实是靠酶来分解的。” 湖北省中医院肝病科主任程良斌教授告诉科技日报记者,酒精在人体内代谢的过程其实很简单,主要靠两种酶,一种叫做乙醇脱氢酶(ADH),另一种叫做乙醛脱氢酶(ALDH),两种酶共同作用,帮助解酒。乙醇脱氢酶先把酒精(乙醇)变成乙醛;然后乙醛脱氢酶再把乙醛变为乙酸,乙酸其实就是我们平时喝的醋的主要成分;最后,乙酸会参与到体内的多个代谢途径中去,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但是电视剧中说阮成玉对酒精有一定的免疫能力,这种说法是不太准确的,确切地说应该是其酒精代谢较常人更快。”程良斌说。
酒精是引起醉酒的原因,会对神经系统起到抑制作用,抑制作用到了一定的程度,有的人就会头脑不清而胡言乱语或者长时间沉睡不醒。而乙醛才是“喝酒有害健康”的直接原因,它会伤线粒体,抑制肝细胞内谷胱甘肽的合成,使肝细胞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减弱,导致肝细胞损伤。同时还会舒张血管,导致脸红筋涨。
酶的活性、数量存在个体差异 两种酶都强方可“千杯不醉”
那么,生活中有没有像剧中阮成玉这样的人,血液中的酒精分解酶远高于常人呢?
程良斌表示,人体内用来分解酒精的这两种酶的活性和数量,确实是有个体差异的,并且这种差异和遗传有关。如果体内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活性和含量均较高,就能较快地分解酒精,中枢神经受酒精的影响较小,即使喝了一定量的酒后,也无大碍。
大部分人的乙醇脱氢酶其数量和活性是差不多的,但缺少乙醛脱氢酶的人就比较多。“尤其是中国人,大多体内的乙醛脱氢酶数量和活性比较差,所以中国人酒量普遍比西方人差。” 朝阳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营养科主任贾凯说,乙醛脱氢酶的缺少,会使乙醛分解较慢,在人体内存留时间较长。
如果先天条件不好,体内这两种酒精分解酶并不多,是否能依靠后天的努力把自己练成“阮成玉”呢?
对此专家有着不同的意见,程良斌明确表示“酒量不能练出来”。觉得越喝酒量越大是因为人体会对酒精耐受,身体对酒后反应的敏感度下降了,造成“越来越能喝”的错觉。而酒后反应的耐受并不代表人对酒精的危害免疫了,相反这样会让人喝更多的酒,造成更大的危害。
然而,贾凯对此则持相反的观点,他认为酒量是可以练的。因为通过小剂量多次接触,可以增加酶的活性,从而把酒量练出来,但他并不提倡这种做法,建议生活中能少喝酒还是尽量少喝。
酒精分解速度决定酒后反应 乙醛乙酸累积量造就红脸白脸
“每个人喝酒后反应不同,就是因为酒精进入体内后分解速度不同,致使酒精、乙醛、乙酸累积的量不同。”程良斌说。
具体来讲,一些人喝酒脸红是因为他们体内有高效的乙醇脱氢酶,能迅速将血液中的酒精转化成乙醛,但这些人的乙醛脱氢酶相对缺乏,不能及时将乙醛分解为乙酸,导致乙醛累积。乙醛累积将刺激肥大细胞释放血管活性物质引起血管舒张而导致出汗、发音困难、恶心和心动过速等,毛细血管末梢扩张,人就开始出现脸红现象。所以喝酒脸红其实是在提示人体代谢乙醛上的缺陷。
而喝酒脸色发白则意味着该人两种分解酶的活性和含量都不高。酒精进入人体后的第一步代谢转化都无法进行,大量酒精聚积在血液里引起血管收缩,导致脸色发白。而且因为体内的酒精很少被转化为乙醛,所以喝酒脸白的人不容易感觉不适,很容易给人酒量大的假象,喝得更多,造成急性酒精中毒。
喝酒出汗的人,相对来说具有较为活跃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酒精代谢也较为迅速,会较快产生热量,扩张毛细血管和汗腺。喝酒流汗确实有助于酒精的排泄,但酒精主要还是通过肝脏代谢,所以出汗人的人不容易醉并不是绝对的说法,还是和个人体质有关系。
“但无论喝酒后反应如何,还是尽量少喝或者不喝酒为宜,否则喝酒都会对肝脏带来危害。”程良斌强调。
降低喝酒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酒前吃大肥肉酒时吃绿叶菜
生活中,的确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也很厌烦喝酒,可又不得不因业务往来进行应酬。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降低酒精对身体的伤害呢?
“饮酒之前可以喝些加砂糖或蜂蜜的牛奶,利用其不易消化的特性来保护我们的胃黏膜,以防止酒精渗透胃壁。其实最重要的是,不能空腹饮酒,这是饮酒不醉的主要诀窍。”程良斌说,因为空腹时酒精吸收快,人容易喝醉;而且空腹喝酒对胃肠道伤害大,容易引起胃出血、胃溃疡,最好的预防方法就是在喝酒之前,先行食用油质食物,如肥肉、蹄膀等。
同时,由于酒精对肝脏的伤害较大,喝酒的时候应该多吃绿叶蔬菜,其中的抗氧化剂和维生素可保护肝脏。还可以吃一些豆制品,其中的卵磷脂有保护肝脏的作用。
此外,饮酒之后,饮用热汤,尤其是用姜丝炖的鱼汤,特别具有解酒效果。吃些甜点心和水果也可以保持不醉状态。俗话说“酒后吃甜柿子,酒味会消失”,甜柿子之类的水果含有大量的果糖,可以使酒精氧化,加快分解代谢,甜点心也有类似的效果。
酒后小贴士
不要立刻睡觉
酒精是靠肝代谢的,立刻睡觉,人体的新陈代谢变慢,对肝脏不利,容易得酒精肝。建议酒后用冷水洗脸,然后坐着休息一会。饮酒过量的,更不要任其自然入睡,如果是重度酒精中毒,很可能一睡不醒。这种情况下家人要陪在身边,每隔两小时叫醒醉酒者,喂一点白开水或蜂蜜水,直到完全醒酒为止。
不要睡电热毯
饮酒过量时,体温调节功能失调,热量散失增多,容易使人浑身发冷。此时应该保暖,但也不要睡电热毯,尤其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酒后血管扩张,心率、新陈代谢加快,血压升高,容易诱发心梗、心绞痛。若感觉冷,可以用羽绒被或者热水袋保暖。
不要吃退烧药
酒精会和多数药品发生化学反应,并产生有毒物质。尤其不能服用退烧药,否则其中的羟苯基乙酰胺会产生有毒物质,导致肝脏发炎,甚至永久性损伤。如需服用,建议次日早晨在服用退烧药之前1小时服用布洛芬。此外,酒后“先锋”等头孢类抗生素药、降糖药、降压药等最好也别吃。(记者 付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