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气需注意适当通风、补水、减少高强度运动等,以防中暑
高温、闷热……夏至过后,暑气渐重。炎热环境下,如果不注意防暑、避暑,则易因高温导致中暑,出现头晕、心慌、恶心呕吐、体温升高等不适症状。因此,暑期一定要注意环境通风、补水,避免高温时段外出等,预防中暑。一旦中暑,应尽快脱离高温环境,到阴凉通风处,物理降温,适当补水,以缓解不适。医生提醒,中暑有轻重之分,重度中暑可出现高热,不仅会损伤脑细胞,还会影响身体多个器官系统,可导致出现意识障碍、昏迷、抽搐等症状,需及时送医治疗。
□本报记者 梁蕾
指导专家 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冯彦平
中暑,究竟要不要紧?
在炎热夏季,如果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除了感觉热、出汗,有时还会出现头晕、头昏、心慌气短、体温升高等不适症状,这其实就属于中暑。中暑,就是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引起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表现。简单来说就是“被热病的”。有些朋友认为中暑 “不算个事儿”,既然是因为太热了不舒服,那就找个地儿凉快凉快,喝点水,不就得了?
其实,中暑也有轻重之分,且中暑的症状可以随病情由轻到重发展。如果是轻度中暑,则可以通过脱离高温环境、适度休息、饮水等得到缓解;但如果中暑程度比较重,或者中暑之人体质较差、抵抗力较低,如老年人、儿童等,或原来就患有一些基础疾病,那么在高温环境中就更容易出现比较严重的中暑表现。例如出现高热超过41℃,此时会对大脑细胞造成损伤,出现一系列的神经症状,甚至导致细胞坏死、肌肉溶解,损伤机体多个器官、系统,患者可表现为意识障碍逐渐加重,出现嗜睡、昏迷等;或走路不稳、肢体抽搐;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而大量出汗后,若补充不足,则可导致脱水,引起血压下降,继而影响脑部供血。因此,当出现这些较为严重的症状时,或中暑者体质较差、患有基础疾病时,一定要高度注意,除了让中暑者停止运动、离开高温环境,还应及时拨打120及时送医治疗。
中暑了,我该怎么办?
如果自觉不适或发现身边有人出现中暑的迹象,除了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到医院寻求专业治疗外,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处理,尤其是对于轻度中暑,即可起到缓解作用:
脱离高温环境,适度休息。从临床就诊情况来看,发生中暑的人群中,老年人、儿童中暑者多因处于通风不良环境中而发病;而青壮年则多因从事高强度的劳动或运动而引起中暑。不管是怎样的原因引发中暑,一旦出现中暑相关表现,即应尽快让中暑者脱离原有的高温环境,例如将密闭的屋子打开门窗通风,或转移到阴凉或有空调的地方;立即停止劳作、运动等,坐下或躺下休息。
解开衣领,衣物应尽量宽松,以帮助中暑者通风、散热。
物理降温:可以用冰块、凉水等冷敷降温,甚至可浸泡在水中降温。
补水:大量出汗时不仅会造成水分的丢失,也会随汗液带走体内的微量元素等,造成电解质紊乱,导致精神神经症状的出现。因此在中暑时,尤其是汗出过多,出现乏力等不适时,可适当饮用淡盐水以补充机体所需。一般在自制淡盐水时,只要品尝起来有淡淡的咸味即可。
需特别提醒的是,中暑者还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解暑药物,帮助缓解症状;体弱者及中暑症状严重者,应及早就医治疗。
防中暑,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避免中暑,最重要的还是做好以下预防措施:
高温时段尽量避免外出:外界环境较为炎热的时候,如上午10点到下午16点,这一时间段日光较强,温度较高,体质较差的朋友最好尽量避免外出。如果一定要在此时段出门,则应做好防暑,例如打遮阳伞,戴上帽子,穿上较宽松、透气的衣服,随身带一瓶水;并尽量缩短外出时间。此外,在高温时段也要注意,尽量不要进行高强度的劳动或运动。
注意通风:居室通风很重要,否则总在闷热环境中,即使不出门也会中暑。可以在早晚温度相对较低的时候打开门窗进行通风,到中午等温度较高时就关闭门窗,以降低室内温度。
合理使用空调:在高温天气中,合理使用空调可以很好地帮助降温、防暑。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贪图一时凉快而把空调温度定的太低,如果室内温度过低,一旦出门的话,身体难以适应一冷一热的转换,反而更容易发生中暑、感冒等疾病不适。建议室内外温差不要超过10度,室内温度以26~27℃左右为宜。
适当饮水:平时正常饮水即可,但当出汗过多,身体乏力时,则可能出现低钠的情况,可适当补充含盐的饮料等。
饮食清淡:暑期饮食可以在保证营养均衡的基础上,适当清淡些,多吃些应季的蔬菜瓜果,少吃点油炸或油腻的食物,以减轻胃肠负担。但不建议吃过多的冷饮冷食,以免因吃凉的过多影响消化,降低抵抗力,反而更易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