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众对健康消费方面的投资逐年递增,营养保健品需求也越来越火。然而,日趋红火的保健品市场背后乱象层出不穷。
执着的李老太
6月27日早晨7点,李老太接了一个保健公司推销员的电话,就匆忙出门“听课”去了。由于走得匆忙忘带手机,家人联系不上她,也搞不清楚到底在哪“听课”,直到下午2点,还未见李老太回来,老伴儿和家人一直很担心,怕有啥状况。下午2点半,李老太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李老太说,打电话的小伙子那么热情地邀请说今天讲课的老师推荐的是治疗我的冠心病的药,“老师”授课并不断介绍要大家购买他们的有奇效治疗心脏病的口服液,在西安玉祥门外一宾馆容纳300多人的大会议室座无虚席,很多老听友听完课买药回去。要不是来之前忘记带钱包,李老太说自己也想买五盒回来试试。
李老太退休前是西安一所小学的老师,退休十几年来,闲来无事的她几乎每天准点收听和收看电视养生节目,更喜欢购买保健品,还经常参加一些保健品销售公司推销见面活动,俗称“听课”。“我的保健养生笔记都记了六本了,全是电视上的专家老师讲如何养生的”。李老太说,上次买电视养生节目中的某某枫斗一次就买了三箱。掐指一算,这几年她买保健品花了3万多元。
但有调查却显示,老年人对保健品仅有3%的人表示完全信赖,30%的人比较信赖,25%的人持两可态度,有21%的人从不信赖。
盲从的传单小张
“大爷,本周六早上7点半,有空来听课,我们请来权威的养生教授为您讲解糖尿病的治疗以及各种疑难杂症,只要您来都有礼物派送!单子上有我的名字电话,记得给现场人员报。”站在西安市安东街某大药房路边发传单的小张,向一位老年人边介绍“听课”情况和内容,边往老人手里塞了一张宣传页。
小张是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她说,现在刚毕业还没有找到合适工作,在这里先临时做销售员,一天能挣两顿饭钱,还能余点够交房租和水电,如果自己介绍的老人报她的名字,公司月底还给相应的提成。当问及推销的这种保健品有效果吗,小张也很茫然,连说自己不太清楚,有没有作用听听授课老师就知道。
一医药界业内人士表示,其实很多所谓保健公司都是“草台班子”,并不靠谱。他们开设的“听课”项目,有些是花钱雇请的婚庆公司的司仪,根本不是什么养生专家,也不懂保健和用药知识,而卖的药大多是“三无”产品,不治病也吃不出病,目的就是“忽悠”大众,牟取暴利。
无奈的药店经理
面对保健品市场怪象,西安老百姓大药房胡家庙店李经理表示,正规的保健品是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有标识,在网上能查得到,由正规厂家出品的安全产品。而那些没有正规渠道销售的产品,根本就没有任何保障,食用存在很大风险。李经理说,推销“三无”保健品的人员站在我们药店门口刚撵走一伙,又来一批,实在令人无奈。那些推销人员,只要看到中老年人上前就推销自己的保健品,很多老年人被他们突来的“热情”给迷惑,叫一声“叔叔阿姨,大叔大婶”就让老人放松了警惕,甚至花费巨额的退休费买一些不正规的药。希望有关部门能加大管理力度,铲除这些医药保健品行业的“牛皮癣”。
客观的朱教授怎么看
西北大学的朱教授针对保健品市场目前的状况,他认为,保健品是要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特殊商品,必须按照医药用品的管理规定进行研制、开发、生产经营。然而,目前保健品市场研产销鱼龙混杂,现状令人担忧。研制水平低,生产条件落后,假冒保健品充斥市场。另外,保健品市场监管乏力,消费者不健康的消费心理缺乏医药知识和对产品的了解,只凭广告和说明或者是道听途说主导消费的现象较普遍。朱教授说,规范保健品市场应该健全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制度,使其在法制的轨道上健康发展,同时引导企业在合法合理的基础上追求最大利益。还应加强消费教育,普及医药科技知识,避免盲目消费亦尤为重要。(记者 郑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