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不是“补阳法”

采访专家:南京市中医院针灸科主任中医师 阮志忠

很多年轻人,也加入了三伏贴的粉丝群,但他们对于三伏贴的要求也特别高,觉得贴完之后就变成喷火的葫芦娃了,浑身暖洋洋,冬天不怕冷。

这里有必要普及一下阳气的知识。阳气在生命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精”。“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它具有温养全身组织,维护脏腑功能,抗御外邪侵袭,维系阴阳平衡等多方面的功能,所以阳气在生命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阳气虚就会出现生理活动减弱和衰退,导致身体御寒能力下降。 也就是说,阳气虚衰,机体的抗病能力就会下降。

冬病夏治就是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派生出的一种治疗方法。根据中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治疗法则,对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复发、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缓和期(三伏天)进行扶正培本的治疗,从而增加机体抗病能力,达到冬夏季节减少发作或减轻发作乃至不再发病的目的。尽管“冬病夏治”总结起来,一是针对寒邪,二是针对体质虚寒。虽然它是一个驱寒的方法,但依然是治疗手段之一,也有固有的适应症,更不是所谓的补阳大法。

三伏贴不是流水线

三伏贴是一个诊疗手段,有其专业化的技术背景,更不是所谓的流水线工程,来了就在背后贴几个膏药,就算冬病夏治了。冬病夏治也需要四诊合参,在专业化的指导下,进行对症的穴位选择,且冬病夏治的“三伏贴”只是手段之一,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因此原本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在进行中医敷贴期间也不要盲目减药、停药。另外,冬病夏治是防治冬季易发疾病,在夏季症状不明显,或者根本没有症状,所以治疗后的效果要等到冬季才能显现。据相关临床统计,冬病夏治在咳喘方面的有效率可达70%左右(所谓有效,即减少发病次数,发病程度,缩短病程等)。南京市中医院“组合拳”开展冬病夏治,目前一共6个科室同时开展,分别是针灸科、儿科、呼吸科、老年病科、养生康复科、肾病科。这几个科室各有侧重,患者可以各取所需。

“发疱”到底正不正常?

这个问题似乎意见也不统一,从这么多年冬病夏治的贴敷经验来看,如背部有红、肿、刺、痒等症状,或背部贴药处出现针尖至小米大小的水疱,属药物贴敷后的正常反应,患者仅需保持背部干燥即可,或局部涂抹哈西奈德乳膏止痒、防止渗出;如果水疱较大或有少量渗出,可用消毒过的针刺破水疱,用消毒棉球吸干水疱中的渗出液,再用紫药水涂抹局部;如果渗出液体较多,可使用2‰的黄连素溶液冷敷患处,待渗出减少后再用紫药水涂抹局部;如果水疱体积巨大,或水疱中有脓性分泌物,或出现皮肤破溃、露出皮下组织、出血等现象,应到专业医院寻求治疗。

治疗期间要管住嘴巴

治疗期间,应注意夏季特点,从饮食、药物及起居方面综合调养:一是慎用辛燥之品,以防伤阴。夏季气候炎热,易伤阴液,而辛温香燥之品容易导致燥热内盛,暗耗津精,所以应慎食肉桂、花椒、大茴香、小茴香、狗肉、羊肉和新鲜桂圆或荔枝等等。二是忌大量服用寒凉之品。夏季炎热,往往易贪凉饮冷,若大量进食寒凉之品,则易致中阳受损,脾胃虚弱,甚至损及一身之阳气,轻则泄泻腹痛、恶心呕吐,重则造成阳虚宿疾。三是慎食大量肥甘滋腻之品。夏季易生暑湿,湿热之邪易侵袭人体,若服用大量肥甘之品,则易导致内外湿热之邪合击人体。四是忌过量运动,以免汗出过多,导致气阴两虚。

贴的时间不是越长越好

一般会建议成人是4-6小时,小孩是2-4小时,有些大人觉得贴上去,背部也没有特别不适,也不会及时把药饼拿掉。建议,第一次贴的时间不必太长,主要了解一下药性,最好别把皮肤贴出水疱,以免影响第二、第三次的治疗。等到第三次,贴敷的时间可以适当延长,因为可以有较长的时间修复,有时候皮肤起疱效果更好。

(李珊)

三伏贴不是“补阳法”: 贴敷时我们还应注意什么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