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河南日报》7月19日报道,郑州人民医院护士张鑫娜休息时间外出,发现有位妇女从10米高的桥上掉下来。她立即上前检查伤者情况,并在第一时间拨打“120”。雨水浸透了张鑫娜的全身,但她顾不了许多,双腿跪在地上,为伤者进行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

在不确定因素增加的风险社会,一些人因为突发疾病、遭遇意外事故亟须医疗急救。遇到“最美女护士”无疑是幸运的,但倘若没有遇到懂行的医护人员,身处险境的病患又该如何摆脱困境?

前不久,媒体人金波在地铁站里猝死,引发公众对公共空间急救欠缺的质疑与焦虑。不论是现场急救行为不专业,还是地铁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处置,抑或公共空间缺乏基本的应对心脏骤停的体外心脏除颤器,都是全社会急救能力缺失的一个缩影。

医疗急救具有“等不及”“伤不起”的特点,在抢救的黄金时间里,如果没有医护人员或具有急救技能的热心人恰好在现场,突发疾病者或遭遇事故者的人生或许就要改写。在地铁、公园、商场、公交车、马路等公共空间里,当下的医疗急救成为某种意义上的“搭便车”:人人都指望他人挺身而出,却没有想到自己也可以“该出手时就出手”。

提升全社会的风险防范意识,加大医疗急救的培训力度,让掌握基本急救技能的老百姓越来越多,我们才会更有安全感。“最美女护士”固然值得肯定与认同,我们却要从中发现急救匮乏的民生短板。走出“搭便车”困境,提升医疗急救培训的公众参与度,公共空间才会更有温度。(杨朝清)

(来源:健康报)

公共场所急救须走出“搭便车”困境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