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外科王文权博士在导师虞先濬教授指导下,历经6年临床研究发现,胰腺癌微环境可用于预测患者预后,即通过检测胰腺癌患者术后肿瘤标本中4个分子免疫标记的不同表达,准确判断患者术后生存预期;而术前通过超声胃镜穿刺法,也可获知胰腺癌患者微环境中4个分子免疫标记的不同表达信息,由此鉴别出不能从手术中获益的患者。该成果相关论文近日在国际外科学顶级期刊《英国外科学杂志》上发表。

肿瘤微环境是指在肿瘤生长过程中,由肿瘤细胞和非肿瘤细胞共同构成的,与肿瘤发生和转移相关的局部稳态环境。王文权从79名术后胰腺癌患者的肿瘤标本中,检测到有6个分子免疫标记阳性细胞(即CD4+、CD8+、CD117+和CD15+、CD20+、CD206+),它们受SMAD4突变基因的控制,从而导致胰腺癌恶性程度的增高。王文权等还发现,6个分子免疫标记阳性细胞中,前3个是“优良分子”,后3个是“破坏分子”。

进一步研究发现,如果患者体内2个破坏分子表达高,优良分子表达低,加之SMAD4基因已突变,其预后就很差,即便是早期患者预后也不好;如果2个破坏分子表达低,优良分子表达高,加之SMAD4基因未突变,患者预后就很好,术后中位生存期可达26个月以上,有的患者已生存72个月以上。对151名胰腺癌术后患者的临床试验证实,与上述研究成果结论一致。

王文权团队随机挑选54名胰腺癌患者,将术前以超声胃镜穿刺法获得的患者体内微环境中的4个分子免疫标记的不同表达信息,与术后肿瘤标本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证实微环境检测确可预测术后患者预后,即鉴别出潜在的、不能从手术中获益的患者。(记者孙国根 通讯员董枫)

(来源:健康报)

复旦大学: 胰腺癌术后生存期可预测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