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可能需要住院进行治疗。(图/南方日报实习生许斯涵)

夏天到来,一些放假在家的学生生活作息不规律,导致长期腹泻的情况发生。很多人对此不甚在意,仍维持原有的生活状态,长期的恶性循环导致腹泻症状无法改善;也有不少人疑惑,为什么即便吃了药后情况仍然反反复复,病情时好时坏。对此,记者采访了汕头市中心医院专家,了解到长期腹泻可能是功能性胃肠病的症状。

功能性胃肠病症状

据了解,不少人在紧张的时候会觉得肚子痛想上厕所,或者在压力较大的时候常常肚子痛,一般情况下患者都将其归结为吃错东西或吃坏肚子,实际上这是一种功能性胃肠病。

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林浩表示,“最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主要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肠易激综合征,这是一种主要表现为上腹痛、上腹灼热感、餐后饱胀和早饱,还可同时存在上腹胀、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的胃肠道功能障碍性疾病,一般不会引发严重的恶性疾病,就医率也相对较低。”但林浩也提醒,如果腹泻症状反复发作,长期存在且没有改善,则应及时就医,避免耽误治疗最佳时期。

病因其实很简单

林浩告诉记者,“功能性胃肠病是一种无器质性病变的胃肠道疾病,是大脑皮层功能失调,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由于其症状与器质性疾病相似,易被当做器质性疾病诊断,导致治疗结果不佳。其发病原理也说明了精神社会因素是影响该病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功能性胃肠病,则需要患者自身调节心理状态。”

据介绍,情绪波动会影响人体的身体状况,消化系统是情绪表达的最大器官。人类的肠道是除大脑外唯一的具有独立、自主神经系统的器官——又被称为“第二大脑”。有临床调查发现,功能性胃肠病患者往往存在心理生理异常,人们常听到“气都气饱了”这样的说法,其实是存在科学依据的。当人体情绪受到较大波动时,中枢处理改变,中枢神经系统可影响胃肠道的运动和分泌,同时中枢神经系统也可受到胃肠道的传入信号改变的影响,最终引起健康问题及胃肠道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

如何避免患上功能性胃肠疾病

俗话说——运动会使人快乐。对此,林浩也解释道,“这是由于运动会促进大脑分泌内啡肽,这种激素会让人感到精神的愉悦、心情平静、身心放松,也有利于缓解功能性胃肠病症状。另外,运动促进肠道的蠕动,也可以促进功能性胃肠病的恢复,肠道是人体内最大的微生态环境。”据相关统计显示,肠道内存在超过100多种细菌,数量约10万亿个,重达2公斤。因此,适度的运动锻炼有利于促进肠道蠕动,加速排出粪便,使肠道内菌群保持平衡,防止肠道老化。

除了情绪和运动的调节外,林浩还提醒广大市民,保持有规律的饮食习惯也十分重要。“功能性胃肠病发病年龄多在20-50岁之间,病程缓慢,常常受情绪、饮食等因素影响,症状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一般累计在12周以上。改变生活和工作规律,按时摄入三餐,症状便会有明显改善。同时配合生活方式的调整,经常进行体育锻炼,避免摄入过量的脂肪和刺激性食物,如奶制品、大豆、咖啡、酒精等。”(记者许晓婷 实习生许斯涵)

长期腹泻伤身体 应警惕功能性胃肠病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