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已至,人体容易出汗,如果汗后立即把空调温度调得过低,甚至有对着空调吹等动作,易引发空调病。

血热的人是一种内热,除运动,循经做头部、面部、脚部保健按摩外,还应注重饮食调养。莲藕栗子汤,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几天前,张先生从工地下班回家,一身大汗淋漓,立即把空调打开,还不解热,又对着电扇使劲吹,同时从冰箱拿出冷饮“咕咚咕咚”喝了一大杯,接着用冷水冲了凉。睡到半夜,他就开始头痛发热、鼻塞流涕、喷嚏不断、咳嗽不止,到医院一查,医生称是因“人造贼风”而致病。

据了解,“人造贼风”是人为因素导致的“虚邪贼风”,自然可预防。时值盛夏,应尽量避免出汗时吹风、入水、饮冷、露宿、久着湿衣等。

从室外进入室内 应先在常温下“冷却”

炎热的三伏天里,人体爱出汗,如果汗后立即把空调温度调得过低,或对着电扇吹,易引发空调病。因为此时全身皮肤毛孔为了散热处于开放状态,突然触冷,毛孔来不及收缩,风寒之邪气便趁虚而入,这就是“人造贼风”,它侵袭人体后可能导致感冒、咳嗽、身体疼痛、关节炎等疾病。

经常贪凉,风寒湿等邪气易从外侵袭人体,导致风湿类疾病。出汗时马上进空调房,又会导致中暑、感冒等症状。寒湿气趁虚内侵,风与湿邪内外相搏,会形成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还可致咳嗽、胃痛、肝炎等多种病症。

正确方法:

从室外进入室内时,要先让自己在常温下“冷却”10至20分钟,等皮肤温度下降收汗后,再在电风扇旁或空调房(26℃左右)休息。男士不宜赤膊,女士不宜着吊带衫、露脐装、低腰裤等。

运动后不要马上入水 热水沐浴利于机体排热

俗语云:汗水没落,冷水莫浇。夏日人们户外活动后,为尽快消汗除热,往往喜欢冷水浴或游泳来降温,身体骤然遇冷水,会使张开的汗毛孔立即收缩,汗孔关闭,热量不能散发而滞留体内,可引起高烧。

大汗时用冷水洗头,会因脑部毛细血管遇冷迅速收缩,而引起供血不足,使人头痛、头晕、昏厥,甚至休克等。因汗出时毛孔打开,水湿极易从汗孔而入,侵入肌肉腠理骨关节内,还会导致风湿、寒湿身痛等症伏。

汗出时游泳,水湿从汗孔而入,停滞肌肤筋脉,阻碍营卫气血运行,则全身关节疼痛、浮肿,湿热交蒸,汗出色黄。汗后入水,还极易中暑、伤暑。

正确方法:

突然从高温到低温,会使人体受到刺激,因此运动后不要马上入水,如冲凉、游泳、淋雨等,要先休息20至30分钟,等全身汗干后再沐浴或游泳等。而热水沐浴能使身体毛细血管扩张,利于机体排热、排毒,能补充阳气,水温一般在30℃左右为宜,也可用热毛巾擦脸、擦身。

剧烈运动后大量出汗 不可马上大量喝冷饮

夏天气温高,人们为追求口感,好食冰冻食品,如冰牛奶、冰西瓜、冰淇淋、冰饮料等。

中医认为“形寒饮冷多伤胃”。进入伏天后,中医称之为“长夏”,这时的天气特点是闷热难耐,如过度贪食冷饮,寒湿之邪最易损伤脾胃,易见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

剧烈运动后大量出汗,又立即喝冷饮,会刺激胃肠道迅速收缩,还可能产生胃肠痉挛,出现腹痛甚至胃肠出血等。

正确方法:

夏日汗出时不可马上大量喝冷饮,吃冰淇淋等冷饮要适量、小口慢吃。尽量喝温开水,还可适当进食温性食物,“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处方”,夏天可用生姜等食物来温中散寒。

人在熟睡时抵抗力变弱 应尽量避免贪凉露宿

夏日汗出不断,不少人喜欢睡地板,或睡在高楼的房顶上。其实,地面散热快,吸收热量也快,容易吸收背部热量,极易伤人阳气。

人在熟睡时全身代谢减慢,心跳减慢,血压下降,体温调节功能下降,身体抵抗力变弱,对冷热也不如醒时敏感,而夜晚气温较低,这时夜宿露天或睡地板,风寒之邪更易进入体内,地面寒湿或湿热之气也极易侵入人体,可诱发腰背疼痛、风湿性关节炎、感冒、肠炎、面神经炎等,睡硬地板又易造成局部气血不畅,出现肢体麻痹等。

湿为六大致病因素之一,湿与寒结合,称湿寒;与热结合,称湿热;与风结合,称风湿;与暑结合,称暑湿。湿邪如不去除,可使病情难愈。

正确方法:

夏天应尽量避免贪凉露宿,最好不要睡地板,不要在潮湿的环境中停留过久。

汗水蒸发吸走热量 应及时更换干燥衣物

夏天出汗多,衣服常是湿的,湿衣服贴在身上,一直在蒸发,蒸发时液体变成气体,会从身上吸收热量,把身体大量热量带走,因此感觉身体湿冷。

而此时皮肤的毛孔大开,寒湿入体,也会导致风湿类疾病等。如腰背部冷痛、沉重,如坐在冷水之中的感觉。

正确方法:

出大汗后,要及时把汗擦干,并更换干燥衣物、鞋袜。此外,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常练保健操、气功、太极拳、广播体操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可预防疾病发生。

延伸阅读

风湿热或致“风病”,按摩穴位可抵御风邪

夏秋季,人们容易罹患皮炎、荨麻疹、风疹、湿疹等属于中医学“风病”范畴的皮肤疾病。这类皮肤病通常表现为身体的局部或全身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出或粗糙、肥厚、脱屑,伴瘙痒且灼热难忍,易反复发作。

中医学认为其病因多与风有关,在预防上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情绪易激动患者应保持心态平稳,在医生指点下选用清热泻火或清热凉血祛风止痒的药品。不可搔抓患处,更不赞成用热水或其他刺激性洗涤用品烫洗。

饮食以清淡为主,不食用辛辣、油炸、烧烤或其他易过敏、刺激性大的食品,以防病情加重或诱发疾病。选用一些适合自己的药膳。像荸荠、薄荷都是甘寒清凉之品。

药膳荸荠200克,鲜薄荷叶10克,白糖10克。荸荠洗净去皮切碎搅汁,鲜薄荷叶加白糖捣烂,放荸荠汁中加水至200毫升,频饮。具有凉血祛风止痒功效。

“坐卧防风来脑后,脑后受风人不寿。”风为百病之长,在吹电风扇或空调时,对后脑部位做好保暖工作,可提高免疫力。老中医表示,经常按摩翳风穴、风池穴、大椎穴等穴位能提高脑后部抵抗风邪的能力,预防头部疾患。

要注意经常搓摩、点揉翳风穴,该穴位位于颈部,耳垂后方,乳突下端前方凹陷处。搓摩穴区局部发红,可以祛风预防感冒面瘫。另外要点揉风池穴,可止痛、散寒、祛风,能在缓解症状的同时,守护身体健康。

养生之道

血热要注重饮食调养

血热的人是一种内热,因此,仅用空调、冷饮等进行缓解是杯水车薪,应从源头着手调养。除了运动,循经做头部、面部、脚部保健按摩外,还应注重饮食调养。

血热者平时要少吃辛辣刺激食品,如肉桂、胡椒、辣椒、花椒、茴香、丁香、洋葱、生姜、芥菜、羊肉、葱、蒜、韭菜、辣椒、荔枝等性温燥烈食物,火锅为湿热之物,也应少吃。

蔬菜类可选冬瓜、莲藕、荠菜、茄子、大枣、薏米、绿豆、苦瓜、苦菜、丝瓜、冬瓜、豆腐、玉米、马齿苋、芹菜、鲜芦笋等,有清热凉血作用。

水果类如荸荠、甘蔗、梨子、香蕉、西瓜等,蔬菜和水果都富含膳食纤维,可利尿促进肠蠕动,利于血热从大小便中排出。

肉类如鸭肉、鲜鱼、虾蟹等都是凉性食物,可适当多食用。

中药类如赤小豆、莲子、麦冬、菊花、百合花、鲜茅根等,有凉血清热之功,可适当煮水饮用。

推荐饮料:将藕节、麦冬、茅根、菊花用开水煮沸15分钟,其后滤出水与荸荠、梨子、芹菜、西瓜榨汁调蜂蜜饮用,具有清热凉血、滋阴生津的功效,适合于血热、烦躁、大便干燥的人饮用,效果甚佳。

推荐食谱:莲藕栗子汤。莲藕表面洗净,切除藕节,皮用刀背刮去薄膜后,切成片状,栗子去壳、去膜后备用。将莲藕和栗子与水一起放进砂锅,放到炉火上加热至开后,改用中火煲35分钟。取出油盐调味即可盛起食用。

炎炎夏日切莫贪凉 寒湿气侵入人体易得病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