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肝炎日。记者从武汉各大医疗机构了解到,一种“少见”的肝炎——戊肝正快速增长。据国家卫计委公布的我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显示,2012年至2015年,我国戊型肝炎发病人数已连续4年超过甲肝,而戊肝死亡人数也远超过甲肝。

30岁的朱先生有十年乙肝病史,他谨遵医嘱坚持药物治疗,加上适度锻炼,后来控制得比较理想。但入夏以来,爱吃宵夜的朱先生频频与朋友上大排档。10日,朱先生突感全身乏力,肌肉酸痛,厌油腹泻,黄疸症状明显,立刻被送到省中医院肝病科救治。检查显示,朱先生合并感染了戊肝病毒。由于急性发作导致肝衰竭,目前只能通过人工肝或者肝移植来维持性命。

肝病科主任陆定波教授介绍,与乙肝不同,戊肝是“病从口入”,大部分戊肝患者是“吃出来的”,就是食用了带有戊肝病毒且未煮熟的肉类、海鲜等食物,或是戊肝患者的粪便、血液中的戊肝病毒污染水源、食物、餐具、用具等,经口进入胃肠道而传播。

此外,戊肝病毒的潜伏期一般为2-8周,有些人感染后能够自愈,也有一部分人感染一两个月后才发病,表现为皮肤黏膜发黄、发热、疲乏、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严重者意识不清,甚至引发肝衰竭。如果老年人、慢性肝病患者感染戊肝,死亡率较高;孕妇感染,流产几率也会增高。

陆定波建议,预防戊肝,最重要的是注意饮食卫生,尤其是在高温高湿的夏季。饭前便后勤洗手,不吃未加工、没煮熟的食物,生吃的蔬菜、蔬果要清洗干净,减少外出聚餐,尽量使用公筷。一旦出现上述感染症状,要立刻就医。(记者崔逾瑜 通讯员胡梦 万凌翔)

“世界肝炎日”: 警惕“吃出来”的戊肝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