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专家:南京市中医院肛肠科副主任中医师 丁曙晴

早上睡过头了,你慌慌忙忙跑到公司,却发现自己迟到了,老板正怒气冲冲看着你。你忽然觉得肚子隐隐作痛,很想去一趟洗手间,解决一下私人问题。中午的时候,你会格外想吃垃圾食品,汉堡、薯条和可乐,来平复糟糕的心情。事实上,不管是内急或是想吃垃圾食品,都是你的“第二大脑”指挥的。正是这个“第二大脑”,在你生气时让你胃痛腹痛,在你悲伤时让你食欲下降,在你紧张时让你腹泻,在你受到惊吓时还会让你“屁滚尿流”。这个“第二大脑”,就是肠道。

肠道,是我们的“第二个大脑”

每天,要维持人的正常机能运作,我们肠道扮演着一系列重要的角色。

首先,大家都知道的,我们的肠道在胃酸、消化酶和胆汁的协同作用下分解并消耗食物,并吸收人体所需的分子如氨基酸、脂肪、糖分、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同时,肠道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器官,担负了人体大部分的排毒任务。另外,肠道内的免疫系统占人体全部免疫系统的60%,即“肠道淋巴组织”,它的工作就是保护人体不受疾病的侵害。

这些功能,听上去已经够强大了是不是?但或许你还不知道,你的喜怒哀乐也是受到肠道影响,肠道也被称为“第二个大脑”。

颅脑和肠脑,通过迷走神经相连

众所周知,大脑是支配人的意识、思维、情感、运动和接受各种感觉的器官。

但还有另一个“大脑”——肠道,它不像是大脑只有一小团,它蜿蜒9米,从食道一直延伸到肛门。

我们的肠壁上遍布着神经元,它们属于肠神经系统,独立管理我们的消化系统,或是和我们的大脑“合作”。对早期的生命体来说,消化器官就是一切,有它们和神经系统就好,复杂的大脑反而是不必要的。

那么,为什么肠道和精神状态之间会出现如此强烈的关联性?医学界对此的看法也是众说纷纭,有科学家认为,就人而言,早期胚胎发育中产生的神经脊,一部分进入了中枢神经系统,另一部分变成肠神经系统,通过迷走神经连接两者——颅脑和肠脑。

当“颅脑”面临惊恐时释出的应激激素,会冲击胃脏以产生痉挛;惊恐又引起交感神经影响“肠脑”的血清素分泌量;应激激素过分刺激还会导致腹泻;当情绪压抑时,食管神经受到高度刺激会感到吞咽困难;“颅脑”释出的应激激素,还会改变胃脏与食管间的神经功能,导致胃灼热。

如果有病原体穿过肠壁,肠壁上的免疫细胞就会分泌包括组胺在内的发炎物质,让肠神经系统中的神经元捕捉到危险信号。然后,“肠脑”要么会催发腹泻,要么会警告颅脑。而颅脑可能会决定催发呕吐反应,或者让人上吐下泻。

肠道内有数以百兆的微生物

健康人的胃肠道内寄居着种类繁多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被称为肠道菌群。肠道菌群按一定的比例组合,菌间互相制约,互相依存,在质和量上形成一种生态平衡。肠道内目前已知的细菌种类约有500种,数目达一百兆以上,总重量可达1.5公斤,主要可以分为三种:有益菌、条件性有害菌和致病菌三种。

有益菌和致病菌在激烈的战斗中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形成肠内菌群的动态平衡。

肠道菌群也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改变。胎儿在母体内时,肠道里是没有细菌的。出生后大概一周到一个月后,肠道菌群逐步形成,然后终其一生,肠道菌群都与我们朝夕相处。

当年龄增长,随着身体机能自然老化,肠道活力也自然衰退。最显著的变化就是有益菌大幅降低,有害菌明显上升。

影响喜怒哀乐的激素,大部分由肠道产生

肠道是人体的最大内分泌器官,胃肠道分泌的几十种激素细胞广泛分布于胃肠道壁,参与不同功能的调节,与感觉密切相关的激素是多巴胺、5-羟色胺。

多巴胺有兴奋作用,如果体内多巴胺水平过低,就会使人的情绪低落,产生厌世、对事物没兴趣、提不起精神等坏情绪。

5-羟色胺又名血清素,是一种神经递质,能让我们产生愉悦的情绪。当体内血清素不足时,人们会烦躁易怒,失去理智。

这两种调节情绪的物质在大脑中也存在,但大脑分泌血清素只占全身的5%,而95%的5-羟色胺在肠道里合成。

刊登于Cell杂志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能影响血清素的合成。加州理工学院的生物学家在小鼠实验中发现,肠道内“无菌”的小鼠,血液中5-羟色胺的含量要比正常小鼠低了大约60%。研究者发现,有约20种产孢类细菌被认为与5-羟色胺的含量有关。研究者将这些菌种植入无菌小鼠体内,发现5-羟色胺在肠道和血液中的浓度都出现了显著上升。

既然肠道微生物能影响我们的情绪,我们也能通过饮食改变我们的情绪。比如,吃巧克力会促进多巴胺分泌,让人产生愉悦感;也有临床试验发现,情绪低落的人,在饮用含有益生菌饮料后可改善情绪;易于发怒的人,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吃一些富含色氨酸的食物,以增加大脑中血清素的含量。通常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中都含有不少色氨酸,如大豆、鸡蛋和鸡肉等。

你的口味,也由肠道微生物决定

有时候感觉有压力时,特别想吃高热量的食物;有的人嗜甜如命;有的人不爱吃肉只爱吃素;而饿着肚子总是感觉睡不着觉……

研究者认为,肠道微生物通过影响迷走神经,来控制人体对食物的喜好。而这些肠道菌群控制人体的饮食习惯,是出于自身的生存策略。比如,某些菌群让人体嗜好垃圾食品,达到消灭另一些菌群而一方独大的目的。

有些准妈妈在怀孕后,口味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还会半夜喊饿,到真买回来却又没有胃口了,这折腾人的始作俑者就是肠道微生物。

Cell杂志上曾刊登文章称,怀孕后准妈妈们的肠道菌群会发生变化,它不仅是让妈妈们变胖的原因,还会因为产生胰岛素抵抗而造成孕妇高血糖,但这血糖的升高也是为了保证为胎儿提供足够的营养。

想保持好心情,请摄入膳食纤维

那么,作为一名吃货,如何保持好心情?从目前的研究看来,保持足够的膳食纤维摄入,让肠道微生物发酵出更多的短链脂肪酸,对维持身体血清素、分子的水平非常关键。

不乱用抗生素、不抽烟。长期用抗生素,会减弱肠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引起免疫力下降,导致致病菌生长,引起菌群失调。而抽烟可使肠道运动功能紊乱,造成蠕动亢进或抑制,加重腹泻或便秘的症状。

增加益生菌的摄入。益生菌能给人体提供必需的维生素供给,改变肠道内环境,抑制有害菌和外来病菌生长,改善过敏、进行免疫调节,从而维护肠道菌群平衡,提高其免疫力。想从根本上控制肠道的问题,那么就要从饮食结构入手,以促进肠道内益生菌的活性,使肠道达到一种健康稳定的状态。

保持愉悦的情绪。既然肠道是人的“第二大脑”,学会调控和驾驭自己的情绪,保持一颗淡泊宁静的平常心,对维护肠道内环境稳定大有裨益。

保持适度的运动锻炼,有利于促进肠道蠕动,加速排出粪便,减少肠道中毒素的累积,防止肠道本身的老化。(于丹丹)

肠道是人体的“第二大脑” 能影响情绪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