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及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主办的“指南领行,共普呼吸”2016年中国基层医生慢性呼吸疾病规范化诊疗项目日前正式启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荣誉所长钟南山指出,目前以哮喘和慢阻肺为代表的呼吸慢病呈现越来越高发的趋势,我国哮喘控制率、慢阻肺规范治疗率均偏低。基层医院在慢病诊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基层医生对哮喘和慢阻肺的认知不足,规范治疗率偏低,基层诊疗设备,如肺功能测试仪、雾化吸入设备都不普及、治疗药物可及性也较差。中国基层医生慢性呼吸疾病规范化诊疗项目通过对基层医生进行规范化培训,为医院提供必要的诊疗设备,将推动我国基层医院慢性呼吸疾病整体诊疗水平。

普及雾化吸入 

有助提升哮喘慢阻肺控制率

哮喘和慢阻肺是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中国约有2000万人罹患哮喘,哮喘的控制率仅为3%,同时,我国有慢阻肺患者4300万,而目前我国仅有不到1/3的慢阻肺诊断是借助肺功能仪测定做出的,在一些农村地区慢阻肺的诊断很少使用肺功能指标,并且仅20%的基层医生完全了解慢阻肺的药物治疗。哮喘和慢阻肺属于慢性疾病,患者通过长期规范化的治疗,多数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然而这两种疾病在我国的控制率和规范诊治现状都不尽人意。

咳、痰、喘这三个症状如果几个月不愈,就有可能提示哮喘或慢阻肺。儿童时期如果不控制好哮喘,成年后将会继续为哮喘所困,甚至有可能发展为慢阻肺。哮喘急性发作可致命,而慢阻肺则会对肺功能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直至死亡。因此,在幼儿时期就将哮喘控制好显得尤为重要。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申昆玲教授介绍:“儿童哮喘的治疗目的是尽量减少和控制发作的次数和严重程度,减轻哮喘发作对孩子气道结构和肺功能造成的损害。目前,雾化吸入治疗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包括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因为其具有起效迅速、治疗效果好、全身不良反应少、患者容易配合等优势,被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在我国大城市已经开始被广泛应用,但基层医院受诊疗设备与诊疗水平等条件所限,普及率尚不足五成,而许多患儿更因此无法进行足疗程治疗,贻误病情。”

双管齐下 

提升基层医院诊疗水平

基层医生作为我国疾病防治体系的基础,承担大多数疾病的首诊、首治任务,是负责主要慢病的长期规范化管理工作的中坚力量。

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陈荣昌教授介绍,为了提升基层医生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诊疗水平,推动基层医疗机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控能力,中国基层医生慢性呼吸疾病规范诊疗项目将使用软硬件双管齐下的模式,通过与多方合作,组织基层志愿者参加培训、基层病例征集、基层定点医院辅导、优秀病例区域评审、名家零距离网络直播,计划对来自15个省市自治区的1000家基层医院,3000人次呼吸系统疾病领域的基层医生进行规范化诊疗培训,切实全面提升医生的诊疗水平。同时,项目还将为基层医院提供台式肺功能仪、雾化治疗泵等诊疗设备,完善基层医院慢性呼吸疾病诊疗硬件,提升基层医院的雾化治疗水平。(记者冯冯)

我国哮喘病控制率低 专家称诊疗水平须提升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