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脐带血保存近年来势头火热,被认为是一道不可再生的“生命保险”,可以在关键时刻救自己一命。然而,这些年来,关于脐带血是否有必要保存的争议也一直不断。近日,知名妇产科医生龚晓明在微博上发表长文《脐带血保存,你该存不存》,认为花钱储存脐带血到自体库里纯属浪费,不仅自己用不上,别人也无法利用,不如捐到公共库中。此文在网上被多名大V转发,短短几天内阅读量迅速超过300万。众多网友在评论中表示困惑,不知道是否该储存脐带血,还有已经储存了脐带血的网友甚至表示将停交管理费。

究竟脐带血保存有没有意义?脐带血储存和捐赠哪个更有利?中国脐血库是如何运作的呢?记者近日专访血液专家和脐血库运营人员,让双方争论的焦点来一场正面PK。

争议一:脐带血存公共库使用效率更高?

网上质疑文章认为,脐带血配型成功率高,最主要的价值是构成一个巨大的干细胞库,“在接受了脐带血移植的几万人里面,99.99%都是接受别人的脐带血。因此捐献脐带血给公共库是有巨大社会价值的”,相反自体存储脐带血使用概率非常低,而且花费不菲,对市民来说没有意义。

脐带血是产妇分娩时从脐静脉中提取的残留在脐带和胎盘中的血液,一般由医生或助产士采集,再交由取血员送到脐血库。脐血库内设公共库和自体库,公共库接受公众脐血免费捐献,用于全国临床治疗或科研;自体库有偿保存,用于自救。

广东省脐血库执行副主任黄晓能介绍,广东省脐血库的总面积是15000平方米,储存能力为150万份,是目前亚洲最大的脐血库。今年6月份的数据显示,目前广东脐血库自体库存储量为28万份,公共库的存储量为1.6万份。截至到2016年7月31日,广东省脐血库共出库843份脐血,共救助696人。其中自体脐带血出库85例,公共库出库758例。

对于目前网上热传的“公共库取代自体库”、“公共库出库例数多,更有用”等观点,黄晓能表示,其一,公共库面向的是全国有需要的人群,每份脐血是一对多的关系;而自体库是自己给自己存的,是一对一的关系,两者使用的对象和基数完全不一样,没有可比性。其二,患者的年龄段也没有可比性。广东库目前使用自存脐血的患者最大年龄仅9岁4个月,但是公共库使用脐血的患者年龄跨度从6月婴儿到84岁老年患者。“不应该用不可比的方法比较公共库和自体库出库例数的差异,因为两者的前提就不一样,更不能以此来反对有需求和健康意识的人群去自存。”黄晓能介绍,从国际上来看,以脐血库建设大国美国为例,公共库由国家投资建设,自体库由商业运作,也仍然有150万美国公民选择了自存,公共库脐血只有50万份。

对市民来说,脐带血无偿捐还是花钱存更有利呢?黄晓能认为,一般谈及脐血个人发生的费用,大家往往单纯拘泥于脐血的储存费用,而忽略了后期使用费用。使用自存脐血和公共脐血,在后期的费用上有很大的差距。脐血自存自用者,一次性费用是6800元,以后每年交980元管理费。而捐献者或放弃自存者,要使用脐带血,后期包括配型、移植以及治疗等费用加起来超出百万元。

需要说明的是,自存脐血除了可以存储自己的脐血造血干细胞,脐血库还给每个储户赠送保额达30万的医疗保险。广东省脐血库自运营以来,累计为储户出资投保的金额达到1.1亿元,受理的理赔案达到58041例,累计理赔金额(医疗报销)达到7700多万元。

争议二:脐血库背后是公司在赚取暴利?

龚晓明的质疑文章表示,脐血库的套路是“成立一家公司,挂靠某个公共脐血库,打着它的旗号做宣传,说在他那里存了脐带血的,可以优先享受公共脐带血资源。每个私人脐带血保存收取2万人民币,建立一个1万人的脐血库就有2亿收入……”

脐血库到底是官方机构还是商业机构?背后是否有不可告人的暴利呢?对此,广东省脐血库执行副主任黄晓能指出,中国的脐血库是“公自一体”“一体两库”,国家委托社会资本运营公共库和自体库的混合库。脐血库获得卫计委审批得以取得工商批准专营脐血有偿服务,用运营的获利建设公共库并具备向全国资质医疗机构提供脐血造血干细胞的资质和义务。因此,脐血库从性质上既是公益机构,又是公司行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是国家给予我们的政策下运营的,一切都是合规合法的”。

据悉,目前,国家卫计委在全国批准了7家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分别设在北京、天津、上海、广东、四川、山东、浙江。按照“一省一库”的原则,不可跨省采集,广东省脐血库是广东省唯一合法的脐血库。

黄晓能介绍,7家脐血库均为医疗机构与社会资本合作设立,广东省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的合作方是广州市天河诺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2016年1月5日,国家卫计委发布《关于延长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规划设置时间的通知》,称2020年前将不再新增脐血库,也就是说目前也只有这7家脐血库是合法的。在现行法律框架下,国家支持七大脐血库通过“自筹资金”“以自养公”的模式获得发展。

黄晓能认为,“以自养公”有其积极的社会意义,不依赖国家巨额投入,让国民根据自身经济条件自存自救,不乏为一项非常明智和现实的医疗救助策略。至于“暴利”一说,黄晓能认为,自体库表面的收入或者获利,事实上要承担长期保有的公共库库存量,且库存量需要不断增大,意味着无法转为收入的成本也不断增大。“所以,脐血库运营公司并不是暴利的。”

“以自养公”会否导致脐血库的运行犹如医院“以药养医”模式一样陷入流弊,黄晓能认为,对于这个问题,见仁见智。“打个比方,比如私家车,如果马路足够宽、车位足够多、汽油足够便宜等条件下,那么有经济条件的人,可以把公共交通资源让给有需要的人,不去占用有限的公共资源。”

争议三:自存脐带血连白血病也治不了?

龚晓明认为,对于基因突变导致的血液疾病,比如白血病,突变在怀孕阶段已经发生,使用自身的脐带血进行移植没有意义。其次,即便脐带血完全健康,治疗白血病最优供体是配型合适的异体脐带血。因为“癌细胞在病人自身的免疫细胞面前很擅长伪装,相反,异体干细胞植入产生的异体免疫细胞能更好地识别并消除残余癌细胞。因此用异体脐带血比用自己的脐带血治愈白血病更好。这个在科学有个专门术语叫做GvT(移植物抗肿瘤效应)”。

北京京都儿童医院血液中心主任孙媛教授曾有过3例自体脐带血移植成功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经验,2016年3月,孙媛教授还使用自体脐带血移植治疗了一位患有神经母细胞瘤的小患者。针对网上的质疑,孙媛教授表示,白血病分为先天和后天两种,如果是先天白血病,那么储存的脐带血确实不可用。但研究认为,绝大部分(90%以上)的白血病是后天获得性的,和环境因素如辐射、化学污染、病毒等有直接关系。这种后天的白血病就可以利用自体脐带血进行移植治疗。

治疗白血病时,是否异体脐带血比自体脐带血更适合呢?孙媛教授介绍,造血干细胞的来源分为骨髓、外周血和脐带血。“白血病的治疗,如果是用骨髓干细胞移植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我们肯定不推荐用自体,因为有肿瘤细胞污染的风险。但是脐带血不一样。”

孙教授认为,白血病的治疗,移植预后相关的因素,一是复发的问题,二是排异的问题,第三是感染的问题。虽然学界有争论,但自体脐血移植的优势在于,第一,用自己的脐带血没有肿瘤细胞污染,第二,尽可能把肿瘤细胞清除后回输这份自体脐血,不需要免疫抑制剂。而异体移植需要用一段时间的免疫抑制剂,对孩子的免疫功能恢复有一定影响。自体移植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自体脐带血移植治疗白血病的经验不多,所以很多人可能根据他自己做骨髓或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经验来推断。我个人认为,这种情况下,选择自体脐带血会比异体的治疗效果要好。”

争论四:储存一份脐带血往往不够用?

龚晓明在文章中表示,脐带血虽然很有用,但“你的那一份不够用”。“由环境因素造成的血液系统疾病,一般都出现在孩子比较大的时候。这时再进行干细胞移植,一般就需要3-5份脐带血的量……”

孙媛教授认为,脐带血易于获取,供者没有任何痛苦,对配型要求低,更容易找到,移植自体脐带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低。脐带血中除了丰富造血干细胞外,还有间充质干细胞、NK细胞等,对肿瘤的复发,骨髓环境的改善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家庭存脐血除了自用,还可以给家庭成员用,同胞之间有1/4的全相合几率,1/2的半相合几率。同胞间主要是用于治疗重型地中海贫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先天性纯红再障、噬血细胞综合征等;自存自用主要是用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神经母细胞瘤、脑瘫等。

对于自体脐带血储存是否“用时方恨少”的问题,孙媛教授指出,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因为会发生排斥反应,因此需要较大的细胞数才能增加植入率。但自体脐带血移植不会发生排斥反应,不会损耗植入的细胞数,因此较少的细胞数就可以实现植入。“原则上自体移植细胞数没有限制,理论上,有一个干细胞就可以不断分化复制达到植活的目的。临床应用中观察到较少的细胞数也获得了成功植入。而且自体脐带血的造血干细胞,相比骨髓和外周血的干细胞,没有肿瘤污染的风险,移植后复发风险很小,移植后不用免疫抑制剂维持,免疫重建也会很快,由于不存在排斥,移植的安全性也很高。”

争议五:公共库因为免费所以废弃率畸高?

龚晓明指出,私人脐血库因为太赚钱,因此宣传铺天盖地,反而有用的公共脐血库,却因为免费无人知晓。有网友也质疑,脐血库更重视自体脐血存储,捐赠脐血和自存脐血在办理条件上不同,前者存在诸多障碍,并且废弃率比自存高出许多。

对此,黄晓能表示,国家标准是针对公共库即非血缘移植供血前提制定的,自体库则是参照公共库标准运营的。原则上,公共库和自体库的标准是一样的。

公共库是否人为设置门槛提高废弃率呢?黄晓能指出,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时排斥反应会导致大量植入细胞灭活,公共库为了保障临床非血缘移植时治疗效果(单例标本造血干细胞数应高于15亿以上),严格筛选大血量的脐血入库冻存。

广东省脐血库实验室技术总监魏伟博士介绍,公共库的脐带血在采集时废弃率高达90%,也就是说十份脐带血只有一份合格,这是因为公共库脐带血的入库要求更严格。首先,因为公共库脐带血主要用于异体移植,因此对细胞数量有要求,通常要求脐带血血量达到90毫升,而一般新生儿脐带血的血量平均只有70毫升,因此造成废弃率很高。而且进入实验室制备后,还要做遗传病和传染病的筛查,以及细胞数活性检测。这一过程通常还会有15%的废弃率。“每一份脐带血的制备成本都不菲,因此捐赠的脐带血我们通常会在前期进行严格评估,避免后期损耗。”相比之下,自体库脐带血因为对细胞数的要求不高,50毫升即可,因此采集时的废弃率只有8%左右。

■记者手记

“以自养公”不变脐带血争议难停

日前在朋友圈里发了条脐血库的信息,顿时引来众多评论。粗略统计,自存脐带血的朋友占了三分之一强,也有人觉得存了也没用,有人后悔自己花钱存了,还有人质疑这是不是骗局。小小一条朋友圈信息,其实是舆论生态的缩影。脐带血该不该存为何会有这么多争议?除了医学技术方面的探讨外,其运作模式恐怕才是“始作俑者”。

从技术角度上来看,即使是反对自体储存脐带血的妇产科医生龚晓明,也承认脐带血用处多多。有“亚洲骨髓移植之父”之称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陆道培也公开表示,从医学的角度,保存脐带血是有价值的,家庭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决定是否保存,和保险一样属于保障。而从需求来看,“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越来越多的产妇面临要不要给孩子储存脐带血的选择题。

对脐血库的质疑,关键词集中在“收费”和“暴利”上。新华社一篇报道指出,“脐血库的一些宣传往往忽视公共脐血库的建设,将‘自体脐血配型率高’作为一种理念灌输于人。究其根本原因,还是经济利益在作祟”。

据公开资料,其实中国脐血库“半壁江山”属于中国脐血库企业集团(简称CO集团)。这家企业前身是北京佳宸弘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市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的合作方),2003年被金卫医疗收购,2009年,金卫医疗将其造血干细胞储存业务分拆,成立了CO集团,并在纽交所上市。如今,CO集团在中概股回归热潮下,因为利润可观,成为各路资本争抢的香饽饽。今年年初,南京新百宣告完成对CO集团的收购,以110亿元获取了全国7家脐血库中的4家(北京、广东、浙江、山东),成为全球最大的脐血库。

资本竞相追逐,自然是因利润丰厚。有数据显示,CO集团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收入达到6.35亿人民币。虽然有脐血库人员强调,脐血库还要承担公共库的费用,称不上暴利。但记者了解到,其实国家对公共库的脐血数量并没有硬性要求。那么,“以自养公”的运营模式下,如何保证脐血库对公共库建设的投入?如果大量市民选择免费捐赠,脐血库入不敷出怎么办?也难怪市民会质疑脐血库故意拉高公共库的捐献门槛,因为收支平衡追逐获益是企业的天性。

自存脐血可以自救,捐赠脐血可以救人。从广东脐血库给出的数据可以看出,目前自体库的使用率是3/10000,而公共库的使用率是458/10000。相比之下,公共库的意义毋庸置疑。

有业内人士指出,脐血行业之所以这么混乱,“是因为顶层设计没有做好”,说得一针见血。和医院“以药养医”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弊,卫生部门不投入,仅仅依靠市场,要实现公益性和盈利性相平衡,无疑是道超难的奥数题。(

记者严慧芳)

花大钱存脐带血 到底有没有这个必要?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