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个瓜果缤纷的季节,但是对糖尿病病人来说却是个极大的诱惑与挑战。不吃很难、吃了又怕,万般纠结加上负罪感严重,让一件本该美好甜蜜的事儿变得“复杂”起来。

为啥吃水果血糖升得快

专家指出,糖尿病病人选择水果,其目的在于摄入无机盐、微量元素和维生素、膳食纤维等有益物质,同时避免摄食过多的热量。

可是,“糖友”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吃水果,血糖升得很快,超过吃米饭、馒头等淀粉类食物。这是因为后者是大分子的碳水化合物,需要被肠道的酶分解为单糖主要是葡萄糖,小部分为果糖和半乳糖,才能穿过小肠黏膜吸收入血,这个消化过程需要一定时间,所以血糖会逐渐升高,给机体分泌胰岛素降糖预留时间。而水果中所含糖分本身就是小分子物质,不需要很多分解的步骤,甚至是葡萄糖可以被直接吸收入血,所以血糖升得很快,而糖尿病病人的胰岛素分泌能力有限,分泌的速度和质量都不能满足降糖的需要,导致血糖迅速升高。从这个角度来说,吃水果后的血糖能够间接反映糖尿病病人的胰岛功能,血糖升得越高,胰岛功能越差。

误区一:不甜的水果不升血糖

糖尿病的饮食管理遵循总热量控制的原则。因为脂肪提供的热量是糖和蛋白质的2.25倍,所以富含脂肪的水果,即使口感不甜,但热量很高,照样升血糖,并且非常持久。由于脂肪吸收较糖分慢,所以血糖升高会缓和一些,特别容易被忽视。代表水果是榴莲、释迦果、香蕉等。如果吃100克左右的上述水果,需要增加1个小时以上的散步时间,才可能消耗掉摄入的热量。

误区二:酸的水果糖分含量少

水果中糖分含量大,含糖量一般在l0%~20%之间。水果成熟度越高,含糖量亦高。超过20%含糖量的有枣、椰子、香蕉、大山楂等鲜果;含糖量较低的鲜果有草莓、柠檬、梨、桃等。水果的甜味主要和糖的含量有关,此外还受果实中酸度影响,酸味大,口感甜味就小。所以,酸的水果,并不一定含糖量就少。

误区三:甜的水果升血糖很强

糖类是天然甜味剂,蔗糖、麦芽糖、乳糖、果糖、葡萄糖,都能产生甜味。单位时间内升血糖迅猛与否,主要取决于食物中蔗糖、葡萄糖的含量和浓度,尤其是葡萄糖。果糖进入体内需要进一步代谢,并不直接升高血糖。

品种不同,水果所含糖的种类也不尽相同,如苹果、梨等含果糖较多;柑橘、桃、李、杏含蔗糖较多;葡萄含葡萄糖较多。因此,葡萄不管多酸,所含糖分以葡萄糖为主,升血糖作用很强。而反之,西瓜94%是水分,糖分是果糖为主,升血糖作用并不强。进食西瓜血糖明显升高,往往是不知不觉吃得太多了。如果糖尿病友,像吃苹果和梨那样控制西瓜的摄入量,血糖升高其实并不明显。荔枝也是同样的道理,含糖量高达16%,但也是以果糖为主,所以只要控制总量,其实血糖能够保持稳定。

但高尿酸血症痛风者要注意了,果糖能够升高尿酸,等同于啤酒的效果,这类水果要少吃。

误区四:吃水果吃皮有营养

水果皮是水果中膳食纤维最丰富的部位,削皮就相当于损失了很多膳食纤维。理论上应该吃皮,但是这些水果皮上的农药用清水冲洗很难清洗干净。2015年“世界卫生日”的年度主题为“从农场到餐桌——食品安全,人人有责”,在发布年度主题时,世界卫生组织专门针对中国给出了建议:对根块类蔬菜和水果要彻底削皮,对叶菜和水果在烹调食用前要用安全的水浸洗。所以建议大家,非有机水果,还是削皮吃安全。

误区五:吃水果不监测血糖

糖尿病病人理想的血糖控制是全天24小时血糖正常化或者接近正常化,这就离不开血糖监测。很多病友只在早晨监测血糖,很少监测餐后血糖。或者仅仅监测进正餐以后的血糖,很少关注吃水果以后的血糖变化,缺乏关于自己的第一手资料,

由于每个人消化能力不同,胰岛功能不同,用药也不同,所以处理水果的能力也不同。实践出真知,只有多测血糖,才能知道吃哪种水果,多少量是适合自己的。所以,吃水果前,最好上网查查水果的脂肪含量、富含哪种糖分,对其升血糖能力有个初步评估。吃水果后多监测几次血糖,做到心中有数。(杨欢 王亚茹)

厘清几个误区 “糖友”也可心安理得吃水果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