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国中医药报社主办的“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传习班举办,图为学员在老师的带领下练习。田雅婷摄/光明图片

严蔚冰是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代表性传承人,他强调,患者想要痊愈,自身一定要有所作为。医生负责的吃药打针是由外而内给予帮助,我们自身也应积极运用导引由内而外配合治疗。中药讲究药性归经,如果患者能在吃药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导引相应经络,则能有助于将药性引至病灶,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健康谈】

中国古代的文化未必皆宝典,但越千年传承而应用至今者,必是精华。治未病是我国中医药文化与哲学思想精髓之所在,其核心内容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中医导引学通过调身、调息、调心,以达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目的。千百年来,导引法都是中医治未病的主要手段,也多与其他治疗方法配合,起到里应外合、事半功倍之效。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大中型城市,长期快节奏、高强度的工作生活,使人们常处于亚健康状态。若能坚持练习导引,则可及时消除疲劳,强健体魄。

《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记载着中医五大技术体系,即九针、灸焫、砭石、毒药、导引按跷。其中,九针、灸焫、砭石、毒药四法为外援法,由外而内,唯独导引是自主的内援法,由内而外。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是中医导引学经典,传承至今已近1500年历史。该法以《易》为哲学基础,《素问》《灵枢》为理论指导,通过伸筋拔骨、吐故纳新、守中致和,达到强筋壮骨、固摄精气、濡养腑脏、涵养心性的效果。

易筋经是神秘内功吗

很多武侠小说里都曾提到过《易筋经》,并称其为最强内功或盖世无双的神功。其实,《易筋经》是我国古老的中医导引养生经典之一,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是其实修方法。

“易”者,改变也;“筋”者,指经筋,也就是人体十二经筋;“经”者,通“径”,方法也,亦指经典。十二势导引法则是与十二经筋相应。

《易筋经》有很多版本,由于传承的不同,其内容也各有侧重,但其主旨和而不同。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源自古代衙门藏版,其易筋导引动作古朴、精练,核心技法保持了古本之本真性,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来看,有着完整的文化内涵,其独创的理论、技法和辅助方法,是一部完备的养生经典。

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动作主要由“肢体规范”和“仿生运动”两大部分组成,其修身机理源于养生学“聚精、养气、存神”这三要素,具有“调整呼吸,提高人体代谢功能和免疫功能;调整体形,一张一弛,消除人体生理障碍;调整意念,消除人体心理障碍”三大显著功效。

经筋与健康息息相关

练习易筋经为什么能强身健体?其依据和原理又是什么?

《易筋经·总论》认为,人的日常行为和身心健康,都与人体的经筋息息相关。如论曰:筋弛则病,筋挛则瘦,筋靡则痿,筋弱则懈,筋缩则亡,筋壮则强,筋舒则长,筋劲则刚,筋和则康。因此,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就是以疏导人体的经筋为抓手,舒展肢体筋骨,调和脏腑气血,降低人体重心,从而使精力充沛,提高自身免疫机能。这也是《易筋经》中特有的易筋理论。

另外,《易筋经·膜论》是《易筋经》的三论之一,《膜论》认为,人体内包着骨头衬着肉的这层骨膜,是导引的主要对象。导引动作的伸筋拔骨,其实就是为了刺激骨膜,通过导引经筋的同时刺激骨膜,当骨膜不断重复得到锻炼后,筋骨就会强壮。现代运动生理学研究也表明,骨膜确实对运动系统康复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可以认为,《易筋经》是一部旨在通过系统化针对性锻炼,来改变我们自身身心状态的导引养生学经典,是一套人人都可以学会的导引方法,也是自我认知的一条途径。

长期练习能祛病延寿

祖国传统医学的精髓即“生命整体观”,作为古老的中医导引学经典《易筋经》,更是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十二经络为人们熟知,经筋系统则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势导引法”与人体十二经筋逐一相应。通过疏导经筋,影响经络,促进气血循行,从而濡养脏腑,达到固本内壮、扶正祛邪的效果。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将人体的生命基本形态——“升”“降”“出”“入”贯穿始终,通过分筋导引来逐步调节人体十二经筋,上举、下蹲、伸展、开合、屈伸呼吸,其基本作用是伸筋拔骨、吐故纳新,以达到舒筋活络的功效。“伸筋拔骨”可使肌肉、骨骼、关节、经筋在松紧交替的导引中得到有意识的拉伸、收缩,缓解和调节经筋和神经。“吐故纳新”则是排浊留清的过程,通过此法迅速将体内浊气排出,同时吸入清新的空气。如此则气血和畅、头脑清醒,增强对环境的适应力。

若能每天坚持练一遍易筋经十二势,就如同每天为自身十二条经筋做一次卫生,因此,古时亦称导引术为“卫生术”。如此日复一日,周而复始,清洁内环境,自能祛病延寿。(作者为上海传承导引医学研究所所长 严蔚冰)

易筋经如何实现“治未病”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