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就迎来了处暑节气。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马冠生指出,处暑的“处”是指“终止”,处暑的意义是“夏天暑热正式终止”。
处暑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即将结束,将迎来秋高气爽的好天气。我国素有“处暑寒来”的谚语,处暑节气处在由热转凉的转换时期,因此我们的饮食、起居也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
随着天气转凉,很多人会有懒洋洋的疲劳感,早上不爱起,白天不爱动,这就是“秋乏”。因此这个时节要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还要天天运动。处暑后的气候变得干燥,容易出现“秋燥”,在饮食上应以清淡为主,新鲜蔬菜和水果不可少,蔬果中含有大量的水分,每天吃点水果有利于防“秋燥”,梨、瓜类都是不错的选择;不宜食用辣椒等辛热食物,更不宜吃烧烤等食物。
马冠生指出,处暑节气还可以通过喝粥来补充水分。首先,粥大都是以米、面、杂粮为原料,符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谷类为主,粗细搭配”的原则。其次,粥的包容性强,想来点“腥”,鸡鸭鱼肉蛋奶都可以加进去;想吃清淡的,可以加蔬菜、水果等;想“炫富”,可以加海参鲍鱼山珍海味;想“平民”,加地瓜山药土豆;还可以任意组合,很容易实现食物多样。其三,用来煮粥的杂粮,一般不需要研磨加工,谷类表层所含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和膳食纤维都可以全部保留下来,避免了营养物质的流失。(记者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