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衣服的变迁史来看,茹毛饮血时代的衣服除却御寒与遮体之功能外没有任何意义,但随着文明的进步,衣服则上升到“礼”与“利”的高层次,所谓的“礼”即是身份的象征,同时更是教养的象征;而“利”则是利己,即健康之需求。
人说“闻香识女人”,那见衣是否也可以识女人呢?毕竟如果只将衣服当作是展示女性风姿的附加物过于浅显,因为从穿衣还可以看出女性的学识、情怀和文化的承载。
初秋已至,夏季的燥热仍未褪去,此刻穿着高领无袖夏衣穿行在闹市的我无疑是个怪物。到底是冷?还是热?
这件购于N年前的衣服如今穿起来依旧会惹来“非议”,或是质疑我的审美,或是质疑我对温度的感知力,但此时此刻,我无比庆幸自己拥有一件夏季能够护着脖子的高领衣。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秋季是我的灾难季,我的身体就像是与秋季有个雷打不动的约会,只要一入秋,咳嗽、喷嚏、流鼻涕就会接踵而来,严重时更会导致我无语失声。虽然在我的百般调试下,如今的身体已没有了以往的病态,但今年秋季以往貌似已被解决的底层病症再次涌现而出。理智上我坦然接受,甚至心怀欢喜地接受病症的出现,因为这预示着我的身体距离我所期望的方向越来越近;但情感上我害怕它的出现,因为恐惧,恐惧它带来的惊人不适。但当病症出现时,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接受,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缓解。
于是,前一晚,我请老公帮我在咽喉部位拔罐一小时,艾灸一小时。经过两个小时的治疗,第二天清晨的我清爽了很多,但也被咽喉处两个红到发紫的圈圈吓到:一是被身体内隐藏的湿、火之盛所吓倒;二是,顶着这样的圈圈去学习厨艺我是办不到的。披丝巾固然是个不错的主意,但厨艺操作时丝巾会令我手忙脚乱,而且严实地裹住脖子实在也不是初秋之首选。左思右想后,还是穿汉服吧,对,就是它了。既能隐藏治疗后的创伤,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空调阴风的侵袭,那一刻,我对拥有这样一件夏季的高领无袖衣欣喜不已。
对于穿衣,我一直走着所谓的自我路线——只相信自己的路线。年轻时秉承“露”,露背、露腰……他人“小心寒气入侵”的良言怎经得住美的诱惑;等岁数大一些了,以前的“美”都以“病”的姿态返还,于是我转而开始了小心翼翼的“护”,脖子、肚脐、脚都是防御之重点,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季。
护肚脐是非常容易做好的,以往我的“露”多少有点少年不知羞滋味,如今只要回归正常人的正常装扮即可;穿袜子在他人眼里已属异常,39度的高温下我仍旧会穿一双薄丝袜,仍旧会穿一双护脚跟护脚趾的船鞋。古人认为,人有四根,“鼻根,苗之根;乳根,宗气之根;耳根,神机之根;脚根,精气之根”。说明鼻、耳、乳仅是人体精气的三个凝聚点,而脚跟才是精气的总集点。中医还有句话:“头对风,暖烘烘;脚对风,请郎中”,由此可见脚部保暖是多么重要。
而护脖子绝对是另类。对于“美”古今已有了完全的不同:身段的展示、袒露的程度是今人对美的定义;而在古时,对于美,人们追求的是内在的美、健康的美。从春秋战国时的“胡服”“深衣”到民国时的“旗袍”,无论服装进行了怎样的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衣领——几千年来高高的支撑着人体除头部外的最上端,翻阅各类关于服装的书籍时,总有一种感觉,那挺立的衣领就像中国人的筋骨——“弯而不折”。其实,从衣服的变迁史来看,茹毛饮血时代的衣服除却御寒与遮体之功能外没有任何意义,但随着文明的进步,衣服则上升到“礼”与“利”的高层次,所谓的“礼”即是身份的象征,同时更是教养的象征;而“利”则是利己,即健康之需求。
酷爱中国风的我这些年来一直追求“还原”,所谓的还原绝不是一味的追求复古,而是对古人生活方式的向往,家中有很多件汉服,无一例外的是一字袖,高领。一字袖有一种束缚中的洒脱和自由,而高领则是张扬着挺拔和保护。脖子是人体一个非常重要却常常又被忽略的部位,它一面是咽喉,是人体一大“命门”;脖子后端还有被中医称为“阳中之阳”“诸阳之会”的大椎穴。这两处一旦受到风寒、湿邪的侵入都会给身体造成伤害,而高高的衣领则像是个屏障,对前侧的咽喉和后侧的大椎起到了保护作用。
披肩在某种程度上对大椎也起到保护作用,但披肩更像是一种仪式,更像是别人眼里的靓丽。如果可以,我更希望自己能拥有一件云肩。且不说云肩的历史年龄与服装相等,从实用角度讲云肩更像是现代的披肩,是为服装锦上添花,但因其秉承着中华“天人合一”“天圆地方”的文化,以包容的方式绚烂在女性脖间。实在无法想像不受约束、恣意滑落的披肩在身女子的做女红、贴花黄、赏花赏茶赏月、荡秋千是怎样的应接不暇,而披着云肩的女人则是那般的怡然自得,乐在其中。
既令女子风情万种、又对身体呵护入微的云肩如今已成锁在奶奶衣橱下的老物件,很难寻觅其中,虽心有遗憾,但我仍为拥有一件可以保护自己的汉服而开心。人说“闻香识女人”,那见衣是否也可以识女人呢?毕竟如果只将衣服当作是展示女性风姿的附加物过于浅显,因为从穿衣还可以看出女性的学识、情怀和文化的承载。( 张鲁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