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最后几天,里约奥运金牌选手应邀访问港澳地区,再掀追星热潮。在澳门举行的“国家奥运精英运动员与青年有约”活动上,为中国女排攻下夺金最后一分的美女队长惠若琪的发言,引得观众激动。当惠若琪实现梦想,用一个机智果断的“探头球”帮助女排时隔12年重登奥运之巅时,她战胜的不仅仅是心脏病,还有身上的七颗钢钉。原来,2010年八月的一场比赛中,惠若琪一个飞身救球扑倒在地,却长时间没有站起来。惠若琪的左肩脱臼。为了能够继续打球,惠若琪选择在左肩打入7枚钢钉。

女排队长为何会因扑救球而导致肩关节脱臼?广州日报记者请教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李卫平教授。他指出,与专业运动员相比,普通人更容易患上“排球病”。

专家析因:

跳起击球、扣杀容易伤肩关节。

肩关节脱位主要指的是肱骨头与关节盂之间的脱位,它包括前脱位和后脱位。肩关节脱臼主要由于外伤引起,包括运动伤、车祸伤以及任何让肩关节超过其极限活动范围,引起的关节盂唇及关节囊复合体撕裂的损伤。

肩关节脱位是全身关节最常见的脱位,约占40%以上,而运动创伤通常是肩关节脱位的高发病因,约占20%以上,常见脱位的动作包括极度外展、外旋或单纯极度外旋,类似于打排球时跳起击球或羽毛球类的扣杀动作。正因为如此,肩关节脱位有时会被人们称为“排球病”。

高危人群:

关节先天松弛者更易肩关节脱位。

其实,和运动员相比,普通人更容易得“排球病”。李卫平教授解释说,像惠若琪这样的专业运动员,通过训练后,三角肌较发达,发生脱位的概率并不高。“普通人的三角肌不够发达,当遭遇激烈运动、车祸及暴力伤时,都极易引发肩关节的脱位。” 李卫平教授分析,性别、年龄、关节先天松弛、从事的运动类型和运动水平等都是肩关节脱位的高发因素。

年龄小于40岁的男性人群,其竞技体育类型和水平相对较高,所以发生脱位的概率也会上升。

关节先天松弛可以作为独立的肩关节脱位因素来解释普通人因低水平的体育运动诱发脱位的现象。

肱盂关节是肱骨头与肩胛骨盂臼之间的滑膜性接联,旋转动作与其相关。业余爱好投掷运动的竞技体育类型的普通人群,诱发肱盂关节脱位的概率明显上升,而高强度竞技水平的运动,是肩关节脱位的高危因素,如篮球、羽毛球、体操的单杠、双杠等。运动中跌倒时上肢伸直支撑着地,也容易出现肩关节脱位。

紧急处理:

初发脱位到复位,别超过24小时。

李卫平表示,发生肩关节脱位时,患肩出现疼痛、肿胀、活动障碍,出现“方肩”畸形、手不能触碰对侧肩部等情况后,最好在第一时间到医院并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复位,一般初发脱位到复位的时间不要超过24小时,不恰当的自行复位或者置之不理,极易引起骨折或陈旧、锁定型脱位,给后续治疗带来麻烦。

解决办法:

取决于病人的年龄及体育活动水平。

肩关节脱臼该怎么治?得先问问体内的“洪荒之力”。李卫平说,治疗方案的制定,取决于病人的年龄及体育活动水平。

如果病人年龄已经超过40岁、运动水平的下降,其对肱盂关节的活动要求不强烈,则可以采取保守治疗方案。但要排除其他因素引起的肩关节脱位,例如肩袖撕裂或骨折等。

对于年龄小于40岁的年轻人,因其还处于“生命不息、折腾不止”的阶段,不少人对运动水平有较高追求,一般在初发脱位后再次引起脱位的概率会明显上升,所以通过手术治疗肩关节脱位是有必要的。微创关节镜治疗肩关节脱位,可以满足初次脱位、年轻病人的要求。

专家提醒:

不恰当处理,可能“习惯性脱臼”。

如果肩关节复位后,又脱臼了,怎么办?

李卫平教授说,通常发展到习惯性肩关节脱位共有三个阶段,也就是初次脱位——复发性脱位——习惯性脱位。

不恰当地处理初次脱位会引起复发性脱位,常见的不当处理是患肩脱位复位后没有进行合理的固定制动。

对复发性脱位,如果不进行手术干预,那么极易发展为习惯性脱位。

习惯性脱位一般指手臂在活动到某角度时就发生脱位,而这种类型的脱位常常已经伴随着关节盂唇及关节囊严重撕裂、退缩或者缺损,以及关节盂和肱骨头的骨缺损。这个阶段的肩关节脱位,需要通过CT检查确定骨缺损的程度后,才能知道是否可以通过微创关节镜方式完成对脱位的修复。

恢复运动:

手术后何时运动由“医生说了算”。

李卫平教授指出,通过微创关节镜手术修复肩关节脱位引起的关节盂及复合体的撕裂,通常需要对肩关节4到6周的肩带固定,期间需要做耸肩、屈肘、屈腕、握拳等肌肉训练防止肌肉萎缩,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松解关节改善关节活动度。4到6周以后开始三角肌、二头肌及肩袖肌肉的等长训练。

先天关节松弛的病人,术后通常在肩带固定6周以后才开始被动松解关节改善关节活动度并开始肌肉的等长训练。

不管怎么样,术后的康复训练需要严格在手术医师的指导下完成,不要自行进行康复训练。否则,可能引起手术修复失效,再次发生脱臼。

(广州日报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王海芳)

(医学指导: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 李卫平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