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环境污染、个人不健康生活方式等因素的持续影响,我国癌症总体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防治形势十分严峻。近日,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研究员邹小农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控制癌症必须关口前移,预防先行,控制感染,远离致癌物,改变不良的生活和行为方式。

预防是控制恶性肿瘤的重要环节

2016年,可以说是全球进入精准医疗新时期的第二年。作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类疾病,癌症防治难度大,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是导致我国居民预期寿命受损、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疾病。从近日由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癌症基金会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肿瘤预防与控制专委会承办的中国慢性病大会肿瘤预防与控制分会上传出的消息显示,当前,我国与感染相关的肿瘤问题仍比较突出。如肝癌在国际上发达国家很少见,在我国,肝癌仍是位居第三位的恶性肿瘤。此外,肝癌的早期症状不典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肝癌的诊治技术水平有待提高,能及早发现的早期肝癌不多,晚期病例的治疗效果不佳,从而成为长期以来在控制肝癌上难以逾越的世界性难题。

邹小农表示,预防是控制肝癌等恶性肿瘤至关重要的环节。有关肝癌病因的研究有很多,在我国的人群研究发现,肝癌的发生与乙型肝炎感染、酗酒、食用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如发霉的花生、玉米等有关。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研究证实,通过给予乙肝疫苗接种,已看到在年轻人中可以降低肝癌发病率的初步结果。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癌症是可以预防的,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而治愈的,并可以通过适当治疗延长生命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并将癌症这一致命性疾病变成“可防可控”的慢性病。

对此,邹小农表示,“慢性病”是指非传染性的,从接触致病因素到出现临床病症要经历较长时间的疾病,癌症属于这一类;“可防可控”,则是指可以通过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改变或减弱与发病有关因素的影响,因而疾病的发生可得以预防。

“关键在于致病因素被有效控制,不能起到致病作用。比如,吸烟可引起肺癌等疾病,控制吸烟就可以预防或减少与吸烟相关疾病的发生。这一点在很多发达国家已得到证实。如美国男性的肺癌从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呈上升趋势,到90年代进入拐点,然后进入下降期,目前呈持续下降趋势。这与美国男性吸烟率大幅下降有很大关系,同时也带动美国癌症总体水平的下降。肝癌是发展中国家较常见的癌症,早期肝癌的生存率较高,我国肝癌的平均生存率为10%。这是因为大部分肝癌病例在诊断时已是晚期,难以治愈。”邹小农说。

继续推进全国肿瘤登记系统建设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随着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的召开以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出台,健康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据了解,为加强肿瘤防控,我国正在全面推进全国肿瘤防治体系,完善肿瘤登记报告系统,全方位掌握癌症的发病和死亡情况。

邹小农表示,我国的肿瘤登记工作起步较早,如上海市1963年就开展了人群肿瘤登记工作,至今已有50多年。国家层面的肿瘤登记工作,自从2002年成立了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后,在国家卫计委(当时的国家卫生部)支持下,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契机。由国家财政支持,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全人群肿瘤登记工作。

“但我国的肿瘤登记系统目前仅覆盖部分人口,产出的肿瘤登记数据来自16%的人口地区。也就是说我国80%以上地区,仍缺乏准确的肿瘤发病和死亡数据。2015年,国家癌症行动计划将扩大肿瘤登记覆盖范围作为行动计划中的一项重要目标,大力推进全国肿瘤登记系统的建设。但此工作仍面临基层医疗机构对肿瘤的诊治力量薄弱、肿瘤信息不完整、准确度需要提高、登记工作需要加强培训等问题。”邹小农说。

那么,从个体层面来说,如何加强肿瘤防范?

邹小农表示,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个人健康做支撑,离不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实际改善。大多数变化对于健康是好的,如食物丰富,减少营养不良;经济水平提高,增强购买力;交通便捷,消耗体力小;生活舒适,寿命延长等。但也存在对健康不利的影响因素,如脂肪、热量摄入过多,增加代谢性疾病发生;运动减少,肥胖人群增加;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情绪和心理失衡容易频发等。这些都需要通过学习提高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摒弃不良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从而预防疾病发生。

(记者 刘映)

肿瘤防治关口前移 防感染更需重视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