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医大代谢病医院院长陈莉明陈莉明 (图片来源:天津日报)

基层是糖尿病管理第一道防线

天津医大代谢病医院院长陈莉明说,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的糖尿病防控形式异常严峻,长期血糖控制不达标,最终将导致各种类型的急慢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脑血管病、冠心病、糖尿病足等,长期发展还会出现失明、肾衰竭、脑梗死、心肌梗死、足部坏疽进而出现致残、致死等严重问题,势必造成个人及社会沉重的负担。目前仍然缺乏糖尿病并发症治疗的有效手段,而且一旦形成基本不可逆,现在的治疗措施仅能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解决糖尿病重点在于有效的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能预防并发症的进展,单纯依靠大型三甲医院难以解决日益增长的糖尿病患者的诊疗需求,因此基层才是糖尿病管理的第一道防线。

定期随诊降低糖尿病肾损害

医大总医院肾内科主任林珊说,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病是影响全球公共健康的两大疾病,随着糖尿病发病率不断攀升,糖尿病肾病也跃居成为终末期肾脏病主要病因,在我国百万透析病人中占第二位。糖尿病肾病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约占40%,与心血管并发症及死亡率密切相关。糖尿病友要定期随诊,降低糖尿病肾损害,使病情在不同阶段得到合理治疗。

糖尿病肾病是长期潜伏的疾病,进展分成5个阶段:从得病初期无症状,到逐步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持续大量蛋白尿直至出现肾功能衰竭并进入透析行列。

微量白蛋白尿是诊断糖尿病肾病标准最重要的指标,同时要监测血肌酐,评估肾功能。应当注意,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就一定存在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患者可以合并存在其它肾炎和肾病,治疗方法不同,肾活检病理是正确诊断的重要方法。

早期严格控制血糖对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有重要意义,应根据肾功能状态选用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肾功能衰竭病人特别注意剂量,避免低血糖加重心脑血管损害,同时还必须重视综合治疗血压蛋白尿等。在糖尿病患病早期,尚未出现任何临床症状时,肾脏损害就已开始。高蛋白饮食会进一步导致肾脏负担加重,对防治糖尿病肾病是非常不利的。因此,糖尿病患者应适当限制蛋白入量,到肾功能不全期更应限制蛋白入量。

糖尿病坚持用药是关键

天津市一中心医院药剂科副主任徐彦贵介绍说,糖尿病的治疗包括控制饮食、运动治疗及药物治疗,在采取控制饮食、运动治疗的同时,坚持用药是关键。

在用药过程中患者应注意:遵医嘱用药,不要随意改变药物的剂量;记住用药时间按时用药;不要漏用药物,如出现漏用不可随意补用,应咨询医生或药师;用药后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低血糖;注意药物相互作用,不要随意自用药物;应定期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情况,由医生调整药物剂量。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有亮点

天津市中医一附院内分泌科主任吴深涛介绍说,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已有几千年,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时期,属于“消渴”、“脾瘅”、“肥胖”等范畴。面对糖尿病,中医既有“防”又有“治”,具有其独特优势。“防病”体现在中医从治未病的角度,运用中医中药、饮食运动及心理疏导等方法,调节失衡体质,使糖尿病高危人群晚发病、不发病。“治病”是从恢复机体脏腑功能,调节血糖,使之达到适应性平衡。更为重要的是,运用中医特色诊疗技术,如中药内服、针灸和穴位敷贴等,对糖尿病常见的各种血管神经并发症有突出疗效,能够很好缓解临床症状和延缓并发症的进程,这也是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的一大亮点。

糖尿病是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

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内科主任丛洪良说,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10年内心血管事件的危险与冠心病相当。国内研究表明,冠心病人群中高血糖的比例约占80%,而糖代谢异常出现在心血管病发生之前,8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事件。

糖尿病可通过许多途径侵犯心血管,包括冠脉病变、神经病变、心肌病变和心脏微循环受损等。糖尿病患者更多的是隐性心肌缺血,即没有症状的心肌缺血。其冠心病程度较重,病变范围更广、心肌受损害更深。不稳定性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糖尿病病人预后比平常人更差。且心梗后心衰或左心室功能不全发生率较高。糖尿病患者心梗发生率比平常人高1~4倍,女性尤然,且无痛型心梗比例更高。

所以及时发现并规范处理高血糖和全面、有效地控制糖尿病患者个体危险因素,是有效防治心血管病并发症,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与死亡的关键。

糖尿病脑血管并发症不容忽视

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安中平说,由于血糖的增高,糖尿病患者各个脏器系统会出现多种病变,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心脑血管并发症,这些疾病可能造成严重的功能障碍,甚至直接致命。

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同时,体内还存在着脂代谢紊乱,一方面血液中的各种杂质以斑块的形式沉淀在血管壁上,使血管硬化且变得脆弱,另一方面由于高血糖和高血脂使血液粘稠,血管容易堵塞。因此,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较普通人更早、更重。

心脑血管疾病防大于治,糖尿病患者首先要做到低盐低脂饮食,根据血糖水平确定营养均衡的健康食谱,同时进行散步、慢跑等适量运动,保持平静乐观心态,并到正规医院按医嘱进行有效的药物治疗。

糖尿病患者每年要看

1-2次眼科医生

市眼科医院院长汤欣介绍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眼科常见并发症之一。糖尿病病程在5-10年以上发生眼底病变的约占50%以上,特别是在血糖失控的情况下。随着病程的延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成为中老年人致盲的一项最常见的原因。同时糖尿病还可引起白内障、青光眼、角结膜病和眼肌神经的麻痹。在日常门诊中,常会发现有的糖尿病患者因严重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而致视力残疾,甚至失明,治疗难度相当大,预后不良。因此,提倡糖尿病患者不仅要定期去看内科医生,而且要每年去看1-2次眼科医生。这样,不仅使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得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而且可改观。

防治糖尿病引起的眼部并发症,首先要治疗糖尿病,将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这是根本;再进一步讲,病人一定要遵守糖尿病治疗的五条原则,即,饮食的控制;适当的运动;按时按量服药;增加爱眼、护眼的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自我监测。做到了这五条,血糖才可能控制好,且不易出现眼底并发症。血糖控制的好坏与眼部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有直接关系。有的患者有眼内出血,长期服用中药,中药有助于眼内出血的吸收,但不能阻止眼内病变的进展。资料表明,口服降糖药物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达24%,20年以上者高达60%;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达30%,20年以上者高达84%;为此,再次强调必需结合进行眼局部治疗。

重视筛查降低

妊娠期糖尿病危害

天津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妇保科主任董玲说,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才出现的糖尿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膳食结构、生活方式的改变,加之妊娠期存在生理性的胰岛素抵抗及孕期过度补充营养、运动减少等原因,妊娠期糖尿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妊娠期糖尿病可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早产、巨大儿、胎儿畸形等发生风险,是常见的产科高危因素之一。该病可以通过筛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降低对母儿的危害。筛查流程为,孕妇在怀孕24-28周到辖区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空腹血糖初筛,初筛值异常时再做进一步检测,以便明确诊断。

(记者 

徐杨 曲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