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是中国第11个预防出生缺陷日
据澎湃新闻报道,“强制婚检”自2003年转换为“自愿婚检”后,婚检率迅速降低、出生缺陷率不断上升是不争的事实。
为此,国家卫计委联合中国残联开展2016年出生缺陷预防宣传周,以期宣传普及出生缺陷防治知识,动员全社会更加关注和支持出生缺陷防治工作。
曾在2015年两会期间提交相关提案的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授葛均波则认为,应当考虑建立“自愿与强制相结合,自愿与免费相结合”的婚检机制。
出生缺陷占婴儿死因19.1%
出生缺陷指婴儿出生前即发生的身体结构、功能或代谢异常,通常包括先天畸形、染色体异常、遗传代谢性疾病等,目前已知病种多达8000到10000种。
2016年6月8日,国家卫计委就我国第五次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结果举行发布会。国家卫生计生委妇幼司司长秦耕在发布会上曾表示,估算全国每年新增出生缺陷约90万例。
“2003年实行婚前医学检查制度前的出生缺陷总发生率127.79/万(出生缺陷比例3%);到了2007年,增至147.94/万(出生缺陷比例4%)。2012年国家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2012)》中发布的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153.23/万(2011年),出生缺陷的比例为5.6%。”
葛均波指出,由此计算,出生缺陷的比例10年中翻了近1倍。2007年中国每年新增缺陷儿为20万例左右,而2011年这个数字已涨到90余万例。在婴儿死因的构成比里,出生缺陷已由2004年的第四位上升到2012年的第二位,占死因的19.1%。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 “行动计划”)提出,在未来5年内,通过有效控制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防控疾病致残、减少伤害致残等具体行动,有效减少和控制我国人口从出生到老年每个阶段的残疾发生、发展。
《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婚前医学检查,实施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做好产前筛查和诊断。其中,婚检又被称为防治出生缺陷的第一道关,但婚检率的持续走低,让第一道关失守。
婚检率低位徘徊北京2015年仅9.44%
2003年10月1日,新《婚姻登记条例》确立“自愿婚检”原则,取代此前的“强制婚检”。新原则的深意在于:结婚是个人权利,个人健康、生理特点属隐私。
但“自愿婚检”制度确立后,“婚检率骤降、新生儿患病率升高”成为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
据新华社2016年4月份的报道,2003年新的婚姻登记条例实施后,强制婚检取消,北京、广州等城市的婚检率由此前的超九成,降到如今的不足一成。
以北京为例,目前北京市已全部实施免费婚检,但婚检率始终在低位徘徊,2015年婚检率仅为9.44%。
与此同时,出生缺陷和疾病检出率却在升高。
“这么高的出生缺陷率,不仅对于一个家庭,对于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都是巨大的损失”,葛均波认为,卫生部门应该尽快调整婚检制度,建立“自愿与强制相结合,自愿与免费相结合”的婚检机制。
葛均波表示,待婚男女应该加强对婚前医学检查重要性的认识,卫生部门也应该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公众充分认识到遗传性疾病和出生缺陷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