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9月22日电 (高奕楠)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症日”。有媒体报道,目前我国约有800万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且以每年约30万以上的新发病例在递增。随着中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痴呆症已严重威胁着国人健康和家庭和谐。

20日,山东省立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杜怡峰教授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表示,阿尔茨海默症(俗称痴呆症)的病人在发病初期会出现记忆力衰退、思维迟缓、容易迷路等症状,但是由于患者还保持一定的社交能力,所以患者本人和家属往往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些症状都是自然衰老的正常表现。事实上,老年痴呆症发病时隐匿,病情持续进展,只有尽早干预,才能有效延缓老年痴呆症的进展,改善患者的晚年生活质量。

老人健忘≠换上痴呆症

在我国人们对于阿尔茨海默症及其症状表现存在认识误区,这就导致患病人数非常多,但是早期去就诊的人数却相对比较少。杜怡峰指出,人们容易混淆由于由年龄增加造成的良性记忆力下降,多表现为忘事,但是过后可以回想起来。这种记忆力下降发展速度缓慢,且对于生活和社交能力没有太大影响。然而,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病人,记忆力下降得非常快,而且这种下降对于生活的影响非常大。随着病程的发展,原来的一些能力,社会能力、家庭生活能力会逐渐逐渐丧失,例如,最基本的刷牙、洗脸、梳头,或者一些原来比较熟悉的工作,病人都会逐渐地做不好了,或者不会做了。

警惕家中老人脾气变差 早期症状不易发觉

当发现家中老人出现记忆力下降导致生活能力、社交能力减退时,就要及早带老人的去医院检查。杜怡峰特别提醒,有些老人表现为脾气变差,或者原来开朗的一些老年人变得不愿意出门了,不愿意跟人接触时。还有一些老人表现为原来语言能力很好,变成要思考好长时间也想不出怎么表达出来。往往,这些早期的症状比较隐蔽,需要家人对老人细致的、细微的观察才能发现。

据介绍,患病早期最突出的症状是出现记忆力损害、失语等症状,接着就是定向、计算、理解判断方面都会逐渐逐渐出问题。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能力也会逐渐下降。后期,病人还会表现出一些精神行为的异常,例如晚间睡眠不好,该睡觉的时候不能睡觉,另外,病人可能出现,易怒或者伤人毁物的情况。临床上也有病人表现一些非常奇特的异常的行为。

我国痴呆症发病率高 专家称与遗传有关

据杜怡峰介绍,国家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进行的有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阿尔茨海默症患病率大概在3.5%左右。阿尔茨海默病分为两种情况,一个叫散发的,一个叫家族性的。家族性的目前来看与遗传密切相关,散发性也与多个遗传因素相关。杜怡峰建议出现记忆力下降的症状之后,尽早前往神经内科、老年病科和精神科等相关科室就医。据介绍,目前一些大医院还设有记忆障碍门诊来专门诊疗记忆力下降的患者。

此外,杜怡峰建议老年人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例如早睡早起、适当增加体育锻炼,平时可以多阅读报纸和自己喜欢的杂志等。 饮食上,杜怡峰主张采用地中海饮食,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深海鱼,以及坚果。除此之外,每天再喝上一到二杯新鲜的绿茶来保持健康。

山东省立医院杜怡峰:老糊涂≠痴呆症 发病率高可遗传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