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北京日报)
我们都有“网络人格”印记
在网络时代,人们有宽松的条件,依据自己的内心活动来表达,甚至投射出自己复杂的情感。受网络生活的影响,人们或多或少都会留有网络生活下自己的人格印痕,而一些人网络生活与现实生活的人格表现完全不一,判若两人,现实中是一种人格,网络中又是一种,对此,有人甚至提出“网络人格”的概念加以研究。
人格是一个人所特有的行为模式、思考方式,不仅包括性格,还包括信念、价值观、自我观念等等。准确来说,是指一个人一致的行为特征的群集,具有稳定性、系统性的心理特征的综合。现在,网络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空间”,人们也产生了全新的应对方式,长期按照网络行为模式去组织生活、规范行为,就可能导致心理层面认知、情感、行为的模式化,形成网络生活下具有的人格特征。有些人群,如网瘾患者、痴迷游戏的人、IT从业者等,其网络印痕可能就更深。
人格是非常复杂的心理元素,操作性定义的确立很困难。从古至今,心理学家对于人格分类都有着不同的见解,存在很多的理论,而心理学家们通常只是从外在表现上概括地描述人格,广泛使用人格大五模型,包括外向性、神经质性、和善性、严谨自律性和开放性。人格的大五模型被称之为人格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这五种特质可以涵盖人格描述的所有方面。从这个角度来说,尽管网络充斥我们的生活,人格系统也会受到影响,但因为人们复杂的认知、行为活动及其人格系统,网络目前对人格系统的影响尚只是一小部分。
从网络人格不多的研究发现,网络人格通常是指那些在网络生活上表现出与现实完全不一样的人格特征,且不同环境下表现出不同的人格特点,具有稳定性、恒定性、不易变形,类似现已形成的人格类别,如多重、双重人格等。网络人格的重点似乎在于,人们为何在不同的环境下有不同的人格呈现,这类人群通常与现实脱节、情感僵硬、易激惹、注意力狭窄、固执等,解决他们因不恰当使用网络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是重中之重。
网上过于掩饰自己隐患多
“我现在根本离不开网络,工作时得用电脑,下班后忙着看视频、打游戏,还经常逛社区参加各种话题讨论。我在网上非常张扬,说的话常常也不是真心话,现实生活中的我不是这样的。网络人格和现实人格差别太大,有时感觉很畅快,有时心里很压抑,怎么会这样呢?”这个网友的困惑和面临的问题很有代表性。
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研究人员发现,现实人格与网络人格差距越大的志愿者,社会联结度越低,压力感越强,越容易焦虑和抑郁。研究人员征募了164名18岁至55岁的志愿者,让他们填写多份调查问卷,第一份评估他们的谦恭、情绪化、外向程度、亲和度和责任心,表明的是个体现实人格;第二份了解他们在社交媒体“脸书”上表现出来的上述特征,用来作为网络人格的评估;第三份评估他们的焦虑、抑郁、主观幸福感和社会联结程度。研究人员说,在脸书上真实地表现自己,不过分渲染情绪的人,产生的压力较小。而且,在社交媒体上真实地呈现自我可以产生积极的心理作用,包括增强自尊和主观幸福感、促进心理健康、减少消极情感。
此项研究中,评估在社交媒体“脸书”上表现出来的谦恭、情绪化、外向程度、亲和度和责任心等指标,代表人们在网络生活的人格评价或称为网络人格。有些人人格具有多重性,不同情况下有着不同的表现或人格倾向,很难改变,也会带来更多困扰。
“人格”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古希腊有个著名的戏剧演员,使用面具来掩饰自己的脸部缺陷,同时还通过面具来体现不同人物的性格。后来心理学家就借用“面具”一词来表示人格,意思是说,生活中人会根据社会角色的不同来换面具,这是人格的外在表现。面具后面还有个真我,即真实的人格,它可能和外在的面具截然不同。
一般来讲,网络上的自己与现实是有所不同的。网络人格更多是在主观地构建一个脱离现实的“自我”,比如现实中是中规中矩的人,很可能在网络中表现的行为是“不羁”、“叛逆”甚至“极端”。网络呈现具有匿名性、随意性、自然性、安全性、时间充裕、追求社会赞许性等诸多特点,因为避免人面对面交流,较少情感卷入,所以显然相对轻松。然而,如果网上过于追求社会赞许,掩饰性越多就与现实差距越大,越难以自然地反映真实的自我,人的焦虑体验可能就越重。
如何走出“网络焦虑”阴影
高强度地使用网络使人们很容易患上网络焦虑。网络生活一旦中断,或预期受到影响,人们就会感到无所事事、极度不适,担心漏掉重要的信息,害怕给工作带来负面影响,继而引发精神、生理上的反应,甚至出现失眠、头痛、食欲下降、焦虑等症状。短期的焦虑如同伤风感冒一样正常,对身心、生活、工作没有什么大的妨碍,而长期的焦虑会诱发疾病。合理使用网络,不被众多的信息所左右,是化解焦虑的最主要办法。你不妨试试以下这些办法:
尽量忽视焦虑帖 网络成为如今人们最好的“吐槽”空间,焦虑、怨气和怒气得到了最大的释放。买房焦虑、职场焦虑、婚姻焦虑、生育焦虑……类似的“焦虑帖”或不良情绪并不鲜见。现实压力加上人们的盲从效应,可能导致“焦虑帖”在传播过程中,问题被严重化和放大化,引发更多人有焦虑体验或出现集体焦虑,加重了“焦虑帖”网传程度。有调查表明,55.9%的人认为“焦虑帖”会降低幸福感,53.9%的人觉得它会激起更多人的消极心态和情绪,甚至有焦虑、不安体验。
看了权当没看见 身处网络信息爆炸时代,“看不见”、“视而不见”很难。这里主要的是想提醒:正视网络社会、网络使用中发生的一切合理与不合理的现状和法则,忽略那些没用的、有害的信息,求得网络使用最佳利益化。
学会取舍,不过多思索 网络信息什么都有,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不要让自己成为承载负性舆情的垃圾桶,学会选择、学会取舍,不要过多留下心理印痕。因为网络信息需要甄别,有些东西也许不能反映事实真相,过多的心理投入是不合时宜的。
(作者:北京回龙观医院徐东)
延伸阅读:
你是否患上“网络焦虑症”
如果你有如下表现,就有较高的网络焦虑的风险:
1.总要检查手机,哪怕去深山老林度假也一样。当发现没有人来电或来短信时,有很大的失落感。每天多次反复检查邮件。
2.当因为某种原因不能上网时,整个人极度焦虑难受,恨不得变成超人飞到有网络的地方。
3.下意识地登录无聊网站搜索无聊图片,不由自主、乐此不疲,喜欢享受这类肤浅的快感。
4.总是怕自己跟不上潮流,会花大量的时间去搜集一些新近流行的事情。当别人问到某个信息自己不知道时,情绪一下子就跌到谷底。
5.喜欢网络生活胜过真实的生活以及人际交往。
6.喜欢跟帖以及同人讨论无聊的八卦新闻。如果网上没有新的好玩信息出现,情绪会受到影响。
7.玩电脑游戏的时候会有一种强烈的满足感,不断延长游戏时间,但现实生活中觉得自己一团糟。
8.经常容易自我贬低、自我吹嘘,处世比较极端,不容易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