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病人,护理监测要反复抽血,能不能在血管里植个芯片,在家就能监测?
动脉有斑块,最怕它掉下来堵住血管,哪些斑块容易掉,能不能建个预警系统?
昨天,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首届创新项目大赛落下帷幕,6个创新项目获奖,这些项目都是医生围绕临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得出的成果。
“医院从创新中求得发展,老百姓也可以从创新中获益,这些项目将获得全方位培育,争取早日孵化出好项目,为人类健康作出贡献。”浙医二院院长王建安说。
让看病更精准,更智慧,是病人的愿望,也是医生们努力的方向。
肿瘤外科陈益定教授设想,开发一种可以植入血管的传感器,化疗病人可以在家监测,一旦发现某项指标变化,可以通过芯片,上传数据,自动通知医生。
血液科徐荣臻教授,找到了一种与白血病有关的病毒,以这种病毒为靶点开发药物,有望大大提高白血病的治疗效果。
放射介入科韩树高的《实时导航适形消融系统》项目获得了一等奖。“我们发明了一套导航系统,相当于长了眼睛,这样医生只要根据术前确定好的进针方向和深度,直接把针植入患者体内就可以,安全,便捷。我们又改进了针头,可以根据肿瘤形状变形,让消融更彻底,减少因为针头不匹配发生的残留。”韩树高告诉记者,这项创新已经申请专利,有望在一两年内运用到临床。
记者了解到,这次创新项目大赛的评审,除了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之外,还有资深专利代理人、投资基金企业的创投大V参与。
“在推动临床创新的道路上,如何跨越从理念、到技术、再到产品的鸿沟,是目前项目团队们最为困扰的问题。”王建安介绍,这些评审嘉宾,从专利申请、商业计划书的策动等方面,给参赛的团队提供培训和指导,希望参赛的医生通过这样的培训,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让老百姓尽快从中获益,“创新已经成为浙医二院近一百五十年历史中形成的一种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以大赛成果为基础,浙医二院成立了广济创新俱乐部,这也是一种全新的模式——医务工作者发现问题提出想法,科学家提供理论支撑,工程技术人员配合实现,企业、投资公司给创新输血,最终为人类的健康作出重要贡献。
本次大赛的“创新明星奖”一、二、三等奖将分获5万元、3万元、2万元的奖励。获奖项目的成员,都将成为俱乐部的成员,除了奖金和荣誉之外,他们还将获得持续培训辅导安排和长期创新基金支持,成果将有机会得到创投平台的关注。(记者 丁颍鹃 通讯员 方序 鲁青 李欣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