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静脉输液

黑龙江省卫生计生委及省中医药管理局日前联合发出一项《通知》,要求自10月8日起在全省三级医疗机构全面停止门诊静脉输液。

在全面“禁输”之前,哈尔滨市一些医院已经在控制静脉输液方面下了“猛药”。今年年初,市第一医院在全省率先取消门诊静点,市儿童医院也开始限制门诊静点。但让“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的世界卫生组织用药原则深入人心,尚需时日。

距离“禁输令”生效日期越来越近,一些老病号和易感人群忧心忡忡:多年养成的用药习惯,如何一朝改掉?门诊取消静点,患者会不会“被住院”反而增加经济负担?转诊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会不会面临无药问题?儿童病情变化快,儿童医院能否取消门诊静点限制措施?带着患者的种种忧虑,记者采访了医疗机构、相关部门以及行业专家。

药物依赖老病号

可转急诊或社区卫生中心

每次感冒,吴先生都到单位附近的市第一医院门诊静点抗生素“凯伦”。这种用药习惯已经维持了5年。今年初,市第一医院在全省率先取消门诊静点,吴先生无奈“转诊”到稍远一点的另一家大医院。距离吴先生家不到200米就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惜没有“凯伦”。

前不久,省卫生计生委出台的“禁输令”,让吴先生疑惑:再感冒到哪儿治?

“有一些患者对药物已经产生一定的依赖,感冒发烧只能静点同一种抗生素,不能用口服药或其他抗生素代替。”市第一医院门诊部主任柳郁说,“类似吴先生这样的患者,以后我们会将其转诊到急诊静点,毕竟患者体质和病情不同。”

即将生效的“禁输令”并非没考虑特殊患者的需求,区级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级医院急诊科均不在禁输范围内。

针对“被住院”的问题,市第一医院门诊部主任柳郁表示,大医院人满为患,医生不会收治常见病患者。但她提醒,常见病患者也不要因为门诊取消静点,要求医生收治住院。按照相关规定,患者住院,首先要做血、尿、生化、乙丙肝、胸透、心电等常规检查,这些检查费用至少1000元。治疗感冒,如此兴师动众,不应该。

儿科门诊

只能静点一、二类抗生素

今年春天,硕硕连续高烧两天,妈妈带孩子来到市儿童医院门诊就医。医生诊断结果为普通感冒,口服药物即可。硕硕妈通过各种“关系”找到该院行政科长向医生求情,要求为孩子静点。

“今年初,我们医院开始限制门诊静点,目的是减少抗生素滥用,减轻患者负担。但有些家长不理解,认为孩子只有静点才好得快。”市儿童医院门诊部一位医生说。

市儿童医院为减轻患者负担,帮助患儿家长逐渐改变不良用药习惯,今年初,该院严格限制门诊静点,对于精神状态较好、上感患儿一般不静点;对于确需静点的患儿,门诊只给静点一类或二类抗生素。一般情况下,抗生素使用3-5天,病情好转再改为口服药。

市儿童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孙珺说,该院门诊患儿50%以上为呼吸道感染疾病,其中一半为感冒,感冒患者初期90%为病毒感染,多饮水、多休息、口服药即可治愈,如果病情持续三天不见好转,高烧不退,精神状态差,可能是合并细菌感染,医生会根据化验结果和患儿症状,决定是否静点抗生素。

黑龙江省“禁输令”规定,儿童医院、各医院儿科门诊可保留静脉输液,但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逐步减少直至停止门诊静脉输注抗菌药物。

黑龙江省儿科专家、市儿童医院副院长李怀宁介绍,儿童病情变化大,病情受身体因素影响较大,容易高热惊厥,取消儿科门诊静点的时机和条件尚不成熟,为此保留了儿科门诊。但儿童医院或三级医院儿科叫停门诊静点是大势所趋,只是没有时间表。

转变观念

让能吃药不打针成为习惯

在全省率先取消门诊静点的市第一医院禁输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最大的阻碍来自于患者。在市第一医院每一位门诊医生的电脑前,都有一张温馨提示卡,内容为:“停止静点需要医生和患者之间有良好的沟通,避免医患矛盾。”

柳郁解释,禁输初期,有些患者确实不理解,甚至到医院相关部门投诉医生。

省卫计委医政处工作人员介绍,“禁输令”的实施会让群众看病更省钱,但常见病被限制静点除需要医生自律和部门监督外,还需患者转变观念。

市第一医院院长孟庆刚介绍,该院之所以早在今年1月就取消了门诊静点,就是让患者知道,静脉输液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它虽然具有便于给药、有确切疗效等很多优势,但因是直接将药物输注到患者体内,没有吸收的过程,容易导致并发症、严重疾病甚至死亡。另外,静点泛滥是医疗费上涨的原因之一,以普通感冒为例,静点费用至少是吃药费用的5倍以上。

孟庆刚建议,限制常见病静点还需要在全社会广泛宣传科普知识,让患者对相关病症和治疗有正确的科学认识,选择“一口服、二肌注、最后才是静点”的用药方式。他说,一些耐药性细菌就是由于长期滥用抗生素导致的,滥用抗生素,患者自身的抵抗力会下降,而患者身上出现的耐药性细菌由此得到传播,最终会无药可医。(记者 张焱)

门诊全面“禁输”, 患者还需一剂“药”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