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国庆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思绪涣散、工作倦怠……你有没有被假日综合症击中?不过,从心理学来看,这些都只是不适应生活节奏改变而出现的反应,一般几天后就能慢慢恢复。
和假日综合症相比,另一种类型的病症却真的需要大家引起重视了。据杭州市七医院统计,在刚过去的国庆长假里,市七医院门诊共接待病患近3000人次,其中看睡眠的1178人,看老年心理的316人,儿童心理的365人,光这三类就占到了一半以上门诊量。
近年来,精神卫生疾病的日渐高发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普通心理疾病病人比例在不断攀升。杭州市七医院是浙江省内最大的精神心理疾病专科医院,近5年来的门诊数据统计可以看做是我省精神心理疾病患病情况的一个缩影。2011年医院总门诊16万人次,睡眠障碍8217人次,老年科7846人次,儿童心理科5516人次;2015年总门诊达到了29万人次,睡眠障碍49862人次,老年科19868人次,儿童心理科22064人次。依次增长了81.3%、507%、153.2%、300%。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心理健康,社会和谐”,杭州市七医院院长张永华教授想提醒大家,除了重型精神疾病,不要忽略由工作或生活压力带来的普通心理问题。
七天假期睡眠门诊涌进近千人
睡不好,焦虑、抑郁也会跟着来
短短七天国庆假期里,竟有1178人到杭州市七医院看睡眠障碍,近5年睡眠障碍门诊增长了507%。什么时候“睡不好”也成了一种心理疾病?
专家认为,其实睡眠障碍不等同于大家所理解的失眠,像嗜睡、梦游、经常被噩梦惊醒等都是睡眠障碍的表现。而当下竞争激烈、节奏快速的社会环境,难免会导致睡眠障碍的患病率增加。睡眠障碍不仅是一种单一疾病,更多的还会伴随抑郁症、焦虑症等其他精神心理疾病出现,多种疾病之间相互影响,如果不早诊早治,后果不堪设想。
长假过后,很多人的生物钟一下子调整不过来,就容易爆发睡眠问题,通常是深夜睡不着,第二天一早起不来,白天上班打瞌睡。七院睡眠专家给出的建议是,首先是要调整饮食,以清淡为主,因为中医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晚上尽量少参加娱乐活动,好让自己安静下来;最后就是按时上床,年轻人最好是在晚上11点前入睡。
张永华教授本身就是位出色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睡眠专家,在他带领下,杭州市七医院在这方面一直处于行业的领先,作为杭州市睡眠障碍诊疗中心,医院引进了7台国际先进的睡眠检测仪器,开展针对睡眠相关障碍以及药物引起的睡眠问题进行检测,还有针对失眠症的认知行为治疗都能很好地为患者排忧解难。
学习压力导致焦虑、抑郁
老人和小孩各有各的“心病”
因为生活和工作环境的改变,人在不同年龄段所遇到的心理问题也是各有不同。
杭州市七医院的儿童心理科是浙江省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省自闭症家长联谊会工作基地,近5年的门诊量增长了3倍,今年1~8月达到2万多人次。儿童心理科主任周国岭说,儿童心理门诊中,最多见的是学习障碍,占门诊病人的四成,主要发生在6~12岁的小学生中,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家长往往觉得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来就诊。其次就是中学生的厌学问题,占到了门诊的两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学习压力大,又正好处于青春期,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至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性痴呆)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杭州市七医院的老年心理科分4个病区,核定床位320张,收治的患者有1/3就是阿尔茨海默病。而在专家门诊中,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也占了一半。
老年心理大科主任陈斌华说:“阿尔茨海默病对患者大脑所造成的伤害是不可逆的,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早发现早干预,我们在全省较早开展一杯尿测阿尔茨海默病,提早筛出高风险者,经科学干预可延缓疾病的进展,甚至完全阻止疾病的发生,从而大大提高患者的晚年生活质量。”
科研与临床紧密结合
让患者尽早获益
曾经,公众认为心理疾病有别于生理疾病,是思想层面的问题。其实不然,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证明,心理疾病的发生也有一定“物质基础”。
从去年起,杭州市七医院与浙大在科研、学科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张永华院长介绍,这些研究与临床结合优势互补,都获得了可喜进展和成果,有的已经让不少临床患者获益。
以老年性精神疾病研究为例,杭州市七医院施剑飞副院长与浙医二院神经内科吴志英教授,正联合开展“阿尔茨海默病及其相关疾病早期生物标记的筛查和应用研究”课题。一旦成功,将大大加快许多精神心理卫生疾病的明确诊断。
在治疗抑郁方面,杭州市七医院已比较成熟地开展了导航仪下经颅磁刺激抑郁治疗,在导航仪的帮助下实现精准治疗。同时在抑郁症患者的用药方面,医院开展了基因检测评估疾病发展风险,研究人体的代谢酶的基因结构,指导患者用药种类及剂量,帮助患者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以达到服药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小的目的。
另外,浙江大学医学院联合杭州市七医院开展脑科学研究,用的是一台7T超高场强磁体磁共振设备,可以扫描出更清晰的脑内结构,发现大脑结构的明显变化。这也反映出脑科学研究的新发展趋势:通过影像学和基因检测等方法的进展,为精神类疾病也找到一些客观的诊断指标。这是对过去精神类疾病诊断——停留于相关量表测算的一种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