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一盒仅售7.8元、治疗罕见的婴儿痉挛症的注射用促皮质素,在很多医院难觅踪影,而“黑市”上却卖到4000元。对于“廉价药荒”,虽然有关部门陆续出台过一些措施,但由于落实不到位,如同“开了方子没下药”,导致“廉价药荒”一再上演。(10月8日《北京青年报》)

从逐步改变以药补医到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针对“廉价药荒”政府开出了多剂良方。旨在解决看病贵问题的药方为何没能实现药到病除?究其原因,是在药价交由市场调控的前提下,医、患、药厂三方出现了供需错位,需要寻求正常供需的“药引”。

药品的生产由满足患者需求变成满足医院需要,是廉价药供需的畸形演变。从药企的生存发展来看,一味要求药企不讲盈利讲良心并不现实。要想鼓励药企持续供应廉价好药,就得降低企业的“良心成本”。加大对廉价好药生产的补贴力度,是对生产与储备的强力举措,也能为患者提供稳定的用药环境。另外,在销路上,一方面,政府须重拳打击药品“黑市”,斩断哄抬药价榨取患者救命钱的行为,为患者用药保驾护航;另一方面,企业也要秉持公德心,不为解药品销路燃眉之急就纵容“黑市”的倒卖行为。

唤醒药企的良心,是出于供需两端的直接对话;而转变医生的处方导向,则是调整供需错位的内部诉求。部分医生看重新药高提成、高收益,在采购过程中把廉价好药列入“黑名单”,是对供需环节极大的操纵。这要求政府在加强监管的同时,联合医院制定行之有效的制度,实现处方透明、公开,鼓励切实为患者着想的医生,让使用廉价好药成为用药自觉与共识。(杜学峰)

本栏目文章不代表编辑部观点

来源:健康报

治“廉价药荒”必先解决供需错位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