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5年7月30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承办,以岭药业支持的“慢病(络病)防治中国行”暨络病理论指导慢病(络病)防治高级培训班大型系列公益活动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启动。活动计划利用3年半时间对大约35万名基层医师进行培训,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对慢病的诊治水平,并对慢病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及络病理论科普推广,提升广大慢病患者的防病意识和健康水平。
自从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康中国”的目标以来,“强基层”、“保健康”就成为我国医疗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国家把慢病防治列为重点工作加以推进,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健康的高度重视。为了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临床诊治水平,提升广大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病患者及高发人群的康养意识,“慢病(络病)防治中国行”活动于去年7月底正式启动。活动开展1年来,“慢病(络病)防治中国行”的专家们开展了哪些形式的基层活动?活动在全国哪些地方开展?这些站在医界前沿的领军人物,将会给当地的基层医疗机构、医师和病患群体带来怎样的影响?本报道将为您带来“慢病(络病)防治中国行”活动的全景展现。
专家查房
医界领军人物进基层
“来了!好大夫来了!”
活动启动当天的早上,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人民医院一位陪床家属冲进病房,兴奋地对患者和家属们大声说着。话声刚落,一队“白大褂”就鱼贯而入。走在前面的几位科室医生和护士,大家早就熟悉了,大家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聚焦到后边进病房的几张陌生面孔上。最后进来的那位身穿白衬衫的专家,身材中等,皮肤白皙,面带微笑,一进门就亲切地跟患者打招呼。患者们只知道今天会有“好大夫”来查房,却不清楚这位大夫就是全国闻名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曾进胜教授。
平山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病房的住院人数并不多,查房很快就结束了。其中一名患者的病历引起了专家的注意。这是一位60多岁的男性患者,因为饮酒过度后呕吐、眩晕而住院。医院在检查颅部CT未发现异常后按照“酒精中毒”处理,患者症状未有明显好转。专家考虑再三,认为有必要做核磁共振复查颅部情况。核磁结果发现,这位患者患的是轻度脑干梗死,于是专家为其紧急调整了治疗方案,终于使该患者脱离了急性期。
专家对现场的医护人员们说,老年人血液黏稠,本来就是脑梗死的高发人群。饮酒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升高,是引发脑梗的危险因素之一。CT对脑部的超早期缺血性病变和皮质或皮质下小的梗死灶不敏感,尤其后颅窝的脑干和小脑梗死更难检出。因此在遇到这种高度疑似脑梗却CT检查无异常的患者时,很有必要使用对早期脑梗更为敏感的核磁共振影像检查,以免延误治疗。
上面的一幕,就是“慢病(络病)防治中国行”重点活动——“缺血性脑卒中规范化诊疗走基层”活动中的一个片段。为了提高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慢病(络病)防治中国行”汇集了多名医学界前沿领军级专家深入基层,开展学术交流、专家查房活动。本次活动除了曾进胜教授外,还有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副院长郭力教授、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王文志教授等2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他们走出窗明几净的大型三甲医院,来到基层的医师和患者中间,把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传播给基层医师的同时,也让患者享受到专家级的高水准医疗服务。
平山县人民医院是“缺血性脑卒中规范化诊疗走基层”重点开展单位之一,该院院长刘彦龙表示,这么多医学界前沿领军专家们来到医院传金送宝,这是医院的一件大事,也是一件幸事。通过这次活动,能够提升医院心脑血管病的防治水平,增强全体医务人员的自身专业技能,为基层更多的患者提借更好的服务。
专家义诊
优质医疗送到家门
“我家是小园子村的,离这儿好几十里。听说这儿来了专家就往这里赶,您就给我排个号吧。”“俺家是烟筒沟的,大老远来一趟也不容易,您就受累让专家给我妈看看吧。”
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东关分院临时设立的挂号处,一群患者和家属围着负责挂号的医院员工七嘴八舌,希望能给自己或家人挂上专家号。负责挂号的护士为难地看了看时间,董新、张殿新、王晞等几位教授已经从上午8点忙到中午12点半了,还在不停地接诊。按照计划,每位专家接诊30名患者,没想到来的患者这么多,已经临时给每位专家增加了10个号,可还是不能满足患者们的需求。而且有的患者听说某位专家很有名气,专门来找这位专家看病,这时听说挂不上号,着急得快要哭出来。
这时,带队专家黄从新教授走来,简单了解一下情况后,决定和刚刚结束专家查房的邹建刚、李莉与寿锡凌教授一同加入义诊队伍,一定让所有求医问病的患者满意而归。听到这个决定,患者和家属非常欢迎。
这是“慢病(络病)防治中国行”专家义诊中常见的一个场景。专家们每到一处义诊地点,都会接诊到大量患者。特别是像延安这样的革命老区,面积大,贫困人口多,经济条件和医疗条件都很差,还存在部分群众有病不能看,甚至因病致贫返贫等现象。当地群众对“慢病(络病)防治中国行”把优质医疗资源送到家门口的活动,心中充满渴望。
在接诊过程中,除了对症下药之外,专家们还会向患者详细介绍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和预防、保养常识。秦老汉患有脑梗死后遗症,被半身不遂、肢体麻木等症状所困扰。专家一方面叮嘱他要长期服用通心络胶囊等改善脑循环及改善脑梗死后遗症的药物,另一方面还提醒他康复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并传授他几种基本的康复锻炼方法。秦老汉的儿子急忙用手机录了下来,表示回家后每天帮助父亲进行康复锻炼。活动结束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东关分院还将对体检对象进行追踪,对需要后续治疗的患者建立病历档案,真正把这次专家义诊活动做实。
目前,“慢病(络病)防治中国行”专家义诊的行程已经遍布全国百余个县乡,累计积接诊患者数万人。该活动用实际行动唤起了全社会共同关注基层医疗,让更多的力量参与到这类活动中,共同为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问题献一片情,添一份爱。
学术讲座
介绍先进康养理念
“心衰是21世纪心血管医生面临的最大挑战。正确的认识和规范的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心衰患者的死亡风险。近年来,国际循征研究的其他药物治疗心衰无阳性结果,突破心衰治疗瓶颈,需要新型的抗心衰药物。中药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结果。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显著改善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改善生活质量……”
台上,一位专家站在幻灯片背景前作学术报告,台下满满坐着来自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人民医院、淮北市中医院和太和县中医院的医生和护士们。这是“慢病(络病)防治中国行”——安徽络病健康行下基层活动中的学术讲座环节。医护人员们在专注聆听专家讲座的同时,不时举起手机,拍摄下自己感兴趣的幻灯片内容。对于终日投身于基层日常医疗工作的这些医护人员来说,像今天这样能得到专家系统授课的机会非常难得,他们必须抓紧时间汲取一切有利于提高自己水平的讲课内容。
按照“慢病(络病)防治中国行”的计划,将在三年半的时间里在全国各地开展这样的各级医师培训研修班2830期,其中重点针对县级基层培训2480期,预计累积培训医师35万人。目前“慢病防治中国行”培训班已经开展近千期,超过10万名医师接受了培训。
所谓慢病,就是指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病程长、发病过程缓慢的疾病。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慢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致残率、致死率都很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尤其是在占我国大多数人口的县乡基层地区,慢病的升高趋势表现得尤为明显。慢病都可以归纳于中医“络病”的范畴。中医药作为独立的学科体系,具有整体、系统、辨证的干预思维,以及平衡、治未病等多方面的干预策略,对于慢病防治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在“慢病(络病)防治中国行”的医生培训、患者教育等活动环节中,中医药防治慢病、中医养生调养健康都是重点内容,目的是通过医师培训向临床医生讲解中医络病理论指导慢病防治的理论体系及通络防治慢病的最新研究进展,帮助临床医生尤其是基层医生提高慢病防治水平。
为了保证医生培训活动的学术水平,“慢病(络病)防治中国行”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等多位医学界领军人物出席高级研修班。作为中医络病理论的创始人,吴以岭在题为《络病研究与转化医学》的报告中指出,21世纪生命科学发展正面临着由还原论向整体回归的重大变革,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整体系统思维的中医药日益显示出不同于化学药的优势。中医络病研究在参照国际标准的同时,始终遵循中医药自身学科发展规律,促进络病理论创新带动临床疗效和学科发展,研发了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芪苈强心胶囊、津力达颗粒、养正消积胶囊等一系列创新中药。经多项循证医学验证,这些中药对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等慢病治疗效果显著,符合当今转化医学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开展医学科学实验的目标,加快了国际对中药的认可。
听完吴以岭的学术讲座后,到场的医师们纷纷表示,对通络防治慢病有了更深的体会,深刻认识到“通络、养精、静神、动形”养生八字经对人们健康养生、亚健康调整和慢病调护的指导作用,聆听专家讲座对自己今后临床工作中帮助慢病高风险人群采取早期防治措施,以及实现“治未病”都有很大助益。
患者教育
有助提高防病意识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我国是农村人口大国,由于农村地区普遍高脂高盐饮食,接受医学科普教育又非常之少,再加上男性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及女性,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等)较多,因此农村多见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病患者以及高血脂、高血压等亚健康人群,而且大体呈现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的趋势,发病率居高不下。
“慢病(络病)防治中国行”开展的专家义诊、患者健康教育等活动,不仅把优质的医疗资源送到百姓家门口,更把先进的健康意识、预防理念送到了百姓的心里。40多岁的姚胜利对此深有同感,他说:“我平时没病没痛的,再加上家里农活忙,没想过去做啥体检。多亏这个‘慢病防治中国行’给我们把好大夫请到家门口,查出我血脂高。大夫说别看你现在没事,时间长了容易发展成冠心病、脑血栓,又给我开了通心络胶囊让我坚持吃。我吃了不到一周,真觉得脑子比以前清亮了不少。看来高血脂已经影响到脑子了,要是不预防的话真是不得了。我还通过健康讲座学会了很多健康生活的知识,知道怎么科学吃饭、睡觉了,确确实实非常感谢好大夫。”
由于许多人疾病预防意识淡薄,忽视生活中许多不起眼的“小症状”,结果最后引发了“大事件”。通过“慢病(络病)防治中国行”开展的患者健康教育讲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认真对待自己身上的“小症状”。62岁的郑卫国现在回想起来还捏着一把汗。老郑从两年前就患有间断心慌的毛病,自己觉得反正不耽误干活睡觉,便一直没有检查治疗。这次正好赶上“慢病(络病)防治中国行”的患者教育讲座,听专家介绍心慌的许多害处后,老郑决定做一次检查。检查结果显示,他患有阵发性房颤,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有引发脑梗死的危险。老郑认识到了心慌的危险性,在专家指导下开始坚持服用治疗药物。1个月后,医院对老郑进行了电话回访。老郑在电话里动情地说:“这个心慌的毛病犯了两年多,始终没想到这么严重,多亏专家让我坚持吃参松养心胶囊,这一个多月来我明显感觉到心慌的次数比以前少了,持续的时间也短了。我希望能通过你们感谢这位专家让我重新找回健康,消除隐患。”
基层百姓的健康预防意识水平低还体现在用药不规律上,有人将这种现象总结为“三不”:不难受不吃药、不方便不吃药、想不起来不吃药,往往耽误最佳治疗时间,导致疾病加重。“慢病(络病)防治中国行”开展的患者健康教育讲座也专门强调了坚持用药、预防疾病加重的重要性。今年70岁且已有15年“病龄”的慢性心衰患者赵平安与来自附近几个村子的慢病患者一起去安徽省泾县医院聆听了患者健康教育讲座。老赵听得格外认真,他后悔地说:“我的病一开始是高血压、心脏病,就是一直没在意,经常忘了吃药,结果后来越来越严重,稍微干点儿活就喘不上气来,还咳嗽得厉害,晚上睡觉都躺不下。去医院看说是转成慢性心衰了。医生给开了些药吃,效果也不是太好。刚才义诊的专家给我开了几盒叫芪苈强心胶囊的药,说对我这个病的效果特别好。刚才的讲座上也说这个药外国人都说好,这回我一定要坚持吃药,争取把病治好。”
慢病(络病)防治中国行的专家表示,患者通过健康教育活动,不仅对冠心病、糖尿病等临床常见慢病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也了解了防止慢病加重的生活保健知识,以及预防慢病的养生方法,可以说是补上了“预防”这一部分的知识短板。更多人学会养生,学会预防慢病,必将大大减轻今后的基层临床工作负担。(张林)
来源: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