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10月10日揭晓,来自美国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两位学者,因对契约理论的研究贡献获此殊荣。将他们引领至诺奖领奖台的契约理论,其实大家并不陌生。而如何在契约设计中考量好“约束”与“激励”之间的平衡关系,则对医院管理者和医药经营者在人事制度改革、薪酬制度改革、研究成果归属、医院股权改革等方面有重要参考价值。

契约理论是近30年来迅速发展的经济学分支之一。在诺贝尔奖官网的解释中,契约理论是用来解决下列问题的:学校、医院和监狱等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应该是国有还是私有?教师、医生和狱卒应该发固定工资,还是该有绩效考核?企业管理人员的收入应当多少来自奖金、多少来自股权?不消说,这些问题与我们行业息息相关。长期以来,如何让医生的薪酬制度既体现约束力又具有激励性,如何让医院管理者既关注眼前发展又有改革创新的长远打算,如何让医改涉及的各主体之间实现利益平衡齐步走起来……这些都是业内专家一直在研究和讨论的热点。此次契约理论脱颖而出,对于理解和解决医疗体制改革和医院事业发展中遇到的类似公共治理问题,是个启发。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契约经济,社会就是由无数契约搭建而成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行业也越来越多地介入经济生活。医患关系作为医疗市场一种特殊的供需关系,同样需要契约作为双方合作共战病魔的保障。在医改推进的过程中,资本和市场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但由于行业壁垒、信息不对称,医院并购、医院托管等面临多重困境。在建设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尽管社会各界看好医疗健康产业发展,但如何冲破传统束缚、尽快投入市场怀抱,仍在探路当中。而运用好契约理论,不仅有利于梳理种种复杂关系可能带来的利益冲突,还能促进资源优化和互惠互利。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两位学者的理论对契约设计中的潜在缺陷也有所提示。在他们的阐释中,一切麻烦事都可视为契约不完备所致。契约不可能完美,但应该尽善尽美,这是保证双方达成合作的基本条件。这一点提示我们,让契约尽可能完善,才能尽量减少现实中的摩擦和损失。正是由于契约设计不可能面面俱到,契约精神就显得格外重要。然而,在具体实践中,医疗卫生行业漠视契约自由、行政管制滥用的现象不少,漠视契约正义、霸王合同的现象还存在,漠视契约严守、言而无信的现象也很严重。也很少有人意识到,种种令人头痛的医患纠纷,其中不少就是契约问题。

可以说,契约理论为医疗卫生行业提供了很好的技术工具。在市场的风起云涌中,忽视契约关系,权责利模糊不清,带来的麻烦和困难可能是难以招架的。而拥有较强的契约意识和精细化的合约安排,是融入市场的一张通行证。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期,重视相关理论的跨界应用,也是规避风险和实现突破的一条通路。(余运西)

本栏目文章不代表编辑部观点

来源:健康报

契约理论如何应用于医疗体制改革和医院事业发展?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