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全球每3秒钟就发生一起骨质疏松性骨折,女性一生中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高于心脏病、中风和乳腺癌的总和,每3人便有1人受骨质疏松症威胁。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今年的主题为“关注骨松,健康生活”。

“骨脆脆”每年引发150万人次骨折,骨折是老年人致残和致死的祸首

我国目前有将近一亿的中年妇女和约6500万的老年妇女,有调查显示,60岁以上的女性骨质疏松率高达40%,且随年龄段增加,比例也在上升。有数据显示,在6900万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大部分为中老年女性,人数超过5000万。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专科张顺聪主任医师指出,有统计显示,我国每年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达150万人次,其中发生椎体骨折有70多万次;发生髋部骨折有30多万次;发生腕部骨折有20多万次;发生其他骨折的也有30多万次。但在我国,骨质疏松症病患的诊断率却还不到20%;只有10%患有脆性骨折的老年女性实际接受了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专家指出,人体骨质是在无声无息中流失的,人在30-35岁的时候骨量开始流失;到了36-49岁的时候,骨量缓慢减少;到50-69岁的时候,骨量则迅速减少;70岁以上的人骨量持续减少。随着骨量的减少,骨质就容易疏松,进而出现骨质疏松症,引发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危害严重,明显增加老年人死亡率和致残率;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后1年内男性死亡率为31%,女性死亡率为17%,50岁以上女性因髋骨骨折的致死率与发生乳腺癌的致死率相同。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后,59%的男性患者会丧失行走能力。

中年女性成骨质疏松症“重灾区”,减肥节食久坐也可致“骨脆脆”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骨科大夫彭亚认为,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与性别、年龄、种族、地区、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女性超过35岁、男性超过40岁后,骨量开始走下坡路,女性在绝经期以后的骨量丢失远远高于男性,故女性的发病率大大高于男性。中老年女性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能量丢失会越来越快,因此发病率会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这是因为雌激素能刺激成骨细胞,制造骨基质。如果雌激素水平下降,则使成骨细胞活性降低,骨形成减少。绝经后妇女如合并甲亢,其骨质疏松症出现较早且较重。

专家指出,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除了与年龄相关外,与不健康饮食及生活方式也密不可分。维生素C缺乏者、长期蛋白质营养缺乏者可使骨基质合成减少,容易形成骨质疏松。另外,有不良饮食习惯的人,如饮酒、咖啡因摄入过多,也会使人体缺钙,导致骨质疏松。现在骨质疏松症已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了,已蔓延到一些年轻女性。很多年轻人久坐不动、吸烟、长期饮酒等,导致其身体的骨矿含量在应该达到高峰的年龄段却达不到最高峰,这也就决定了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年龄段会提高。

此外,长期的瘦身节食以及饮食结构不合理、生活习惯不良等,导致钙量流失严重,使越来越多的中青年女性也患上骨质疏松症。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胡志俊教授指出,女性在节食后,体重虽减轻,但骨密度也会随之下降。人体有适当的脂肪,雌激素也会相对较多,从而增加人体对钙的吸收,促进骨形成,防止骨质疏松。节食减肥的女性一般很少吃主食和肉类,往往只吃蔬菜和水果。“蔬菜和水果中的钙含量很低,钙的摄入自然就少,久而久之就会导致骨质疏松。”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在中年时期减重可能意味着除了减掉不想要的脂肪,还会丢失重要的骨密度,至少对女性来说是这样。研究还提示,无论其饮食中的食物类型或含钙量如何,在2年内体重适度减轻的中年女性,其骨密度丢失多于男性和年轻女性。研究已证实,减重对降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糖尿病有益,但会增加骨折风险。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王临虹提醒,爱喝咖啡、浓茶、饮料的女性,每天喝一杯还可以,但如果一天三杯或者更多,过多摄入咖啡因并对此产生依赖,就容易患上骨质疏松症。王临虹还提醒,一些年轻人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经常熬夜、不常晒太阳等,也都会加速骨量流失。

早期骨质疏松症易被忽视,女性要留意骨质疏松五大信号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脊柱骨科主任医师、副教授杨德鸿说,“有些骨质疏松症的患者没有明显自觉症状,只有当骨量降低到一定程度,患者才会出现骨痛,尤其是受力较大区域(腰背部)的骨痛。”杨德鸿指出,正是由于该病症早期疼痛不严重,容易被忽视,或者与腰肌劳损等疾病混淆,晚期疼痛才会加重并扩展到全身骨骼。骨折是骨质疏松症常见的和最严重的表现形式。他指出,脊柱椎体为最常见的发生部位,但并不是所有的椎体骨折都有剧烈的疼痛症状,部分患者检查X线发现椎体形态变化时才回忆出很久前不典型的腰背痛症状。

专家介绍了一些骨质疏松的症状表现,看一看有几条击中了你

腰背疼痛。骨质疏松症最主要的症状就是疼痛,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骨小梁萎缩,数量减少,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腰疹肌为了纠正脊柱前屈,加倍收缩,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

身长缩短、驼背。这种骨质疏松的症状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著。

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骨质疏松的症状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全身无力。女性骨质疏松症的症状一般多表现为全身疲乏无力、排肠肌痉挛(也就是普通老百姓所讲的“小腿肚子抽筋”)、腰腿痛或全身性骨痛,严重时卧床不起、手足抽搐。

骨骼软化。妊娠后期女性骨质疏松症的症状还可见有单侧或双侧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如果严重时女性骨质疏松的症状可出现骨软化症,伴随脊柱、骨盆及下肢畸形,身高缩短,出现这些女性骨质疏松的症状时一般起病较为缓慢,大多数女性在产后可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骨头汤不能有效补钙,防骨质疏松症莫陷入6大误区

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许多人在治疗过程中往往缺乏正确认识或偏信某些传言偏方,存在许多误区,并不利于治疗。专家总结了一些对骨质疏松认识上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疾病。骨质疏松症并非只有老年人才发生。通常骨质疏松症可分为以下几类: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如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等。2.继发于许多其他疾病之后发生的骨质疏松,称之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如甲亢性骨质疏松症、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等。3.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因不明的青壮年骨质及妇女妊娠所致骨质疏松症等。除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只发生于老年人外,其他类型的骨质疏松可发生在各年龄层的人群中。

误区二:靠自我感觉发现骨质疏松症。许多人以为感觉良好,骨头不疼不痒,就不会患骨质疏松症。其实,发现骨质疏松症不能靠自我感觉,大多数骨质疏松症病人在初期至中期都不出现异常感觉或感觉不明显。当发觉自己腰背痛或骨折时再去诊治已为时过晚。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应依靠骨密度仪及定量CT检查。病程十年以上,可以通过X光拍片检查确认,建议中老年女性或有其他骨质疏松症高危因素的人,都应该进行专业检查。

误区三:补钙就可以防治骨质疏松症。许多人误以为骨质疏松就是缺钙,而多吃含钙丰富的食品或钙制剂就能补钙。他们不了解钙被人体吸收和利用还有其他条件。对于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单纯补钙和维生素D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用抗骨质疏松药物。

误区四:喝骨头汤能补钙。一些人常用慢火炖骨头汤喝来补钙,还有人认为多吃豆腐也补钙,这两种传统的补钙法都不太科学。因为,骨头汤里含钙量并不高,特别是汤里脂肪含量高,而脂肪与钙结合成皂化物,还会妨碍钙的吸收与利用。如果能在炖骨头汤时放些醋,再去掉过多的脂肪,或可增加钙的吸收与利用率。

误区五:骨质疏松症患者静养能防骨折。一些已确诊为骨质疏松症的患者怕骨折不敢多活动,成天不是躺着就是坐着。其实,这种做法欠妥。因为,运动可以强筋骨,改善骨骼的血液循环,增强骨密度,特别是在户外阳光下活动,还可以增强维生素D的合成与吸收,有助于钙在体内的吸收与利用。所以,运动对防治骨质疏松症十分必要。如果长期卧床和静坐,反而会加速骨质疏松,导致恶性循环。预防骨折的关键在于注意防护,防止意外跌倒。即使已卧床不起的病人,也应该经常让家人把自己推到户外,见见阳光,常使肢体进行被动活动和锻炼。否则,这种病人容易发生“废用性骨质疏松”。

误区六:骨质疏松症无需小题大做。骨质疏松症平时不只是腰酸腿痛而已,得了骨质疏松症后发生骨折的风险大大增加,一旦发生脆性骨折,尤其老年患者的髋部骨折,导致长期卧床,死亡率很高,会严重影响自身和家人的生活。

预防骨质疏松症,日常生活要遵循“三原则”

骨质疏松症发生后很难逆转,治疗肯定不如预防的效果好。如何预防骨质疏松症呢?杨德鸿表示,要遵循“年轻时多存骨量,绝经后少丢骨量,疏松后预防骨折” 的三级预防原则。

儿童、少年时期应合理膳食营养,均衡饮食,适当补充钙磷,多喝奶,不偏食、挑食;坚持体育锻炼,参加户外活动;培养良好生活习惯,不吸烟、不喝酒、少饮咖啡和碳酸饮料,以增加骨量,提高峰值骨密度。

女性在绝经期前后,男性在70岁以后,要定期检查骨密度,如果发现骨量减少较快,即可开始干预,包括补充钙质,激素替代治疗,尽量减少骨量丢失。

骨质疏松较多的人则应进行药物治疗,防止骨量的进一步丢失,促进骨量增加。居住设施的改善以防止跌倒,尽量避免长期卧床,并进行力所能及的锻炼。

在日常生活中预防骨质疏松症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饮食疗法。在饮食方面,预防骨质疏松症要注意直接增加富含钙质的食品,包括乳品类(牛奶、奶酪)、豆制品类、海产类、蔬菜类、坚果类,以及其他添加钙的食品;每天补充适量的维生素,如VitD、K、B6及B12;还要注意减少富磷食物,如可口可乐等。

体育锻炼。通过运动,骨生长可能得到特别的调节,还可预防因不活动引起的骨量丢失以及改善肌肉和增加灵活性,从而减少跌倒及其不良后果。

防跌倒。跌倒是骨质疏松性骨折主要因素,所以要防止跌倒或降低跌倒出现的概率。提倡改善生活方式,尽可能减少意外发生,尽可能减少或避免合并使用一些增加跌倒倾向的药物。

减少饮酒。酒精会引起器官损害;抑制钙和维生素D的摄取,还抑制维生素D的活化;直接对抗成骨细胞的作用。

戒烟。吸烟会加速骨质的吸收,还会加速雌激素灭活和分解。(晓建)

骨质疏松害五千万女性 减肥熬夜久坐可致"骨脆脆"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