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很可怕,但早期发现的话,医生有信心可以把病灶“一锅端”。医学专家指出,X光透视、胸片检查肺癌的效果非常差,对于老烟民、家里有癌症患者的高危人群来说,最好一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检查——医学研究发现,这可以将患者的死亡率降低20%。对于45岁以上的人、戒烟10年以内的人,医生也建议最好做检查。然而这种检查也存在争议,主要问题是会发现很多良性的肺部结节,容易让人精神紧张。
胸透、X光片难发现早期肺癌
肺癌目前还很难预防。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所长吴一龙称,国内的“烟草文化”盛行,很多人把吸烟当成社交的工具。另一方面,空气污染也令肺癌高发。但是,肺癌如果能够在早期发现的话——在8毫米以下的肺癌病灶,现在基本可以治愈。
然而,做胸透、X光片对肺癌的敏感性非常低,且空间的分辨率非常差,难以做到早期发现,只能发现比较大的肿瘤,此时很多已经是中晚期了。如果做CT扫描,则存在两个缺点:一是对人体的辐射剂量偏大,二是价格偏高,做一次要1000多元人民币,比几十元的胸透、X光片贵出不少。
至于肿瘤标志物检查,目前有200多种。吴一龙称,尽管这种检查非常有意义,但一些指标特异性非常低,反映的情况非常泛,结果“说不清、道不明”,例如吸烟人士即使没得癌症,也会有些标志物有点儿升高。因此,他不建议把所有的项目都查一遍,例如一些CA系列的肿瘤标志物不建议做,只有在CT检查中发现肺部有可疑的阴影,医生判断不准确时,才加做肿瘤标志物,让医生配合判断。
哪些人需要做低剂量螺旋CT检查?
吴一龙称,现在有了低剂量螺旋CT检查,其清晰度、分辨度能够发现4毫米以上的肺癌病灶。经过对十几万人的临床研究发现,应用低剂量螺旋CT筛查肺癌可以将患者的死亡率降低20%。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的辐射剂量低,对身体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间隔一年再做第二次比较恰当,因为肿瘤从1厘米长到两三厘米通常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做一次的费用为人民币500元左右,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能接受的。
目前医学界对低剂量螺旋CT筛查肺癌仍然存在争议,因为它发现的异常有80%不是肺癌,而是一些良性病变,例如一些结节,会给人们造成心理上的威胁。吴一龙表示,普通人大多都会有一些肺部小结节,但不用担心,很多结节虽然是癌前病变,但大多数一辈子不会癌变。判断这些结节的性质考验医生的水平,现在一些医院应用计算机自动识别系统实现智能化排除其中80%的良性结节,剩下的20%需要再进行病理检查判断。
吴一龙称,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做低剂量螺旋CT,只主张肺癌高危人群做,主要包括吸烟人群,特别是重度的吸烟者,通常指的是每天抽一包烟,持续20年以上的人群。吸烟跟肺癌的关系稳定,但近年来不吸烟者的肺癌发病率一直上升,特别是女性,这可能与家族病史有关,因此肺癌的高危人群还包括家族中有癌症患者的人——如果家族中有1人得癌症,自己得肺癌的机会提高一倍;如果家族中有两个人以上得肺癌,自己得肺癌的机会增加7倍。
对于非高危人群,考虑到肺癌发病率高,一些地方大气污染比较严重,吴一龙建议45岁以上者也应每年考虑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戒烟的人患肺癌的风险要到10年之后才能慢慢降低到普通人的水平,因此也最好做低剂量螺旋CT筛查。
积极参加临床试验可得到最快治疗
最后谈到肺癌的治疗,吴一龙介绍说,在精准医疗时代,治疗可以针对患者的某个异常基因进行靶向治疗,但是医学界需要克服癌细胞产生突变后耐药的问题。他称:“癌细胞非常聪明,有不同的耐药机制,几乎所有的患者都会产生耐药的问题,医生需要找不同的突变有针对性地用药。”
在未来数年,将陆续有针对不同基因突变的药物在国内上市。吴一龙指出,积极参加这些药物在国内的临床试验,患者能得到最快的治疗,不要觉得自己是“小白鼠”。今年的最大突破是发现免疫治疗对于约30%的特定人群疗效显著,可将死亡率降低40%,而且能长时间发挥疗效,还没有化疗的毒性,但是这类药物十分昂贵,每个月需要1.5万美元。(记者 伍君仪)
医学指导: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所长吴一龙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