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过去100多年一直采用开胸破膛的术式,直到20世纪80年代微创外科崛起,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从点点星火燎原成外科主流。这其中,中国微创外科先驱功不可没。
昨天,第15届世界内镜外科大会在上海开幕,这是微创外科界顶级盛会28年来首次来中国,中外医生共话外科未来。“如同当初我们想不到微创外科会成为主流一样,未来亦皆有可能,比如手术机器人来了。但可以明确的是,外科的未来在于国际合作,中国一定会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世界内镜外科医师协会联盟候任主席巴瑞?索尔科教授如是说。
巧手中国人,助推微创成外科主流
世界内镜外科大会两年一次,首届会议1988年在德国柏林召开,中国此次获得申办权,由上海瑞金医院承办,该院郑民华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其中的“加分项”正是中国微创外科近30年对世界外科大家族的贡献。
1984年,法国医生完成了世界上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这被誉为外科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开创了微创外科新纪元。中国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诞生于1990年的云南曲靖,很多人未必听过这座小城,但这不影响这项新技术在中国的前途。
“中国微创外科的先驱者抓住这一重要机遇。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腹腔镜技术开始应用于对恶性肿瘤的治疗;进入21世纪后,腹腔镜被应用到外科的各个专科。如今,中国在微创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胃癌、肠癌、肝癌和胰腺疾病手术等方面甚至超过欧美水平。”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院长赵玉沛说。
这其中,瑞金医院微创团队是绕不开的一股力量。1986年,在法国公派学习的郑民华,因为导师一句“拿筷子的中国人,手巧”,20多岁的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学会并运用微创技术为病人开刀的中国人。1991年,郑民华回国,开启了中国微创外科的发展之途。首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首例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首例腹腔镜疝修补术……一个个“我国首创”,在瑞金的微创团队里诞生,并辐射全国。
如今,全球近50%的手术操作在微创技术下完成。在国际同行眼中,“巧手”中国人把微创外科从阑尾手术、胆囊切除术应用到恶性肿瘤等高难度外科手术中,让微创得以从外科家族里的支流发展为真正主流,贡献不小。郑民华教授说,亚洲国家在腹腔镜与内镜手术经验方面具有优势,欧美国家在医学创新理念与手术器械研发方面具有优势,东西方优势交融有望催生新的外科兴奋点。
技术引领医学之美,民族品牌齐亮相
确实,微创外科诞生于西方,与科学技术的大发展休戚相关。没有微电子学的发展、计算机信息处理和实时成像、三维结构重建等技术,恐怕难以实现微创外科手术轰轰烈烈地开展。
此后,超声刀的问世让腹腔镜手术得以开始突破胆囊切除术,向胃肠、肝脏、脾脏的良性及恶性肿瘤等高级手术方面发展,一大批患者获益。超高清的腹腔镜显示和录像设备乃至新一代3D腹腔镜的应用,使腹腔镜下的精细解剖、功能保留成为可能。2009年前后,腹腔镜手术的升级版———机器人手术也在我国陆续落地。手术创口变得越来越小,从“钥匙孔”到两毫米的针眼孔;从手术要打四孔,到如今的三孔、单孔甚至经自然腔道进行微创手术。
令人关注的是,在此期间,我国一批民族自主品牌的器械也发展了起来。“手术室里的国产器械,正从并不那么重要的外围器械进入核心手术器械领域。在3D高清显像、VR技术等方面,我们还走在国外前面,有望实现弯道超车。”郑民华称,技术引领医学之美,民族器械与研发实力的进步也将有利于中国微创外科的整体发展。
微创不仅关注疾病,还关注提升生活质量
不过,“微创”自1805年德国医师飞利浦?勃兹尼借助烛光窥视尿道那一刻开始,就代表的不仅仅是一项技术革新,更是一种外科的思维与哲学:那就是能不能让治疗尤其是手术,对人体的创伤小些、再小些?
正是基于这种理念,才推动医生们大胆拓荒。
如今,外科手术的“微创比例”已成为衡量学科先进性的客观指标,外科界里的主流。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会长王杉称,微创所包含的医学理想将决定了它不仅关注疾病,还会关注提升人的生活质量,微创外科肇始之初的理想也将指引外科乃至医学未来的方向。(记者 唐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