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随着纷纷扬扬一场大雪的降临,今冬大幕终于正式开启。冬季寒冷的气候,不仅使人体处于应激状态,血管收缩、代谢增高,而且,感冒、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也会加大心脑血管的负担,促使脑卒中(下称中风)进入发病高峰期。在此,小记提醒,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等高危朋友一定要做好功课、提前预防。

中风 高危人群冬季易复发

有数据显示,中国大约每年新发中风病人250万。郑大五附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刘恒方称,除此之外,仍有多达数亿人具有各种导致中风发生的高危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这些高危人群血管状态差、血液黏稠高,最容易诱发中风。

为何冬季易诱发中风?刘恒方称,首先,温度会影响人体的血压。室外温度每降低10℃,人的血压就会升6个毫米汞柱。冬季寒冷,室内外温差比较大,容易超出人体的生理调节范围,引起脑血管意外。其次,冬季天气干燥,加上人们冬天饮食结构不好,喜欢进补、多吃荤食,运动量也有所减少,导致血液黏稠度高,血压升高,也易引起中风。

辨析早期“小征兆”要重视

“小中风”,是中风的“前奏”。虽然最容易被忽视,但把握住了才能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避免出现瘫痪等严重后果。

郑大五附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吴世陶称,通常所说的“小中风”,指的是病情较轻、症状持续时间较短、可自行恢复的一类中风,如缺血性中风,主要表现为突发一眼失明或复视(看东西有重影),口齿不清,半边肢体麻木、无力、活动障碍,半边面部麻木、头晕、站立不稳等。其发作时间短,大多不超过1小时,5~20分钟最常见,最长不超过24小时。生活中常见许多患者在走路、吃饭时突发半边肢体麻木、活动不灵便,或出现头晕、站立不稳等,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后,不适症状完全消失。这些症状,许多患者都没有引起重视,所以很容易耽误诊断和治疗。

抢救3小时是治疗“最佳期”

刘恒方提醒,脑组织对缺血、缺氧非常敏感,超过一定时间就会造成永久不可逆损伤,一般发病6小时以内是治疗关键期,所以抢救一定要争分夺秒,越早越好。3个小时内是中风治疗的最佳时间。在此时间内用溶栓药物治疗,42%的病人都能够恢复工作或自理能力。

如果超过3个小时,特别是6个小时后,患者的神经细胞会出现坏死。即使这时候采取措施,血管状况已经很差,甚至可以说于事无补。

所以,当发现有中风迹象时,马上拨打120,同时让患者处于低头位。到医院以后,20分钟内让专家接诊化验、40分钟做完CT、随后马上进行溶栓、90分钟做造影,两个小时内就能够完成动脉溶栓。

预防早晚多喝“一杯水”

老年人突发脑中风,除与天气突然转冷有关外,与喝水少也有很大关系。老年人早晚多喝一杯水,既能预防脑卒中,还能减少体位性低血压诱发的摔倒发生。

“预防脑血管疾病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一天6杯水。”刘恒方称,老年人在睡前最好喝上一杯温开水,如果喝绿茶影响睡眠,就喝一杯普洱茶或菊花茶;早上起床之后,坐在床边喝一杯温开水,防止突然站立(起床时突然站立导致头部血液不足导致的头晕引发摔倒现象的发生),血压升高,这个时候喝口茶,可以起到休息、缓冲或恢复血液正常循环,尤其是中风后康复的患者或有高血压的患者,起床时最好不要突然起立。

温馨提醒

预防中风早知道

1.避免病人情绪过度紧张,同时重视脑卒中疾病。

2.积极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定期检测相关指标。

3.注意气候巨变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等客观因素。

4.养成合理饮食习惯:提倡中老年人以低钠、低胆固醇、低脂肪食物为主;食量上不宜过饱或过饥;多食用芹菜、油菜等含纤维多的蔬菜和水果。

5.禁烟,可以每日饮少量红葡萄酒。

6.密切观察和高度注意脑卒中的前兆症状,及时到医院诊治。

(记者 刘书芝)

管住嘴、迈开腿,情绪稳定多喝水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