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肾衰,人们想到最终解决办法是换肾,但当出现心衰时,有多少人意识到心脏移植的终极作用?随着人口老龄化,我国有2.9亿心血管病人,这些人中有400万以上属严重心衰。心衰患者的五年生存率还不到50%,一旦药物、器械治疗效果不佳,发展成心衰晚期,只剩“换心”一条活路。由此,医生特别提醒市民,应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脏原发病,阻断心衰。

29岁脑死亡小伙捐心,挽救一名57岁心衰患者

患者张伯(化名),57岁,患有扩张型心肌病多年,但近一年心衰气促症状明显加重,而且还频繁出现了室性心律失常,生活质量一天不如一天,而且随时面临发生室颤的生命危险。他辗转于国内多家医院求医,被告知心脏移植是挽救生命的唯一办法。经多方联系,他慕名来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就医。幸运的是,张伯很快就等到了成功配型的心脏供体(一名29岁脑外伤致脑死亡的小伙子)。

医院成立以副院长刘超教授为首的心脏移植团队。11月13日上午,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脏外科逸仙医学临床教授、中山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郑俊猛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脏外科杨艳旗教授主刀,在该院心外科、麻醉科、手术室、心内科、医务科、输血科、总务科、药学部、护理部等医护人员组成的团队的密切配合下,心脏移植手术取得成功。

这是该院继今年9月成功完成该院首例心脏移植手术后,11月13日又再次成功完成第二例心脏移植手术。

 心脏移植是末期心衰者最后希望

近年来,心血管发病率呈现持续快速上升势头,预计2020-2030年发病将大爆发,郑俊猛教授介绍,我国至少有400万心衰患者。心衰患者的五年生存率还不到50%。

“未来,对心血管大夫的最大两个考验,就是心衰和房颤。”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王景峰教授向记者介绍,很多心脏病患者最终归宿便是心衰,心衰是不可逆的,只有小部分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或器械治疗延缓病程发展,大部分病人都难以避免走向心衰晚期。

“当药物、器械、常规手术治疗都没有疗效时,只有心脏移植一条路。”遗憾的是“目前大多数病人、包括不少医生,都没有考虑过心脏移植。当然这包括心脏器官捐献严重不足因素。过去一年中国只有270例心脏移植。”

严格地讲,心力衰竭不是一种独立的心脏疾病,而是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风湿性心瓣膜病及高血压病等各种心脏病发展到严重阶段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其中冠心病越来越成为心力衰竭的首要病因。由于心衰加重,3年内约有一半病人反复住院,2年死亡率可达30%,6年死亡率可达70%。

术后10年存活率达70%

什么情况需要心脏移植手术治疗?王景峰教授介绍,无论何种病因(心肌病、冠心病、先心病等)引起的心衰患者经过充分的抗心衰药物治疗或器械治疗(起搏器心肌同步化治疗、体内除颤器)效果不佳,不能常规外科手术治疗,由心脏内科、外科、影像科及伦理委员会等多学科专家会诊后确认为治疗效果差,预期寿命小于1年的终末期心衰患者可以纳入心脏移植等待者名单。当然还有年龄限制,大于65岁者不适合此手术。

一旦有幸接受移植,手术预后效果比较好。郑俊猛教授表示,据报道,目前国内心脏移植手术后最长存活时间超过20年,国际上手术后存活时间最长的为38年。排异反应是“换心人”存活的最大障碍。统计数据显示,心脏移植后,一年的平均存活率达90%,5年的存活率达80%,10年的存活率达70%。

提醒:严控血压:阻断心衰第一步

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如何有效阻断、延缓发展为心衰?王景峰建议,“首先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低盐低脂多运动”,预防心血管疾病原发病的发生。其次,积极治疗心脏原发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患者,要积极治疗控制,阻断向心衰发展。”以高血压为例,“别拿高血压不当病。有的病人觉得没什么感觉,就不控制血压。”其实,高血压长期控制不佳可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也就是高血压性心脏病,包括:早期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左室肥厚,逐步发展出现心肌收缩功能减退,最终发生心力衰竭。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心脏器官捐献缺口很大,即便在广东器官捐献工作做得较好的地方亦如此,不少人在还未等到供体时已经去世。所以医生呼吁更多人加入心脏捐献行列,同时越来越多医院加入成立OPO(卫生部门成立的人体器官获取组织)。(记者 李劼 通讯员 王海芳 华平)

积极治疗原发病 别让“换心”成为心衰的唯一活路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