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康复与科技结合将更加紧密,3D打印技术可以迅速制作个性化的假肢,脑机接口、神经接口、人工智能芯片植入,可以使瘫痪的肢体重新获得神经支配,智能外骨骼可以使瘫痪病人健步如飞。”在12月3日“国际残疾人日”当天,由青岛市人民政府、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等联合主办的第十一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上,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主任李建军向与会者描绘了一幅未来在科技引领下康复医学的美好画卷。
李建军表示,21世纪康复科技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一是康复机器人。康复机器人的智能感知、控制、辅助功能为康复护理、康复治疗及生活独立提供了更为理想的替代设备,将成为未来康复领域智能控制的下一个切入点。二是假肢与矫形器、3D打印技术和材料技术。高性能、仿生化、复合化的生物材料技术的发展,为假肢辅具、3D打印提供了可能,也将为功能障碍及残缺患者提供良好的补偿替代保障。三是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基因芯片等生物技术带来的精准的个性化康复治疗,逐步成为发展与应用的重点,预计21世纪前半叶将是生物技术发展最快阶段。四是可穿戴技术。可穿戴技术是康复信息相关大数据积累的一个最有前途、最应优先发展的领域。五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促进新兴的康复服务共享架构和康复平台建设,为远程康复医疗和精准康复提供技术保证。六是虚拟技术。虚拟技术的本质是人与计算机的通讯技术,是动态环境建模技术、实时三维图形生成和显示技术、媒介与人的融合,通过视、听、触等感知行为,为其在康复的环境控制、功能锻炼及技术模拟演练、康复治疗效果的反馈信息、开展远程治疗、减少患者治疗费用等康复医学应用中奠定广阔的发展未来。七是大数据。大数据的高容量、高速度、多种类、真实性等特点,将促进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发展智慧健康医疗及“互联网+健康医疗”,对于健康医疗、临床和科研大数据应用、公共卫生大数据应用及建立远程医疗应用体系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本届论坛为期2天,内容涵盖神经康复、脊髓损伤康复、神经泌尿康复等33个专业领域。(记者白毅)